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kè tí [ke ti]
繁体 課題
注音 ㄎㄜˋ ㄊ一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课题 kètí

(1) 研究或讨论的问题

question for study or discussion

(2) 急待解决的问题

problem;task

词语解释

  1. 考试的题目。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前年冬季, 上海 格致书院的课题是这里方伯出的。齐了卷寄来之后,方伯寄给我看,我将他的卷子取了超等第二。”

  2. 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急待解决的重大事项。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新俄画选>小引》:“依着环境而将各个新课题,从新加以解决。” 萧乾 《鱼饵、论坛、阵地》:“更伤脑筋的课题是:如何使刊物编得既不太死板而又有些分量。”

引证解释

⒈ 考试的题目。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前年冬季, 上海格致书院的课题是这里方伯出的。齐了卷寄来之后,方伯寄给我看,我将他的卷子取了超等第二。”

⒉ 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急待解决的重大事项。

鲁迅《集外集拾遗·<新俄画选>小引》:“依着环境而将各个新课题,从新加以解决。”
萧乾《鱼饵、论坛、阵地》:“更伤脑筋的课题是:如何使刊物编得既不太死板而又有些分量。”

课题的国语词典

正在学习或研究的问题。

如:「民主与法治是当前人人须要探讨的课题 。」

课题的网络释义

课题

  • 所谓课题,指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所以课题背景就是指该问题是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产生的,课题研究有什么意义,等等。
  • 课题包括:市级课题、省级课题、国家级课题等。
  • 课题造句

    李教授毫不迟疑地作出了搞新课题决定。
    这个课题他刻苦钻研了三年,终于取得了成功。
    热转化为功不同于功转化为热,其原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生态平衡说,当今大课题。
    应当指出,在一些学校里,并没有把观察看做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看做是发展智力的途径,而是把它看做解释某些课题和章节的一种手段。
    老科学家为了及早完成科研课题,已近两年杜门不出了。
    他们两人共同承担了一个科研课题,切磋琢磨,进展甚快。
    人生关键的课题是选择,但人生最难的却是人要不停地选择。有时候刚完成一个选择,又得进行另一个选择。有时在开头选择对了,在第二步却可能选择错。有时一直都做了适合自己的选择,到最后一个选择前却走到了另一条不适合自己的道上。
    进行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都必须从搜集资料入手。
    我认为,说数学家选择课题的准则以及判断他是否成功的准则,主要的是美学准则,这是正确的。
    王教授为了钻研这个课题,殚精竭虑,废寝忘食。
    若把人一生选择连在一起,也就是一头杂乱的头发,梳理怎样的一头秀发,这是一个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人生课题。
    来自四面八方的科技人员都已到齐,这一课题研究的开台锣鼓就要敲响了。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但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也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别人的脚步注定是别人的去处,自己的双脚走出的是自己的路。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立自强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与人协商而不产生摩擦,是有待学习的一大课题。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课题。
    为了成人之美,我放下手中的研究课题来当他的助手。
    对这一尖端课题,他花了三十年时间才终于探骊得珠,圆满地完成了。
    飞机机翼挂装翼尖导弹对机翼结构设计和结构分析提出了诸多全新课题,如结构的振动响应和气动弹性动响应。
    分子光谱学是我们实验室最传统的研究课题。

    汉字详情

    [ke]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JS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WD
    四角: 367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2)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课,试也。——《说文》

    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

    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管子·七发》

    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苏洵《上皇帝书》

    (3) 又如:课其事业;课试(试验,考核);课绩(考绩)

    (4)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后汉书》

    (5)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

    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

    (6) 又如:课子(教子读书);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教授或学习)

    (7)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

    (8) 又如:课役(徵抽财税,分派徭役);课以重税

    (9) 占卜

    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奇中。——惠洪《冷斋夜话》

    (10) 又如:课筒(占卜的签筒);课语讹言(胡说八道)

    名词

    (1) 教学科目 。如:必修课;基础课;主课;专业课

    (2) 教学时间 。如:上四节课;一节语文课

    (3) ∶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完成的内容 。如:今日上两课;这个课本内容分为二十课

    (4) 税款,税

    免其课役。——魏征《隋书》

    (5) 又如:国课;盐课;课口(唐时赋税有租、庸、调,其应纳赋税的人口称为课口);课户(应纳赋税的民户)

    (6) 机关学校等行政上的单位(也叫科) 。如:总务课;特高课

    (7) 日本政府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如:外劣省亚洲局中国课

    英文翻译

    lesson; course; classwork

    方言集汇

    ◎ 粤语:fo3

    宋本广韵

    [ti]
    部首: 616
    笔画: 15
    五笔: JGH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AOMBO
    四角: 6180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是声。页,头。本义:额头)

    (2) 同本义

    题,额也。——《说文》

    雕题交趾。——《礼记·王制》

    赤眉圆题。——《汉书·司马相如传》

    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庄子·马蹄》。释文引司马崔云:“月题,马额上当颅如月形者也。”

    文题白身,名曰孟极。——《山海经·北山经》

    雕题黑齿。——《楚辞·招魂》

    连缓耳,琐雕题。——《后汉书·杜笃传》

    (3) 《雕题交阯》——《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4) 又如:题注(以头额撞击);黑牛白题(黑牛白额)

    (5) 物品的前端或顶端 堂高数仞,榱题数尺。——《孟子》

    (6) 又如:榱题(屋檐的椽头。榱,椽子)

    (7) 题目;标题

    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脱脱等《宋史》

    (8) 又如:试题(考试时让应考者作答的问题);题头(标题,篇目);题意(题目的旨意);题号(标题名称);题位(题目的要求,作文的规则)

    (9) 书签;标签

    委之在深箧,蠹鱼坏其题。——唐· 李白《感兴八首》

    (10) 标志

    欲垦荒田,先立表题。——《晋书》

    (11) 奏章。明、清两代公文用语之一。又指上奏 。

    (12) 如:题参(参奏;奏本弹劾);题本(上奏章);题估(清代公文用语);题奏(题本用奏本);题留(清代公文用语);题补(清代公文用语);题销(上奏报销);题请(上奏呈请)

    动词

    (1) 书写;题署

    题名其上。——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题赞(在书画上题写几句有关的话或留作纪念的话);题款(署名或题字在书画上);题诗(作诗。题在书画,器物或墙壁之上);题叶(在叶上题诗);题署(签署,书写文书封筒;题壁(在壁上题诗写字))

    (3) 谈及

    且把闲话休题。——《水浒传》

    (4) 又如:休题旧事;题说(说起)

    (5) 品评;评论

    一经品题,便作佳士。——李白《与韩荆州书》

    (6) 又如:题拂(评论,标榜);题品(品评。也作题评);题评(品评。同题品)

    (7) 鸣;叫

    遍青山,题经子杜鹃。——明· 汤显祖《牡丹亭》

    英文翻译

    forehead; title, headline; theme

    方言集汇

    ◎ 粤语:tai4
    ◎ 潮州话:doi5

    宋本广韵

    课题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