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绩

kè jì [ ke ji]
繁体 課績
注音 ㄎㄜˋ ㄐ一ˋ

词语释义

1.考核政绩。

词语解释

  1. 考核政绩。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归俘献捷,课绩分材。”《宋史·选举志四》:“若别论课绩,或负过名须考验,行遣如法。” 明 张居正 《考满辞加恩疏》:“兹当课绩,方俟黜幽,岂意圣慈更加隆施。”

引证解释

⒈ 考核政绩。

唐王勃《拜南郊颂》:“归俘献捷,课绩分材。”
《宋史·选举志四》:“若别论课绩,或负过名须考验,行遣如法。”
明张居正《考满辞加恩疏》:“兹当课绩,方俟黜幽,岂意圣慈更加隆施。”

汉字详情

[ke]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JS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WD
四角: 367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2)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课,试也。——《说文》

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

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管子·七发》

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苏洵《上皇帝书》

(3) 又如:课其事业;课试(试验,考核);课绩(考绩)

(4)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后汉书》

(5)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

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

(6) 又如:课子(教子读书);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教授或学习)

(7)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

(8) 又如:课役(徵抽财税,分派徭役);课以重税

(9) 占卜

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奇中。——惠洪《冷斋夜话》

(10) 又如:课筒(占卜的签筒);课语讹言(胡说八道)

名词

(1) 教学科目 。如:必修课;基础课;主课;专业课

(2) 教学时间 。如:上四节课;一节语文课

(3) ∶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完成的内容 。如:今日上两课;这个课本内容分为二十课

(4) 税款,税

免其课役。——魏征《隋书》

(5) 又如:国课;盐课;课口(唐时赋税有租、庸、调,其应纳赋税的人口称为课口);课户(应纳赋税的民户)

(6) 机关学校等行政上的单位(也叫科) 。如:总务课;特高课

(7) 日本政府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如:外劣省亚洲局中国课

英文翻译

lesson; course; classwork

方言集汇

◎ 粤语:fo3

宋本广韵

[ji]
部首: 332
笔画: 11
五笔: XG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VMQMO
四角: 251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把麻纤维披开接续起来搓成线

绩,缉也。从糸,责声。——《说文》

不绩其麻。——《诗·陈风·东门之枌》

八月载绩。——《诗·豳风·七月》。传:“载绩,丝事毕而麻事起矣。”

公父文伯退朝,朝母。其母方绩。——《国语·鲁语下》

(2) 又如:绩绪(搓麻线);绩女(纺织的女郎);绩火(夜晚纺织时用来照明的灯火);绩纺(泛指纺纱,绩麻诸事。即纺绩)

(3) 承继 。如:绩绍(继承业绩)

名词

(1) 成就;功业

绩,功也,又,业也,又,事也,又,成也。字亦作勣。——《尔雅》

勣,功也。——《声类》

庶绩咸熙。——《书·尧典》

远绩禹功。——《左传·昭公元年》。按,迹也。

大奔曰败绩。——《左传·庄公十一年》

伯尊其无绩乎。——《谷梁传·成公五年》

男女效绩。——《国语·鲁语》

维禹之绩。——《诗·大雅·文王有声》

(2) 又如:绩用(绩效,功用);绩迒(功效,工作的成绩);绩阀(功绩。书功状以榜门叫阀);绩谋(功勋与智谋)

(3) 下裳

赐皮弁素绩。——《汉书》。颜师古注:素绩,谓素裳也。朱衣而素裳。

英文翻译

spin; achievements

方言集汇

◎ 粤语:zik1
◎ 潮州话:zêh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