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借

dài jiè [ dai jie]
繁体 貸借
注音 ㄉㄞˋ ㄐ一ㄝˋ

词语释义

1.借贷;借债。 2.宽恕。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借贷;借债。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谓言安堵后,贷借更何患。不知孤遗多,举族仰薄宦。”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二:“贷借生活在后面压迫着的威力,想到山里来做些文章。”

引证解释

⒈ 借贷;借债。

唐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谓言安堵后,贷借更何患。不知孤遗多,举族仰薄宦。”
郭沫若《行路难》下篇二:“贷借生活在后面压迫着的威力,想到山里来做些文章。”

⒉ 宽恕。

《南史·王藻传》:“又窃闻诸主聚集,唯论夫族,缓不足为急者法,急则可为缓者师。更相扇诱,本其恒意,不可贷借,固实常辞。”

贷借的国语词典

金钱物品的借出与贷入。如甲向乙借款,则乙为贷主,甲为借主。

贷借的网络释义

贷借

  • 贷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ài jiè,意思是借贷;借债。
  • 贷借造句

    初中生欠高利贷借贷两千周息两千。
    次贷借款人为大伤脑筋的贷款所吸引,在前两年利息率低,在贷款的其余时间急剧跳升。
    贷借与欠款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
    耕畜借贷是高利贷借贷用于生产领域的一种,因此,它既有残酷的剥削性,又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钱既不可以出借,也不可以向人贷借。若是出借,不但失去金钱更会失去了朋友;若是借来,便失去节俭的意义了。莎士比亚。
    借方与贷方签本有价证券贷借协议,使其成为双方之间一正式的可实施的协议。
    人民法院受理的因以贷还贷借款合同产生的纠纷也呈上升趋势,并且常常涉及保证人保证责任的承担。
    抽紧银根必然要提高金管局对银行贷借的利息,从而扯高同业拆息,迫使银行把多余的头寸交给金管局,让借钱後沽港元买美元的投机者面对坚壁清野之局。

    汉字详情

    dài [dai]
    部首: 401
    笔画: 9
    五笔: WAM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PBO
    四角: 238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代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施予;给予)

    (2) 同本义

    贷,施也。——《说文》

    贷,予也。——《广雅》

    以财投长曰贷。——《大戴礼记·千乘》

    凡民之货者。——《周礼·泉府》。司农注:“谓从官借本贾也。”

    又称贷而益之。——《孟子》

    不贷无出也。——《庄子·天运》

    贳贷卖买。——《汉书·食货志下》

    (3) 又如:贷施(施舍);贷恤(赈施抚恤)

    (4) 借出钱财

    宁积粟腐仓而不忍贷人一斗。——《潜夫论·忠贵》

    (5) 又如:贷借(金钱物品的借出和借入);贷项(记入账户贷方的账项);贷卖(放贷或出卖)

    (6) 借入

    贷,借也。——《广雅》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 监河侯。——《庄子·外物》

    (7) 又如:向银行贷款;贷钱(借钱);贷赊(借贷,赊欠)

    (8) 推卸 。如:责无旁贷

    (9) 饶恕,宽恕

    每具狱上闻,辄贷其死。——《宋史·刑法志》

    有系狱者,皆挠法贷减。——《旧唐书·王世充传》

    今姑贷汝。——明· 高启《凫藻集》

    (10) 又如:严惩不贷;贷罪(免罪);贷减(宽宥减罪)

    名词

    要付利息的借款 。如:农贷;贷券(债券)

    英文翻译

    lend; borrow; pardon

    方言集汇

    ◎ 粤语:taai3
    ◎ 潮州话:dai3

    宋本广韵

    jiè [jie]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AJG
    姓名学:
    仓颉: OTA
    四角: 242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2) 借进

    借,假也。——《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

    借,假借也。——《广韵》

    借无不给。——《晋书·阮裕传》

    借旁近与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允修借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书非借不能读。

    借者之用心。

    其借书亦类予。

    (3) 又如:求借(请求别人借给);挪借(暂时借用别人的钱);借当(借人东西去当铺当钱);借当头(借将要拿去典当的东西);借典(借,借用)

    (4) 借出

    有马者,借人乘之。——《论语·卫灵公》

    权势不可以借人。——《韩非子·内储说下》

    (5) 又如:他借书给我们;借给他几块钱;借一肩儿(挑担者让别人替自己挑一会,自己可以休息一下);借借(借出);借赁(租借)

    (6) 帮助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文天祥《念奴娇》

    动词

    (1) 假托;借口

    若苟有以藉口。——《左传·成公二年》

    (2) 又如:借言(借口,假托的理由);借情(假托某种情况或缘故)

    (3) 凭借;依靠

    借子杀之。——《墨子·公输》

    其可以借以美名者,以外权重之。——《韩非子·孤愤》

    借天降大雨。——《广东军务记》

    借寨墙为蔽。——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借征入境。——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4) 又如:借倩(托请);借水行舟(借用别人的力量或条观条件办事);借步檐躲雨(喻指借他人力量庇护自己);借势儿(乘机)


    (1) 相当于“假使”,“假设”,“假如”,“即使”

    借第令母斩。——《史记·陈涉世家》

    (2) 又如:借使(假设连词。假如,倘若;即使,纵然);借若(犹假如);借或(即或,即使);借如(假设连词。假如,如果;即如,例如)

    英文翻译

    borrow; lend; make pretext of

    方言集汇

    ◎ 粤语:ze3
    ◎ 客家话:[梅县腔] zia5 [宝安腔] zia5 [客语拼音字汇] jia4 [台湾四县腔] zia5 [客英字典] zia5 [东莞腔] zia5 [沙头角腔] zia5 [海陆丰腔] zia5 [陆丰腔] zia5
    ◎ 潮州话:ziêh4/zioh4(chieh) zia6(chĩa)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夜麻三開去聲開口三等tsĭaciah/zy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