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曹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御史台。
唐 权德舆 《论裴延龄不应复判度支疏》:“臣职在諫曹,合採羣议,正拜已来,今已旬日,道路云云,无不言此。” 唐 柳宗元 《代节使谢迁镇表》:“不遗臣小善,擢处諫曹,叨承厚恩,备职藩翰。”
引证解释
⒈ 指御史台。
引唐权德舆《论裴延龄不应复判度支疏》:“臣职在諫曹,合採羣议,正拜已来,今已旬日,道路云云,无不言此。”
唐柳宗元《代节使谢迁镇表》:“不遗臣小善,擢处諫曹,叨承厚恩,备职藩翰。”
谏曹的网络释义
谏曹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2) 同本义
谏,证也。——《说文》
谏者,正也。——《楚辞·七谏序》
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周礼·司谏》注
掌谏五恶。——《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
三谏不从。——《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左传·僖公二年》
保氏常谏王恶。——《周礼·地官》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扶苏以数谏。——《史记·陈涉世家》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不为拒谏。——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谏阻纳质(指周瑜直言规劝阻止孙权以其子给曹操为人质);谏鼓(朝廷设置供人民进谏时击用的鼓。又名“朝鼓”)
(4) 匡正;挽回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5) 通“间”。离间
郭开受谏, 李牧就诛。—— 唐· 皮日休《忧赋》
名词
(1) 谏官
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杜甫《晚出左掖》
(2) 又如:谏垣(谏官的衙署;指朝中大臣及幕僚百官);谏草(谏官的奏稿);谏院(谏官的衙署);谏议大夫(古官名。简称“谏议”。掌管谏诤及议论)
(3) 通“间”。间谍
设谏以纲独为,举错以观奸动。——《韩非子·八经》
(4)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指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即两曹
两曹,今俗所谓原告被告也。——《说文》段玉裁注
(2)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3) 又如:曹干(官署中的干事人员);曹掾(泛指一般官员);曹务(古代官署中分类所管理的事务);法曹(唐、宋地方司法机关)
(4) 管某事的官职 。如:曹主(机关负责人);曹郎(部曹。部属各司的官吏);曹官(属官)
(5) 双方;班;组
分曹并进。——《楚辞·招魂》。注:“偶也。”
率其曹偶。——《史记·黥布传》。索隐:“辈也。”
乃造其曹。——《诗·大雅·公刘》。传:“群也。”
(6) 辈,等于现代汉语中的“们”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
(7) 又如:尔曹(你们这些人);儿曹(孩子们)
(8) 古国名
(9) 西周的诸侯国
(10) 古西域国名
(11)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au2 co2 [陆丰腔] co3 [东莞腔] cau2 [台湾四县腔] co2 cau2 [客英字典] cau2 [宝安腔] cau2 [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o2 [海陆丰腔] co2 cau2
◎ 潮州话:c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曹 | 昨勞 | 從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dzʰɑu | zau/dza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