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钱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税金。
《旧唐书·玄宗纪下》:“癸卯,停郡县差丁白直课钱。” 清 吴长元 《宸垣识馀》:“京师各门课钱,俱有小内使经筦收纳。”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 崇文门 税务自立规条,擅抽课钱。”
卜金。
元 王晔 《桃花女》楔子:“近因年老,做不的甚么重大生活,只教他管舖,无非开舖面,掛招牌,抹桌櫈,收课钱。” 明 无名氏 《精忠记·兆梦》:“[末]我是 岳 府中,请你卜卦。[丑]就去,[末]少待。[禀介相见介老旦]取课钱来。”
占卜时用作卜具的钱。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观音课》:“用课钱乎?曰:我自有。”
债款。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怨寡》:“近闻 陈 宅大娘广放课钱,不免与他称贷几文。”
引证解释
⒈ 税金。
引《旧唐书·玄宗纪下》:“癸卯,停郡县差丁白直课钱。”
清吴长元《宸垣识馀》:“京师各门课钱,俱有小内使经筦收纳。”
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崇文门税务自立规条,擅抽课钱。”
⒉ 卜金。
引元王晔《桃花女》楔子:“近因年老,做不的甚么重大生活,只教他管舖,无非开舖面,掛招牌,抹桌櫈,收课钱。”
明无名氏《精忠记·兆梦》:“[末]我是岳府中,请你卜卦。[丑]就去,[末]少待。[禀介相见介老旦]取课钱来。”
⒊ 占卜时用作卜具的钱。
引清俞樾《茶香室丛钞·观音课》:“用课钱乎?曰:我自有。”
⒋ 债款。
引明周履靖《锦笺记·怨寡》:“近闻陈宅大娘广放课钱,不免与他称贷几文。”
课钱的国语词典
税款。
课钱的网络释义
课钱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2)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课,试也。——《说文》
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
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管子·七发》
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苏洵《上皇帝书》
(3) 又如:课其事业;课试(试验,考核);课绩(考绩)
(4)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后汉书》
(5)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
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
(6) 又如:课子(教子读书);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教授或学习)
(7)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
(8) 又如:课役(徵抽财税,分派徭役);课以重税
(9) 占卜
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奇中。——惠洪《冷斋夜话》
(10) 又如:课筒(占卜的签筒);课语讹言(胡说八道)
名词
(1) 教学科目 。如:必修课;基础课;主课;专业课
(2) 教学时间 。如:上四节课;一节语文课
(3) ∶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完成的内容 。如:今日上两课;这个课本内容分为二十课
(4) 税款,税
免其课役。——魏征《隋书》
(5) 又如:国课;盐课;课口(唐时赋税有租、庸、调,其应纳赋税的人口称为课口);课户(应纳赋税的民户)
(6) 机关学校等行政上的单位(也叫科) 。如:总务课;特高课
(7) 日本政府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如:外劣省亚洲局中国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戔(
)声。( )本义:农具名,即铁铲。上古时期曾以农具作为交易媒介,其后铸造货币又仿其形为之,因此引申为货币、钱财)(2) 金属货币。特指铜钱
一曰货也。古者货贝而宝龟。周太公立九府圜法,乃用泉,至 秦废贝行钱。——《说文解字》 锴注
龟贝金钱。——《史记·平准书》。索隐:“本名泉,言货之如流泉也。”
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国语·周语》。注:“钱者,金币之名,古曰泉,后转曰钱。”
下有积钱。——《史记·天官书》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钱覆其上。——宋· 欧阳修《归田录》
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
(3) 又如:钱眼(铜钱中的方孔。喻指金钱);钱价(铜钱折合成银两的价格);钱范(铸造金属货币用的模子);钱幕(钱镘。钱币的背面);钱缗(穿钱的绳子);钱品(钱的质地、形制);钱花花(小钱,铜板)
(4) 钱财,货币的通称 。如:钱侩(经营钱庄的商人);钱谷幕友(官府主持钱粮事务的幕僚);钱引(宋代纸币名。徽宗大观元年,把贬值的交子改为钱引)
(5) 像铜钱的东西
空室无人行则生苔藓,或青或紫,一名绿钱。——晋· 崔豹《古今注》
(6) 纸钱 。如:钱垛(成串的纸钱)
量词
(1) 衡名
(2) 公制重量单位。一公斤的十分之一为一公两。一公两的十分之一为一公钱
(3) 市制重量单位。中国市制中计算质量和重量的一种单位。以前是一市斤的十六分之一(现在是十分之一)为市两,一市两的十分之一为一市钱
(4) 旧营造库平制。两的十分之一为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粤语:cin2 cin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