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

jǐn jì [ jin ji]
繁体 謹記
注音 ㄐ一ㄣˇ ㄐ一ˋ

词语释义

1.意思是敬词,表示把对方的话一定认真记住。宋 韩元吉《大理寺奖谕敕书记》:“钦诵训奬,有荣耀焉,敢不昭示万世而列诸石,谨记。”清 冯景《庚辰殿试纪事》:“臣故谨记之,以志盛事云。” 2.牢记。《世无匹》第十四回:“于浚郊 泣拜道:‘母亲嘱託之言,孩儿谨记!’”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有一位督学告诉父亲,说我的作文中,‘父亲在 安国 为商’,‘为商’应该写作‘经商’,父亲叫我谨记在心。”

词语解释

  1. 谓慎重地叙而记之。

    宋 韩元吉 《大理寺奖谕敕书记》:“钦诵训奬,有荣耀焉,敢不昭示万世而列诸石,谨记。” 清 冯景 《庚辰殿试纪事》:“臣故谨记之,以志盛事云。”

  2. 牢记。

    《世无匹》第十四回:“ 于浚郊 泣拜道:‘母亲嘱託之言,孩儿谨记!’”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有一位督学告诉父亲,说我的作文中,‘父亲在 安国 为商’,‘为商’应该写作‘经商’,父亲叫我谨记在心。”

引证解释

⒈ 谓慎重地叙而记之。

宋韩元吉《大理寺奖谕敕书记》:“钦诵训奬,有荣耀焉,敢不昭示万世而列诸石,谨记。”
清冯景《庚辰殿试纪事》:“臣故谨记之,以志盛事云。”

⒉ 牢记。

《世无匹》第十四回:“于浚郊泣拜道:‘母亲嘱託之言,孩儿谨记!’”
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有一位督学告诉父亲,说我的作文中,‘父亲在安国为商’,‘为商’应该写作‘经商’,父亲叫我谨记在心。”

谨记的国语词典

牢记。

如:「谨记教训」。

谨记的网络释义

谨记

  • 敬词,表示把对方的话一定认真记住。
  • 谨记造句

    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大家必须谨记在心,夙夜警惕。
    每个人都应该谨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分解目标,是一种坚守。其目的并非要把远大目标抛诸脑后,相反,恰恰是时刻提醒自己谨记最终目标。
    时刻谨记即将死去,这是我所知道的避免陷阱,患得患失的最好方法。你已经是赤身裸体,我们没有理由不跟随你的手,触动你的心。
    喜欢你,所以不想轻易放弃,喜欢你,所以心甘情愿放弃,回忆里,你是那样的美丽,在心底,我会将你谨记。喜欢你,不奢望还会有继续,只要能天天看到你,哪怕背影也可以。
    “课堂有纪律”是教员必须谨记的诫条。
    们往往有着表现自我存在滴强烈欲望,们便大声叫喊,因为们本身臭不要脸,以期得到对方滴谨记,获得更多滴爱抚。
    菊花茶,要多喝,眼睛疲劳靠它解;仙人掌,放桌上,电脑辐射吸收掉;六月六,爱眼日,护眼知识要谨记。愿你眼睛明亮又美丽。
    鱼和海鲜非常适合注意饮食的就餐者,但是谨记不要点油炸的。
    秋叶摇落立冬至,荷花凋谢天转寒;大雁南飞风变冷,草儿枯黄雨变凉;寒霜空降铺满地,保暖御寒要谨记;一丝牵挂在心头,一声问候暖心窝;我心祝福回暖潮,幸福安康与相依。立冬快乐。
    身体健康有标项,三高血压不健康。谨记管住自己嘴,少盐少糖戒酒烟。降压芹菜食醋餐,粗杂粮食莫小看。少荤多素新鲜菜,适度锻炼身体康。全国高血压日,祝你健康血流畅!
    清明节气去踏青,游玩山水结伴行,短信温馨来提醒,请友句句记在心。出门无论阴与晴,衣物雨具随同行,贵重物品尽少带,细心保存多照管,爬高上低很刺激,安全第一谨记心,放松心情。
    即使一时之间有所磕碰,也应该谨记长期的沟通策略。
    所以始终应当谨记简洁性,并且不要把它与权宜之计搞混了,那是指的阻力最少的道路和。
    金秋十月遍金黄,秋风潇潇天变凉,落叶纷飞立冬至,添衣加护为健康。日夜温差变化大,出门谨记带衣裳,四季平安福运来,幸福快乐每一天!
    不过你们需谨记,再强的外物,只能给予你们较高的起点,本身才是至强的保障,莫要做舍本逐末之举!
    白露节气到,气温要降了,出门要谨记,夜间温差大,时刻记变化,早晚要添衣,保暖护身体,信息发给你,时刻提醒你!
    白露时节汗纷纷,农田作物累坏人,硕果累累心里美,争分夺秒不嫌累,白露到来要谨记,注意休息护身体,身心和谐两相宜。
    世界糖尿病日提醒你,健康饮食需谨记:清淡素食最为佳,食油选择素质油,远离烟酒和糖茶,适当运动加锻炼,愿你绽开幸福长寿花。
    冬季养生谨记三戒:一戒暴饮暴食,要多吃黑豆栗子山药,二戒通宵熬夜,要早睡顺阳早起舒肺,三戒伤感抑郁,最好携亲伴友郊外逛逛。贴心提醒送上,愿你健康!

