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骂

zé mà [ze ma]
注音 ㄗㄜˊ ㄇㄚ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斥骂;指责咒骂。

词语解释

  1. 斥骂;指责咒骂。

    《魏书·尒朱兆传》:“ 兆 乃隔水责駡 腾 等。” 清 孔尚任 《题从子衍栻画赠郭皋旭》诗:“画成人偶窥,藏之束高架。以兹索者稀,或得免责駡。”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八:“他无法,除了耐心的等待着,而且不断的为不知因的悔过,责骂着自己。”

责骂造句

王伯伯正在责骂儿子所犯的错误。
对待孩子要耐心地说服教育,不要一味责骂。
爸爸很少疾言厉色地责骂我们,除非我们犯了大错。
李强和顽童打架,弄脏衣服,为免母亲责骂,他尽力帮母亲做家务,希望将功赎罪。
对父母的责骂,做儿女的不应反唇相稽。
国外的教育是比较自由的,而且是带沟通和商量方式,责骂较少,开明式教育的多。
不要责骂他们,因为你要尊重他们,但是你可以恨他们,因为他们没有照顾好你!等你长大了,他们会为今天的做法后悔的。
准确地说,你被责骂了。
他那副低声下气的样子,让我不忍心再加以责骂。
我看他是得理不饶人,才会如此盛气凌人地责骂对方。
他不停闯祸犯错,惹得父亲疾言厉色地责骂他。
母亲在我的记忆中已然回首,回首的是母亲无知的双目;回首的是母亲的撑鼻瞪眼;回首的是母亲的责骂;回首的是母亲读不懂儿女的心。
孩子做错了事,应该对他讲明道理,耐心教育,不要声色俱厉地责骂。
其中一些评论就是语无伦次的责骂。
看着手足无措跟受了委屈一样的栗然,启东恍然摸了下脑袋,那股严厉顿时无影无踪,他忽然忘记了不知道为什么会因为这件事情去责骂栗然。
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责骂中,总包含着爱;唠叨里,总透着关心;沉默时,总藏着挂念;举手间,总盼儿平安;这就是母爱,母亲节了,祝母亲健康平安!
对此,苏西洛在个人的推特账号上回应,“寻找代罪羔羊的确很容易,有人必须要承担责骂”、“责备他人不能解决问题,这是我在领导国家期间学到的事”。
那个男孩每次受到责骂,似乎都成了耳边风,根本没有使他的行为举止发生任何变化。
与其责骂罪恶,不如伸张正义。

汉字详情

zé,zhài [ze,zhai]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GM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MBO
四角: 508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朿( )声。( zhài)本义:债款,债务)

(2) 索取(财物)

责,求也。——《说文》

往责于东邑。——《吕氏春秋·慎行论》

责之里正。——《聊斋志异·促织》

责一头。

以塞官责。

(3) 又如:责偿(索取赔偿);责货(索贿);责诺(求取他人的许诺);责义(以合乎礼义要求别人);责债(索债);责赂(索求财物)

(4) 责备

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书·泰誓》

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史记·项羽本纪》

无责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叱责(大声呵叱责备);呵责(呵斥);苛责(过严地责备);责嚷(责备;训斥);责劝(责备并规劝);责黜(责备和贬黜);谴责(严加申斥);责让(责备、谴责);贬责(指出过失,加以批评;责备)

(6) 惩罚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崇患太祖慵惰不作业,数加笞责。——《新五代史·梁家人传》

(7) 又如:笞责;责惩(责罚惩处);责知(责罚包庇罪人、知情不言者);责杖(以杖刑责罚)

(8) 诘问

收奴婢十余人去,责以杀婢事。——《汉书·赵严韩张两王传》

(9) 又如:责诘(责问);责究(责问追究)

(10) 责令;要求

今释其所有,责其所无。——《盐铁论·本议》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赦罪责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责己也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史记·李将军列传》

责成人之道。——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1) 又如:责报(让人报答;图报);责办(责成办理);责买(责成购买)

名词

(1) 责任,差使

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史记·项羽本纪》

主道者,使人臣有必言之责,又有不言之责。——《韩非子》

救护之责。——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专责(专门担负的某项责任);权责(权力和责任);负责(担负责任);卸责(推卸责任);职责(职务和责任);罪责(罪行的责任)

(3) 另见 zhài

zhài

名词

(1) 欠别人的财物。后作“债”

听称责以傅别。——《周礼·小宰》。司农注:“称责,谓贷子。”

薄敛已责。——《左传·昭公二十年》

使无券契之责。——《管子·轻重乙》

博言负责数百万。——《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注:“假贷人财物未偿者。”

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书·金滕》

宋多责赂于 郑。——《左传·桓公十三年》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齐策》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汉书·高帝纪上》

(2) 另见

英文翻译

one's responsibility, duty

方言集汇

◎ 粤语:zaak3
◎ 潮州话:zêh4

宋本广韵

[ma]
部首: 320
笔画: 9
五笔: KKCF
仓颉: RRNVM
四角: 66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吅&X({xuān}),马声。吅,喧闹声。本义:用粗语或恶意的话侮辱人)

(2) 同本义

对子骂父。——《世说新语·方正》

群怪聚骂。——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窃骂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斥骂(责骂。用严厉的话责备);咒骂(用恶毒的话骂);笑骂(讥笑并辱骂);辱骂(污辱谩骂)

(4) 增益。通“隖”

商则长诈,工则饰骂。——《盐铁论》

(5) 痛斥

武骂 律曰。——《汉书·李广苏建传》

骂逆贼。——宋· 文天祥《后序》

应元骂曰。——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箕踞以骂。——《战国策·燕策》

大骂而死。——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英文翻译

accuse, blame, curse, scold

方言集汇

◎ 粤语:maa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