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比潘安

mào bǐ pān ān [mao bi pan an]

词语释义

形容有才有貌的男子。

汉字详情

mào [mao]
部首: 715
笔画: 14
五笔: EERQ
五行:
仓颉: BHHAU
四角: 26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豹省,皃( mào)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

(2) 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皃,颂仪也。——《说文》。按,面之神气曰颂,面之形状曰皃。

夫皃情之华也。——《国语·晋语》

貌思恭。——《论语》。皇疏:“动容谓之皃。”

貌耸神溢。——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人之貌有与也。——《庄子·养生主》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庄子·德充符》

貌甚寝。——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貌团团(形容面容姣圆、丰润的样子);貌侵(容貌丑陋);貌妍(容貌美丽);貌寝(相貌丑陋、消瘦);貌状(外貌;形象);貌容(容貌);貌色(容貌);貌肖(形貌相似)

(4) 外表的形象,外观

貌恭而心不服。——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又如:貌为风厉(表面上做出严厉的样子);全貌(事物的全部情况;全部面貌);貌似(面貌相似。或指事物外表相似而内在不同)

(6) 神态,面部神情

貌若男子所以恭敬,妇人之所以姣好也。——《说苑·脩文》

貌若甚戚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貌禅(面部表情如僧徒入神。形容入神的样子)

(8) 通“緢”。细微的丝

简孚有众,惟貌有稽。——《书·吕刑》。《说文》引作“帷緢。”

英文翻译

countenance, appear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maa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u6 [陆丰腔] mau6 [沙头角腔] mau5 [客英字典] mau5 [东莞腔] mau3 [梅县腔] mau5 [宝安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au5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 潮州话:m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敎去聲開口二等mrauh/meawmau
[bi]
部首: 402
笔画: 4
五笔: X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PP
四角: 227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 同本义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4) 连接,接近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5) 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6) 比较;考校,核对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7) 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 gōu,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

(8) 及,等到

比至定陶,再破 秦军。——《史记·项羽本纪》

(9) 比拟 。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10) 勾结;偏爱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立其子,不为比(偏爱)。——《左传·襄公三年》

(11)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12) 等同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3) 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14) 通“庀”。具备

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周礼·世妇》

以敦比其事业。——《荀子·荣辱》

(15)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宰严限追比。(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聊斋志异·促织》

(16)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形容词

(1) 接近;亲近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

(2)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3) 密(与“稀”、“疏”相对)

比,密也。——《说文》

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

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周密也。”

(4) 又如:比甲(马甲)

(5) 和谐

声比则应。——班固《汉书》

名词

(1) 比喻,比方 。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2)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3) 姓

副词

(1) 皆,都,同等地

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3) 连续,频频

比投不释。——《礼记·投壶》

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纪》

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

三人比坐事死。——《汉书·公孙贺传》

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

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

(4) 近来

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

介词

(1) 比起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操比于 袁绍。——《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他比你高

(3) 为;替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

(4) 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比至南郡,而 琮已降。——《资治通鉴》

比去,以手阖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英文翻译

to compare, liken; comparison; than

方言集汇

◎ 粤语:bei2 bei6 pe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3 [陆丰腔] bi3 [梅县腔] bi3 [宝安腔] bi3 [东莞腔] bi3 [沙头角腔] bi3 [客语拼音字汇] bi3 [海陆丰腔] bi3 [台湾四县腔] bi3
◎ 潮州话:b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pān [pan]
部首: 331
笔画: 15
五笔: ITO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HDW
四角: 32169

详细解释

名词

(1) 淘米水 。如:潘水(淘米水);潘沐(洗头用的淘米水);潘泔(淘米水);潘澜(淘米水)

(2) 古水名

(3) 在河南省荥阳县境

(4) 在浙江省绍兴市境,后堙。或以为是今运河经绍兴的一段河道

(5) 约在山东省淄博市一带,或以为是淄水

(6) 山名。在广东省茂名市

(7) 古州名

(8) 治所在今广东省茂名市

(9) 在今四川省松潘县

(10) 姓

英文翻译

surname; water in which rice has been rinsed; a river that flows into the Han

方言集汇

◎ 粤语:pun1
◎ 客家话:[梅县腔] pan2 [海陆丰腔] pan1 [宝安腔] pan1 [台湾四县腔] pan1 [东莞腔] pan1 [客语拼音字汇] pan1 [客英字典] p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普官平聲合口一等phuanpʰuɑn
ān [an]
部首: 322
笔画: 6
五笔: PV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V
四角: 304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2) 同本义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地睡觉);安帖(安定;平静;妥帖);安席(安稳地坐着;安静入睡)

(4) 安逸,安乐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5) 又如:安佚(安闲舒适);安堵(安居,不受骚扰);安坦(安心舒坦)

(6) 安详,从容不迫 。如:安童(僮仆,小厮);安娴(安详文雅);安谛(安详审慎);安矜(安祥稳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稳重)

(7) 安宁

毅良久稍安。—— 唐· 李朝威《柳毅传》。

(8) 又如:安生(安宁);安豫(安宁快乐);安淳(安宁淳朴);安休

(9) 缓慢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10) 又如:安步(缓步徐行);安行

动词

(1) 使安定

与魏质以安其心。——《韩非子·存韩》

可以为富安天下。——汉· 贾谊《论积贮疏》

安身立命。——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安神(使心神安定);安国(安邦定国;安定的邦国);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邦(安定国家);安内(安定内部)

(3) 安抚,安顿抚慰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司马光《资治通鉴》。

(4) 又如:安存(安抚存恤);安恤(安抚体恤);定人(安抚人民);安辑(安抚)

(5) 安排;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

(6) 又如:安席(入座敬酒);安座(安席)

(7) 安心。习惯、满足于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清· 黄宗羲《原君》

郊境之内,民不安业。——《三国志·司马郎传》。

(8) 又如:安于现状;安业(安于本业);安命(顺从命运安排)

(9) 安装

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诸葛亮《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书》。

(10) 又如:安电灯;安刀把儿

(11) 存着…心,怀有 。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副词

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

(1) “安培”的简称

(2) 用于外国语的音译。如:安琪儿;安拉;安第斯山

(3) 姓

代词

(1) 谁;何;什么

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孙膑兵法·纂卒》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吾谷为难,安始而可?——《国语·晋语》

(2) 哪里,何处

沛公安在?——《汉书·高帝纪》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史记·魏公子列传》

英文翻译

peaceful, tranquil, quiet

方言集汇

◎ 粤语:ngon1 o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on1 [海陆丰腔] on1 [梅县腔] on1 [陆丰腔] on1 [客语拼音字汇] on1 [宝安腔] on1 [客英字典] on1 [台湾四县腔] on1 [东莞腔] on1
◎ 潮州话:ang1(ang 旧时:an) uan1(u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寒平聲開口一等ʔɑnqa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