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币

bèi bì [ bei bi]
繁体 貝幣
注音 ㄅㄟˋ ㄅ一ˋ

词语释义

原始货币。种类不一,以齿贝最为通行。由于真贝不够,乃用仿制品,有珧贝﹑骨贝﹑石贝﹑铜贝等。

词语解释

  1. 原始货币。种类不一,以齿贝最为通行。由于真贝不够,乃用仿制品,有珧贝、骨贝、石贝、铜贝等。

    清 魏源 《军储篇三》:“货币者,圣人所以权衡万物之轻重,而时为之制。夫岂无法以驭之?曰:仿铸西洋之银钱,兼行古时之玉币、贝币而已。”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五》:“刀漆以为书,贝币以为货。” 千家驹 郭彦岗 《中国货币史纲要》第一章第二节:“一是蚁鼻钱,系铜质贝币,形如背面磨平的贝壳。”

引证解释

⒈ 原始货币。种类不一,以齿贝最为通行。由于真贝不够,乃用仿制品,有珧贝、骨贝、石贝、铜贝等。

清魏源《军储篇三》:“货币者,圣人所以权衡万物之轻重,而时为之制。夫岂无法以驭之?曰:仿铸西洋之银钱,兼行古时之玉币、贝币而已。”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五》:“刀漆以为书,贝币以为货。”
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第一章第二节:“一是蚁鼻钱,系铜质贝币,形如背面磨平的贝壳。”

贝币的国语词典

古时以贝壳为货币,称为「贝币」。在亚洲、美洲及非洲各地曾广泛使用。

贝币的网络释义

贝币

  • 先秦时期以海贝充当的原始货币。早在夏代末年,贝可能已经成为交换媒介。商代常见的是一种齿贝,背面往往磨平,或钻一穿孔,便于携带,学名为货贝。贝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由于它具有大小适中、携带方便、易于计数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贝币以“朋”为计量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
  • 贝币造句

    贮贝器是古滇人专门用于贮放贝币的铜铸容器。
    人类最早使用的货币是贝币,它的出现让人们从此结束物物交换的蛮荒时代,进入自由交换的贸易时期。
    用贝类制作而成的钱币。贝币是早期中国实物货币之一,早在夏代就已开始使用。
    在中国古钱币中,论年代久远,有最早的“贝币”,论材料名贵,有黄金铸造的钱币,论书法之优,有宋徽宗赵佶自创“瘦金体”大观通宝,堪称书法最美的钱币。
    中国是世界上极早使用钱币的国家之一,从早期的贝币、铲币到大清银元、民国钞、人民币等均属具有极高收藏意义的钱币品种。
    其对象首先是牲畜,其次是布粟,最后是贝币。
    馆长朱海城说,以贝币为起点,是因为在史料记载、文物出土中,贝币是实物货币中出现较多的,另一方面,中国汉字里,与财富有关的字几乎都和“贝”有关。
    这枚骨贝币两侧刻有栉齿纹,背部磨有一个刻画符号。
    这是一个钱的世界,从最早的贝币到天价金币,古今中外的钱币都在这里相聚。

    汉字详情

    bèi [bei]
    部首: 401
    笔画: 4
    五笔: MH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BO
    四角: 778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海贝形。汉字部首之一。古时以贝壳为货币,又用作装饰,故从“贝”的字多与钱财宝物、装饰品或贸易商品有关。本义:海贝)

    (2) 牡蛎、蛤或其它软体动物中腹足类和瓣鳃类的统称。体软无节,外束膜一层曰外套膜,能分泌液质,结构成壳,名为介

    (3) 贝壳

    (4) 又如:贝阁(用贝壳装饰宫门前的楼观);贝阙(以贝装饰的宫门楼观);贝文(贝壳的纹彩);贝饰(贝制的饰物);贝雕(在贝壳上雕刻或镶嵌的工艺品。包括人物、山川、花卉、动物以及家具、文具等)

    (5) 古代货币

    大贝四寸八分以上。——《汉书·食货志》

    (6) 又如:贝货(古代以贝壳为货币,故称贝货);贝财(货财);贝币(原始货币)

    (7) 锦上的贝形花纹 。如:贝胄(用文贝装饰的头盔)

    (8) 印度贝多或贝多罗树的简称。佛教徒以其叶写经 。如:贝函(佛经经匣);贝多叶(多罗树的叶;写经的树叶);贝典(贝夹。佛经);贝字(写在叶上的字。指佛经);贝书(贝叶书。佛经)

    (9) 贝尔的简称

    (10) 姓

    英文翻译

    sea shell; money, currency

    方言集汇

    ◎ 粤语:bui3

    宋本广韵

    [bi]
    部首: 318
    笔画: 4
    五笔: TMHK
    五行:
    仓颉: HLB
    四角: 2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2) 同本义

    幣,帛也。——《说文》

    四曰幣贡。——《周礼·大宰》。司农注:“绣帛。”

    幣曰量幣。——《礼记·曲礼》

    用圭璧更皮幣。——《礼记·月令》

    事之以皮幣。——《孟子》

    寡君是故使吉( 游吉)奉其皮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请具车马皮幣。——《战国策·齐策三》

    (3) 又如:皮币(兽皮和缯布);币玉(帛和玉,祭祀用品);币号(祭祀用的物品名称);币献(进献的礼品)

    (4) 泛指车马皮帛玉器等礼物

    凡执幣者。——《仪礼·十相见礼》。疏:“玉马皮圭璧帛,皆称幣。”

    宋公以幣请于 卫。——《左传·隐公八年》

    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 秦,厚幣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币马(用作礼物的马匹)

    (6) 泛指财物

    以珠玉为上幣,以黄金为中幣,以刀布为下幣。——《管子·国蓄》

    (7) 货币,钱

    有司以幣轻多奸。——《汉书·武帝纪》

    (8) 又如:金币,银币;外币;纸币;硬币

    动词

    赠送 。如:币仪(敬献礼品);币器(赠给丧家奠仪与随葬品)

    形容词

    通“敝”。破旧;弃;败坏

    不腆先君之币器。——《国语·鲁语上》

    英文翻译

    currency, coins, legal tender

    方言集汇

    ◎ 粤语:ba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n5
    ◎ 潮州话:b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