    汉字详情

    jǐn [jin]
    部首: 226
    笔画: 13
    五笔: YA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女性
    仓颉: IVTLM
    四角: 34715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言,堇( qín)声。本义:谨慎,小心)

    (2) 同本义

    谨,慎也。——《说文》

    以谨无良。——《诗·大雅·民劳》

    以谨罔极。

    谨畜藏。——《荀子·王制》

    谨厚以为厚。——《楚辞·怀沙》

    谨庠序之教。——《孟子·梁惠王上》

    谨食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不自谨惜。——清· 张廷玉《明史》

    谨护其失。——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谨畏(小心谨慎);谨肃(严谨认真);谨言(谨慎说话);谨厚(谨慎忠厚);谨介(谨慎耿介)

    (4) 恭敬

    谨斩樊於期头。——《战国策·燕策》

    谨使臣良。——《史记·项羽本纪》

    谨诺。

    谨奉神稷而以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谨呈(敬呈);谨启;谨致谢意;谨祈;谨恪(谨谨恭敬);谨白(敬告,敬启);谨禀(禀告);谨媚(恭顺柔媚)

    (6) 谨严;严格 。如:谨急(谨严急刻);谨细(谨严细密);谨质(谨严质朴)

    动词

    (1) 严防;严禁 。如:谨风(防风);谨盗(防盗)

    (2) 严守;谨守 。如:谨律(谨守戒律);谨户(严守门户);谨立(严守立身为人之道)

    英文翻译

    prudent, cautious; attentive

    方言集汇

    ◎ 粤语:gan2

    宋本广韵

    [ji]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SU
    四角: 377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2) 同本义

    记,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4) 记载,记录

    记,书也。——《广雅》

    宫之奇果谏,记曰。——《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

    受记考事。——《汉书·张敞传》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 后序》

    览则省记。——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姚鼐记之。—— 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

    名词

    (1)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2)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 。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

    (3) 标志,记号

    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

    (4) 又如: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凭据;证据)

    (5) 胎记

    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

    (6) 又如:他身上有块记

    (7) 古时的一种公文 。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8) 印章

    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9) 又如:戳记;图记;钤记;记室(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

    (10) 记叙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量词

    张开手掌迅速厉害地一击,掴 。如:一记耳光

    英文翻译

    record; keep in mind, remember

    方言集汇

    ◎ 粤语:gei3
    ◎ 潮州话:g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