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谩骂
(1) 肆意乱骂
词语解释
随意乱骂。谩,通“ 漫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四人謁,上谩駡曰:‘竖子能为将乎?’”《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 武皇 以书让之, 仁恭 捧书谩駡,抵之於地。”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二:“待那可恨的人走过了,当然,指点着那人的背影,又是一番议论,一番谩骂。”
引证解释
⒈ 随意乱骂。谩,通“漫”。
引《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四人謁,上谩駡曰:‘竖子能为将乎?’”
《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武皇以书让之, 仁恭捧书谩駡,抵之於地。”
叶圣陶《倪焕之》十二:“待那可恨的人走过了,当然,指点着那人的背影,又是一番议论,一番谩骂。”
谩骂的国语词典
肆意乱骂。《福惠全书.卷一二.邢名部.看语附》:「可习率人携牛具径田,曾戳死其一猪,东振瞋目谩骂,发其阴私。」也作「漫骂」、「嫚骂」。
谩骂的网络释义
谩骂
反义词
谩骂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mán
动词
(1) (形声。从言,曼声。本义:瞒哄;欺骗)
(2) 同本义
谩,欺也。——《说文》
虔儇,慧也。秦谓之谩。——《方言一》
偝则谩之。——《荀子·非相》。注:“谩,欺毁也。”
是面谩也。——《汉书·匈奴传》
(3) 又如:谩欺(欺骗,诈骗);谩语(谎言,说谎);谩上不谩下(能欺骗上级,但不能欺骗众人);谩辞(欺诳的言辞);谩言(讲假话)
(4) 抵赖
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史记·孝文本纪》
(5) 另见
màn
动词
(1) 毁谤;谩骂
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荀子·非相》
媠谩亡状。——《汉书·两龚传》
(2) 莫,不要
谩叹息,谩悒怏。——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3) 又如:谩言(休说);谩道(休说,别说);谩且(休得,莫)
(4) 轻慢,对人不尊重
轻谩宰相。——《汉书·翟方进传》
故桀纣暴谩。——《汉书·董仲舒传》
长书有誖谩。——《汉书·外戚传》
(5) 又如:谩君(轻慢、失礼之君);谩书(态度轻慢的文书)
形容词
通“漫”。不切实,散漫
太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吅&X({xuān}),马声。吅,喧闹声。本义:用粗语或恶意的话侮辱人)
(2) 同本义
对子骂父。——《世说新语·方正》
群怪聚骂。——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窃骂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斥骂(责骂。用严厉的话责备);咒骂(用恶毒的话骂);笑骂(讥笑并辱骂);辱骂(污辱谩骂)
(4) 增益。通“隖”
商则长诈,工则饰骂。——《盐铁论》
(5) 痛斥
武骂 律曰。——《汉书·李广苏建传》
骂逆贼。——宋· 文天祥《后序》
应元骂曰。——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箕踞以骂。——《战国策·燕策》
大骂而死。——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