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凛

jǐn lǐn [ jin lin]
繁体 謹凜
注音 ㄐ一ㄣˇ ㄌ一ㄣˇ

词语释义

谨慎戒惧。

词语解释

  1. 谨慎戒惧。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卷上:“即此一念谨凛,为道心之主,为精一,为执中,皇上已一日而 尧 舜 矣。” 清 王韬 《洋务上》:“今日者不过相安於无事耳,求无不遂,请无不行,以谨凛之形,观骄盈之色。”

引证解释

⒈ 谨慎戒惧。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卷上:“即此一念谨凛,为道心之主,为精一,为执中,皇上已一日而尧舜矣。”
清王韬《洋务上》:“今日者不过相安於无事耳,求无不遂,请无不行,以谨凛之形,观骄盈之色。”

谨凛的网络释义

谨凛

  •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卷上:“即此一念谨凛,为道心之主,为精一,为执中,皇上已一日而 尧 舜 矣。” 清 王韬 《洋务上》:“今日者不过相安於无事耳,求无不遂,请无不行,以谨凛之形,观骄盈之色。”
  • 汉字详情

    jǐn [jin]
    部首: 226
    笔画: 13
    五笔: YA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女性
    仓颉: IVTLM
    四角: 34715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言,堇( qín)声。本义:谨慎,小心)

    (2) 同本义

    谨,慎也。——《说文》

    以谨无良。——《诗·大雅·民劳》

    以谨罔极。

    谨畜藏。——《荀子·王制》

    谨厚以为厚。——《楚辞·怀沙》

    谨庠序之教。——《孟子·梁惠王上》

    谨食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不自谨惜。——清· 张廷玉《明史》

    谨护其失。——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谨畏(小心谨慎);谨肃(严谨认真);谨言(谨慎说话);谨厚(谨慎忠厚);谨介(谨慎耿介)

    (4) 恭敬

    谨斩樊於期头。——《战国策·燕策》

    谨使臣良。——《史记·项羽本纪》

    谨诺。

    谨奉神稷而以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谨呈(敬呈);谨启;谨致谢意;谨祈;谨恪(谨谨恭敬);谨白(敬告,敬启);谨禀(禀告);谨媚(恭顺柔媚)

    (6) 谨严;严格 。如:谨急(谨严急刻);谨细(谨严细密);谨质(谨严质朴)

    动词

    (1) 严防;严禁 。如:谨风(防风);谨盗(防盗)

    (2) 严守;谨守 。如:谨律(谨守戒律);谨户(严守门户);谨立(严守立身为人之道)

    英文翻译

    prudent, cautious; attentive

    方言集汇

    ◎ 粤语:gan2

    宋本广韵

    lǐn [lin]
    部首: 204
    笔画: 15
    五笔: UYLI
    五行:
    吉凶:
    仓颉: IMYWF
    四角: 3019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仌( bīng)冰。禀( bǐng)声。本义:剌骨的寒冷)

    (2) 同本义

    癛,寒也。从欠,廩声。字亦作凛。又作懔。——《说文》

    其性为凛。——《素问·五运行大论》。注:“寒也。肾之性也。”

    寒则凛冻。——《风俗通·究通》

    凛凛寒风升。——潘岳《悼亡诗》

    凛秋暑退,熙春寒往。——潘岳《闲居赋》

    (3) 又如:凛冽(非常寒冷);凛栗(因寒冷而颤抖);凛秋(寒冷的秋天);凛气(寒气);凛寒(寒冷)

    (4) 严肃而可敬畏

    凛者,颜色惧貌。——《埤苍》

    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5) 又如:凛凛敛敛(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子);凛如(严肃);凛严(严肃);凛畏(敬畏);凛如(令人敬畏);凛严(敬畏的样子)

    (6) 畏惧

    凛乎其不可留也。——苏轼《后赤壁赋》

    (7) 又如:凛畏(畏惧);凛栗(恐惧;惊恐)

    英文翻译

    to shiver with cold or fear

    方言集汇

    ◎ 粤语:lam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m3 [客英字典] lim3 [海陆丰腔] lim3
    ◎ 潮州话:nim2 (ním) 「潮州、饶平」lim2 「澄海」ning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