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胄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用文贝装饰的头盔。
《诗·鲁颂·閟宫》:“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 毛 传:“贝胄,贝饰也。”《文选·左思<吴都赋>》:“贝胄象弭,织文鸟章。” 刘逵 注:“胄,兜鍪,以贝饰之。”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器用·蛮甲胄》:“诸蛮唯 大理 ,甲胄以象皮为之,黑漆坚厚,復閒以朱缕,如中州之犀毘器皿,又以小白贝缀其缝,此岂《诗》所谓‘贝胄朱綅’者耶!” 元 姚燧 《徽州路总管府达噜噶兼管内劝农事虎公神道碑》:“先皇賚之騕褭以乘,雕弓贝胄,华衣昼映。”
借指戴头盔的兵士。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鱼甲烟聚,贝胄星罗。” 唐 皮日休 《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次韵》:“ 檀溪 试戈船, 峴岭 屯贝胄。” 明 许三阶 《节侠记·围猎》:“流星剑指空,蜿虹旗捲风,星罗贝胄真雄猛。”
引证解释
⒈ 用文贝装饰的头盔。
引《诗·鲁颂·閟宫》:“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
毛传:“贝胄,贝饰也。”
《文选·左思<吴都赋>》:“贝胄象弭,织文鸟章。”
刘逵注:“胄,兜鍪,以贝饰之。”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器用·蛮甲胄》:“诸蛮唯大理,甲胄以象皮为之,黑漆坚厚,復閒以朱缕,如中州之犀毘器皿,又以小白贝缀其缝,此岂《诗》所谓‘贝胄朱綅’者耶!”
元姚燧《徽州路总管府达噜噶兼管内劝农事虎公神道碑》:“先皇賚之騕褭以乘,雕弓贝胄,华衣昼映。”
⒉ 借指戴头盔的兵士。
引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鱼甲烟聚,贝胄星罗。”
唐皮日休《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次韵》:“檀溪试戈船, 峴岭屯贝胄。”
明许三阶《节侠记·围猎》:“流星剑指空,蜿虹旗捲风,星罗贝胄真雄猛。”
贝胄的国语词典
以贝类装饰的头盔。
贝胄的网络释义
贝胄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海贝形。汉字部首之一。古时以贝壳为货币,又用作装饰,故从“贝”的字多与钱财宝物、装饰品或贸易商品有关。本义:海贝)
(2) 牡蛎、蛤或其它软体动物中腹足类和瓣鳃类的统称。体软无节,外束膜一层曰外套膜,能分泌液质,结构成壳,名为介
(3) 贝壳
(4) 又如:贝阁(用贝壳装饰宫门前的楼观);贝阙(以贝装饰的宫门楼观);贝文(贝壳的纹彩);贝饰(贝制的饰物);贝雕(在贝壳上雕刻或镶嵌的工艺品。包括人物、山川、花卉、动物以及家具、文具等)
(5) 古代货币
大贝四寸八分以上。——《汉书·食货志》
(6) 又如:贝货(古代以贝壳为货币,故称贝货);贝财(货财);贝币(原始货币)
(7) 锦上的贝形花纹 。如:贝胄(用文贝装饰的头盔)
(8) 印度贝多或贝多罗树的简称。佛教徒以其叶写经 。如:贝函(佛经经匣);贝多叶(多罗树的叶;写经的树叶);贝典(贝夹。佛经);贝字(写在叶上的字。指佛经);贝书(贝叶书。佛经)
(9) 贝尔的简称
(10)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胄”古有两个字。小篆字形从肉,由声。本义:头盔)
(2) 同本义
胄,兜鍪也。从月,由声。——《说文》
离为甲胄。——《易·说卦》
惟甲胄起戎。——《书·伪说命》
贝胄朱綅。——《诗·鲁颂·閟宫》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左右免胄而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冠軸(胄)带剑。——《荀子·议兵》
铠胄皆镔铁。——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甲胄
(4) 古代称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刘公乃帝室之胄,德广才高,可领 徐州。——《全图绣像三国演义》
帝室之胄。——《三国志·诸葛亮传》
王室之胄。——《资治通鉴》
(5) 又如:胄子(帝王或贵族的长子);胄监(国子监);胄阀(家世门第)
(6) 泛指世系
岂孤人之能胄。——《遂志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u5 diu3 [宝安腔] ciu3 [海陆丰腔] ciu6 diu3 [客英字典] ciu5 (diu3) [梅县腔] ci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胄 | 直祐 | 澄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driuh/diow | ɖʰ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