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阙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以紫贝为饰的宫阙。本指 河伯 所居的龙宫水府,后用以形容壮丽的宫室。语出《楚辞·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闕兮朱宫。” 南朝 齐 谢朓 《祀敬亭山庙》诗:“贝闕眡 阿宫 ,薜帷阴网户。”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 河伯 轩窗通贝闕,水宫帷箔卷冰綃。” 清 魏源 《秦淮灯船引》:“谁幻江城作蜃楼,谁化暑宵成贝闕。”参见“ 贝闕珠宫 ”。
引证解释
⒈ 参见“贝闕珠宫”。参见“贝闕珠宫”。
引以紫贝为饰的宫阙。本指河伯所居的龙宫水府,后用以形容壮丽的宫室。语出《楚辞·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闕兮朱宫。”
南朝齐谢朓《祀敬亭山庙》诗:“贝闕眡阿宫,薜帷阴网户。”
唐李商隐《利州江潭作》诗:“河伯轩窗通贝闕,水宫帷箔卷冰綃。”
清魏源《秦淮灯船引》:“谁幻江城作蜃楼,谁化暑宵成贝闕。”
贝阙的网络释义
贝阙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海贝形。汉字部首之一。古时以贝壳为货币,又用作装饰,故从“贝”的字多与钱财宝物、装饰品或贸易商品有关。本义:海贝)
(2) 牡蛎、蛤或其它软体动物中腹足类和瓣鳃类的统称。体软无节,外束膜一层曰外套膜,能分泌液质,结构成壳,名为介
(3) 贝壳
(4) 又如:贝阁(用贝壳装饰宫门前的楼观);贝阙(以贝装饰的宫门楼观);贝文(贝壳的纹彩);贝饰(贝制的饰物);贝雕(在贝壳上雕刻或镶嵌的工艺品。包括人物、山川、花卉、动物以及家具、文具等)
(5) 古代货币
大贝四寸八分以上。——《汉书·食货志》
(6) 又如:贝货(古代以贝壳为货币,故称贝货);贝财(货财);贝币(原始货币)
(7) 锦上的贝形花纹 。如:贝胄(用文贝装饰的头盔)
(8) 印度贝多或贝多罗树的简称。佛教徒以其叶写经 。如:贝函(佛经经匣);贝多叶(多罗树的叶;写经的树叶);贝典(贝夹。佛经);贝字(写在叶上的字。指佛经);贝书(贝叶书。佛经)
(9) 贝尔的简称
(10)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jué
动词
(1) 去除
以待会而考之,亡者阙之。——《周礼》
(2) 挖掘
若阙地及泉。——《左传》
(3) 毁伤 。如:阙翦(削弱,毁坏)
(4) 另见
quē
〈名〉?
(1) 缺点;错误
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裨补阙洞。——诸葛亮《出师表》
(2) 又如:阙败(因失误而把事情搞糟);阙政(有毛病的政治措施);阙失(失误;错误)
(3) 豁口,空缺
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列子·汤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水经注》
(4) 又如:阙陷(凹陷)
(5) 指待补的官额。即缺额 。如:阙车(古代兵车的一种。用以补缺的战车,如现在所谓的机动预备部队);阙簿(缺额登记册)
(6) 姓
动词
(1) 削减;毁坏
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左传·成公十三年》
阙更减赋,尽休力役。——《汉书》
(2) 又如:阙翦(毁坏)
(3) 空缺;缺少。也作“缺”
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三国演义》
(4) 又如:阙遗(缺少;遗漏);阙少(缺少);阙遗(缺少;遗漏);阙少(缺少);阙笔(缺笔画);阙漏(空隙);阙略(缺漏)
(5) 欠,应给而不给
逃死阙税,取于居者,一室空而四邻亦尽。——《新唐书》
(6) 通“掘”。挖
若阙地及泉。——《左传·隐公元年》
阙为深沟。——《国语·吴语》
形容词
(1) 残缺;不完善 。如:阙典(残缺的典章制度);阙略(残缺;不完备);阙陋(残缺简陋);阙焉(不完备)
(2) 另见
què
名词
(1) (形声。本义: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
(2) 同本义
阙,门观也。——《说文》。徐锴曰:“以其阙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诗·郑风·子衿》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史记·高祖纪》
伏阙上平黎策。——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城阙(城门两边的瞭望台);阙竦(高耸如阙门);阙下(宫阙之下)
(4) 宫门的代称 。如:阙下(帝王的宫阙之下。借指朝廷);阙门(宫门。位于两观之间)
(5) 石阙。神庙、坟墓之前砌立的石雕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唐· 李白《忆秦娥》
(6) 又如:太室阙;高颐阙
(7) 宫殿 。如:阙庭(宫庭);宫阙(金阙。宫殿。也作天阙);阙掖(宫廷)
(8) 帝王居地的统称
诣阙止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9)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