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致

mào zhì [ mao zhi]
繁体 貿致
注音 ㄇㄠˋ ㄓˋ

词语释义

犹招致。

词语解释

  1. 犹招致。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传固明称 不韦 相 秦 ,慕 平原 、 信陵 诸公子贸致游侠,人撰所闻。”

引证解释

⒈ 犹招致。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传固明称不韦相秦,慕平原、信陵诸公子贸致游侠,人撰所闻。”

贸致的网络释义

贸致

  • 贸致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ào zhì,释义是招致。
  • 汉字详情

    mào [mao]
    部首: 401
    笔画: 9
    五笔: QYV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HBO
    四角: 778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卯( mǎo)声。从贝,与财物有关。本义:交换财物,交易)

    (2) 同本义

    贸,易财也。——《说文》

    贸,市也。——《尔雅》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卫风·氓》。传:“买也。”

    工商贸贩于道。——《晋书·苻坚载记》

    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柳宗元《永州八记》

    予贸得其一。——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以臣等贸马;贸籴(买进粮食);贸迁(贩运买卖);贸载(指贩运货物的车子);贸买(购买);贸售(贩卖,出售);贸货(买卖货物);贸贩(贩卖)

    (4) 改变

    男女贸功以长生。——《吕氏春秋·上农》。注:“易也。”

    古今一揆,先后不贸,焉知来者之不如今。——吴质《在元城与魏公子笺》

    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史通·因习》

    (5) 又如:贸名(改变名称的含义);贸理(事情的道理或规则有所改变);贸换(交换);贸位(变动位置);贸功(换工)

    (6) 买 。如:贸首(悬赏买头。比喻双方积怨很深。都想要对方的性命)

    形容词

    (1) 杂乱 。如:贸乱(混乱);贸贸(纷乱的样子)

    (2) 蒙昧不明。轻率,冒冒失失

    贸贸然来。——《礼记·檀弓下》。注:“贸贸,目不明貌。”

    (3) 又如:贸贸然(冒失;轻率);贸贸(形容轻率,考虑不周;眼睛看不清楚的样子);贸然(轻率的样子)

    (4) 通“侔”。相等

    二者名贸实易,不可不察也。——《商君书·开塞》

    英文翻译

    trade, barter; mixed; rashly

    方言集汇

    ◎ 粤语:mau6
    ◎ 潮州话:mong3(mòng) [揭阳、潮阳]mou3(mòu)

    宋本广韵

    zhì [zhi]
    部首: 621
    笔画: 10
    五笔: GCF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GOK
    四角: 181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致,送诣也。——《说文》

    君子以致命遂志。——《易·象下传》

    远莫致之。——《诗·卫风·竹竿》

    卿致馆。——《诗·卫风·聘礼》

    殷人既葬而致事。——《仪礼·曾子问》

    远方莫不致其珍。——《荀子·解蔽》

    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致敬亭于幕府。——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致电上海。——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致聘(送交定亲礼品)

    (3) 招引;招致

    致天下之士。——汉· 贾谊《过秦论》

    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史记·魏公子列传》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今宜厚待刘禅,以致 孙休。——《三国演义》

    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清· 袁枚《祭妹文》

    致此疾困。——《明史》

    (4) 又如:导致(引起);致病;致残;致人(招致人才);致士(招引贤士);致聘(征聘)

    (5) 造成;导致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致负诚托。——唐· 李朝威《柳毅传》

    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

    致郁郁死。——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致得(致使)

    (7) 求取;获得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弄到、取得,这里指买到。动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无以致疑。——清· 刘开《问说》

    致一己之能。——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数数百金。——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致知格物(获得知识在于研究事物);致效(效力);致养(得到养育)

    (9) 表达

    妇前致问。——唐· 杜甫《石壕吏》

    致殷勤之意。——《资治通鉴》

    (10) 又如:致诚(表达诚挚的情意);致精(显示精巧)

    (11) 奉献;献纳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论语》

    (12) 又如:致君泽民(为皇帝效力,为百姓造福);致身(原指献身。后用作出仕之典);致福(古代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

    (13) 转告;回报

    荆轲遂见太子,言 田光己死,致 光之言。——《史记》

    (14) 又如:致事(上报施政情况)

    (15) 施加;施行

    君子以折狱致刑。——《易·丰》

    我乃明致天罚。——《书·多士》

    (16) 又如:致化(施行教化);致罚(施加惩罚);致礼(向人施礼)

    (17) 归还;交还

    惟臣寻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复乞身自放于外。——《三国演义》

    (18) 又如:致政(致仕);致仕(辞去官职);致位(辞去职位)

    (19) 放置 。如:致之度外(置之度外);致之死地而后生(兵家用语。将军队置于绝境,则将士必为求生而殊死战斗)

    (20) 集中心、力于某一方面 。如:致功(把精力和功夫专用于某一方面);致一(专一);致志(集中注意力);致思(集中心思于某一方面);致意(关注;集中心思)

    (21) 通“至”。到达

    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庄子·外物》

    卒先致缘陵。——《管子·大匡》

    (22) 又

    邢君出致于 齐。

    副词

    (1) 通“至”。极,尽

    致赏则匮。——《管子·君臣下》

    致忠信。——《荀子·君道》

    致思于天文。——《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致曲(尽力研究细微的事理)

    名词

    (1) 情趣;兴致

    干还,称 瑜雅量高致。——《三国志》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有致(富有情趣);别致;景致;致度(神采风度)

    (3) 书卷,契据

    献田宅者操书致。——《礼记·曲礼》

    形容词

    (1) 结构上细密

    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礼记·月令》

    (2) 又如:精致(精巧细致);密致(结构紧密;致密)

    (3) 周密

    德产之致也精微。——《礼记·礼器》

    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汉书·严延年传》

    (4) 又如:细致(精细周密)

    英文翻译

    send, deliver, present; cause

    方言集汇

    ◎ 粤语:z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i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梅县腔] zi5 [陆丰腔] zhi5 [客英字典] zhi5 [东莞腔] zi5 [宝安腔] zi5
    ◎ 潮州话:d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陟利脂B開去聲開口三等脂Btriih/tyhţ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