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密

guǐ mì [ gui mi]
繁体 詭密
注音 ㄍㄨㄟˇ ㄇ一ˋ

词语释义

1.隐秘。

词语解释

  1. 隐秘。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至 祝现 踪跡诡密,必有逆党藏匿之者,其事不可深詰也。” 克非 《春潮急》十八:“不过,干得更加诡密,手法也与前稍稍有点不同了。”

引证解释

⒈ 隐秘。

清昭槤《啸亭杂录·癸酉之变》:“至祝现踪跡诡密,必有逆党藏匿之者,其事不可深詰也。”
克非《春潮急》十八:“不过,干得更加诡密,手法也与前稍稍有点不同了。”

诡密的网络释义

诡密

  • 诡密,读音是guǐ mì,汉语词汇,解释为隐秘。
  • 诡密造句

    爱丽丝和我交换了一个诡密的眼神。
    如徇私舞弊,犯罪活动是在十分诡密的情况下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的,因犯罪行为与职务行为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很难为他人所察觉。
    今年年初以来,王艳华姐俩突然变得行动诡密。
    偷渡案情真相大白“阿龙”也是福建人,本次偷渡的重要组织策划者之一,狡猾诡密,反侦查能力相当强。
    “贾小二”行踪十分诡密,每次外出都要换乘好几辆出租车。
    由于作案人员手段隐蔽,行动诡密,给侦破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兵者,诡密也,什么样的战争体系,决定指挥员。
    案侦民警通过调查发现,王洪明本人行踪诡密,交往人员复杂,所驾驶车辆更换频繁,习惯昼伏夜出,在该小区内租住有两套住房。
    嫌疑人利用境外的赌球网站设置的赌局赔率,吸引众多参赌人员,赌注大、上网频繁、赔付结算快,行动十分诡密。
    当时,闽粤海盗蜂起,行踪诡密,商旅不安,两广总督岑春煊令李准限期清除匪患。
    运输速度非常快捷,交易方式比较诡密,参加贩毒人员特点更趋复杂。
    当年,御史文悌曾上奏严参康有为,说他常常晚上来访,车中携有衾枕,行踪诡密。
    新泰近期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件,经过调查研究,办案民警将嫌疑人锁定在曾经因偷盗判刑的张某身上,然而张某行路诡密久抓未获但并未惊动他。
    因行动诡密,其行踪没被任何人看见。
    最坚强、行事最诡密的权力掮客之一。

    汉字详情

    guǐ [gui]
    部首: 226
    笔画: 8
    五笔: YQDB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VNMU
    四角: 377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危声。本义:责成,要求)

    (2) 同本义

    诡,责也。——《说文》

    自诡灭贼。——《汉书·赵充国传》

    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汉书·京房传》

    (3) 又如:诡求(要求,责求);诡驳(责难驳斥);诡责(责备;责问);诡令(责令)

    (4) 违反,自相矛盾

    诡,违也。——《西京赋》注引《说文》

    容服有仪谓之仪,反仪为诡。——《贾子道术》

    诡自然之性。——《淮南子·主术》

    古今诡趣。——《淮南子·辩亡论》

    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吕氏春秋·淫辞》

    (5) 又如:诡故(违反本心);诡局(同诡句、诡论。哲学名词。加以肯定或否定都会获致相反结果的局面、论点或述句)

    (6) 隐蔽;隐藏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形容词

    (1) 怪异,奇异

    其名为吊诡。——《庄了·齐物论》

    诡文回波。——《淮南子·本经》。注:“奇异也。”

    殊形诡制,每各异观。——汉· 班固《西都赋》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 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又如:诡形(奇异的形状);诡特(奇特怪异);诡喻(奇诡的比喻);诡说(虚妄怪诞的言论)

    (3) 欺诈;假冒

    持诡辩以中伤人。——《汉书·石显传》

    求利之诡缓。——《荀子·正论》。注:“诈也。”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 武死。——《汉书·苏武传》

    (4) 又如:诡对(以虚伪、欺诈的言辞对答);诡遇(打猎时不按礼法规定而横射禽兽);诡弊(欺骗蒙蔽);诡得(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英文翻译

    deceive, cheat, defraud; sly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2

    宋本广韵

    [mi]
    部首: 322
    笔画: 11
    五笔: PNT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JPHU
    四角: 3077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山,宓( )声。本义:形状象堂屋的山)

    (2) 同本义(意思是山多)

    密,山如堂者。——《说文》

    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尸子》

    (3) 隐蔽的地方

    不窥密。——《礼记·少仪》。注:“隐曲处也。”

    (4) 姓

    形容词

    (1) 假借为“比”。稠密;多

    密,稠 也,疏之对也。——《增韵》

    密云不雨。——《易·小畜卦》

    加密石焉。——《国语·晋语八》

    以陈楚之密迩于 楚。——《左传·文公十七年》

    密布字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密则无态。——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2) 又如:文理有疏密;斫直删密;密札札,密匝匝(严实稠密的样子);密茂(茂密);密茫茫(繁茂密集无边无际的样子);密茸茸(密集丛生的样子);密丛丛(茂盛丛集的样子)

    (3) 亲密(强调关系上的亲近)

    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昵交密友,亦不半在。——陆机《叹逝赋序》

    (4) 又如:密近(帝王左右亲近信用的人);密坐(靠近而坐,形容关系亲密)

    (5) 秘密的,隐密的,慎密的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宣和殿荔枝》

    密通洞庭。——唐· 李朝威《柳毅传》

    密奏请皇上。——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宦人密侍;出密诏示之;荣禄密谋;奉有密诏;密章(秘密奏章);密启(秘密的书画);密揭(秘密的奏疏式文告);密幄(密室);密诏(秘密的诏书)

    (7) 紧密

    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8) 通“谧”。安宁;安定;安静

    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诗·周颂·昊天有成命》

    密,静也。——《尔雅·释诂》

    四海遏密八音。——《书·舜典》。传:“密,静也。”

    止旅乃密。——《诗·大雅·公刘》

    京室密清。——《文选·张衡·东京赋》

    (9) 又如:密如(安定的样子);密清(安静洁净)

    (10) 深;幽深 。如:密恩(深恩);密深(深切);密款(内心的真诚)

    (11) 严密

    古之为国者,甚虑敌深,其防患密。——辛弃疾《美芹十论》

    刘桢壮而不密。—— 曹丕《典论论文》

    凡道必周密。——《管子·内业》

    (12) 又如:密心(精细的用心);密巧(精细,纤巧);密石(纹理细密的石料);密要(精密准确);密科(繁苛的法律条文)

    (13) 通“默”。不语

    公密而不应。——《庄子·达生》

    动词

    (1) 接近

    以敝邑介在东表,密迩仇雠,寡君将君是望。——《左传·襄公三年》

    (2) 封闭,闭藏 。如:密固(密封严实);密迹(匿迹,不露形迹);密椟(密藏于匣子中)

    英文翻译

    dense, thick, close; intimate

    方言集汇

    ◎ 粤语:mat6
    ◎ 客家话:[梅县腔] met8 [陆丰腔] met8 [客语拼音字汇] med6 mi1 mid6 [东莞腔] mit8 [客英字典] met8 mit8 [台湾四县腔] mit8 mi1 met8 [沙头角腔] mit8 [宝安腔] mit8 [海陆丰腔] mit8 mi1 m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美畢質B開入聲開口三等眞Bmit/mytmĭĕ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