贻姗

yí shān [ yi shan]
繁体 貽姍
注音 一ˊ ㄕㄢ

词语释义

招致讪笑﹑非议。

词语解释

  1. 招致讪笑、非议。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自昔倚马占檄,横槊赋诗, 曹孟德 、 李少卿 、 桓灵宝 、 杨处道 之外,能復有几?自非本色,故足貽姗。”

引证解释

⒈ 招致讪笑、非议。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自昔倚马占檄,横槊赋诗, 曹孟德、李少卿、桓灵宝、杨处道之外,能復有几?自非本色,故足貽姗。”

贻姗的网络释义

贻姗

  • 贻姗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 shān,是指招致讪笑、非议。
  • 汉字详情

    [yi]
    部首: 401
    笔画: 9
    五笔: MCKG
    五行:
    吉凶:
    仓颉: BOIR
    四角: 738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台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赠送)

    (2) 同本义

    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美人之贻。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 韩愈《师说》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 赤壁云。—— 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古经传中诒、贻见互。 清· 郑珍说“贻”字皆汉后所改。如:贻饷(留赠);贻赠(馈赠,赠送)

    (4) 遗留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

    坐贻聋瞽。——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贻累(连累);贻笑(诒笑。被人讥笑);贻谋(留下的主意);贻厥(贻:留;厥:其);贻燕(给后世子孙留下安定的根基);贻臭万年(恶名留传后世,万世难除)

    名词

    贻贝属或有关属的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 ,通常有一个卵形或长形贝壳,具一黑色角质层并依动物分泌的细丝状足丝附着在基层

    英文翻译

    give to, hand down, bequeath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潮州话:i5

    宋本广韵

    shān,shàn [shan]
    部首: 323
    笔画: 8
    五笔: VMMG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VBBM
    四角: 47440

    详细解释

    shān

    副词

    缓步的样子

    偏何姗姗其来迟!——《汉书·孝武李夫人传》

    便姗嬖屑。——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衣曳地貌。”

    shàn

    动词

    (1) 讥讽,诽谤。此义通“讪”

    姗,诽也。从女,删省声。与讪略同。——《说文》

    自任私智,姗笑之代。——《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奏》

    显恐 天下学士姗己。——《汉书·石显传》

    (2) 又如:姗谤(讥笑诽谤);姗议(诽议);姗诮(讥刺);姗笑(讥笑,嘲笑);姗侮(讪笑侮辱,讥笑轻慢)

    英文翻译

    slander; ridicule; proceed slowly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3 [宝安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