诘难

jié nàn [jie nan]
繁体 詰難
注音 ㄐ一ㄝˊ ㄋㄢˊ

词语释义

诘问驳难。

词语解释

  1. 诘问驳难。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著书,籍以 蜀 父老为辞,而己詰难之,以风天子。” 宋 苏轼 《请诘难圆丘六议札子》:“欲望圣旨行下,令议者与臣反覆詰难,尽此六议之是非。”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诘难者问:那么,写杀人最好是自己杀过人,写妓女还得去卖淫么?答曰:不然。”

引证解释

⒈ 诘问驳难。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詰难之,以风天子。”
宋苏轼《请诘难圆丘六议札子》:“欲望圣旨行下,令议者与臣反覆詰难,尽此六议之是非。”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诘难者问:那么,写杀人最好是自己杀过人,写妓女还得去卖淫么?答曰:不然。”

诘难的国语词典

责问非难。

如:「立委常在院会中诘难行政官员的施政措施。」

诘难的网络释义

诘难

  • 【动】
  • (形声。从言,吉声。本义:询问,追问)
  • 同本义〖question;interrogate;cross-examine;callsb.toaccount〗
  • 诘,问也。——《说文》
  • 度作刑以诘四方。——《书·吕刑》
  • 五曰刑典以诘邦国。——《周礼·大宰》
  • 毅诘之曰。——唐·李朝威《柳毅传》
  • 诘难造句

    有些时候有些人注定要多一些诘难,生来似乎就被人安排好了一样,活的像个棋子,却又无能为力。
    深圳舆情工作室点评称,面对舆情危机时,涉事机构如果不回应或者回应虎头蛇尾,公众不会认为这是超然和忍让的表现,越是沉默越会引发诘难。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也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聊天的资本;但是对于权衡和考虑。
    这句俚语粗俗之极,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关注于大人物如何回答诘难上,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笑。
    它的疑惑和诘难,它的诡辨和辩证,常常是令人讨厌的。
    我们认为,当代中国任何一所大学在面对上述问题的诘难和责问时,毫无疑问都会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
    用未曾想到的体例去画熟识的题材常常受到诘难,但是最振振有辞的诘问诘责也不过是“它看起来不太对头”而已。诘难造句。
    岂不是要平白收到诘难?这点倒是和世俗界一般无二,所以罗山选择了和师弟白羽搭伙。
    既然这样,庞劲东也就有了诘难对方的理由。
    但他也承受了多方的批评,甚至是诘难。
    他们的年龄与地位相差很多,但在这一瞬间,命运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成了同荣辱、共命运的战友,共同对抗天鹫大师的诘难。
    法报披露总统府花钱如流水希拉克饱受诘难。
    面对诸儒的诘难,诸葛亮神态自若,一一作答,是为守,然而他又不甘于只是作答,每于答后发起攻势。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而应推敲细思。
    但在最初,“女童保护”也受到过冷遇和诘难。
    休谟对作为经验自然科学基础的因果律提出了最强有力的诘难,这一诘难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知识论和当代科学哲学。
    沈敦和一一回应张竹君的诘难,没有回避即使是最尖刻的质问。

    汉字详情

    jié,jí [jie,ji]
    部首: 226
    笔画: 8
    五笔: YFKG
    五行:
    吉凶:
    仓颉: IVGR
    四角: 347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吉声。本义:询问,追问)

    (2) 同本义

    诘,问也。——《说文》

    度作刑以诘四方。——《书·吕刑》

    五曰刑典以诘邦国。——《周礼·大宰》

    毅诘之曰。—— 唐· 李朝威《柳毅传》

    直诘袁曰。——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终不敢诘。——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反诘(反问);究诘(追问究竟);诘询(追问,询问);诘辩(刨根问底)

    (4) 责备;质问

    诘,责也。——《广雅》

    诘奸慝。——《左传·昭公十四年》

    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敢之不诘。——《礼记·月令》

    (5) 又如:诘逐(斥责并驱逐);诘斥(斥责);诘让(责斥;责让)

    (6) 查究;究办

    访缉纠诘。——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诘诈(查究奸诈之事);诘诛(问罪并惩罚);诘盗(究办强盗);诘禁(按禁令查办)

    (8) 整治

    制军诘禁。——《周礼·大司马》。注:“犹穷治也。”

    子盍诘盗。——《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9) 又如:诘戎治兵(整治军事);诘武(治兵);诘兵(整治兵器)

    名词

    (1) 明;翌

    诘,《小尔雅》:“诘朝,旦明也。”——清· 王玉树《说文拈字》

    (2) 又如:诘旦(明天早晨);诘晨(明朝,明晨)

    英文翻译

    question, interro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at1 kit3

    宋本广韵

    nán,nàn [nan,nan]
    部首: 811
    笔画: 10
    五笔: CWYG
    仓颉: EOG
    四角: 70415

    详细解释

    nán

    形容词

    (1) (形声。从隹( zhuī)?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 困难;艰难;不容易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4) 不可;不好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汉· 王褒《灵坛碑文》

    动词

    (1) 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难与,“难与之”的省略。之,指代曹军。)——《资治通鉴》

    难测也。——《左传·庄公十年》

    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余幼女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使感到困难

    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

    (3) 通“戁”。

    (4) 恐惧

    故君子恭而不难。——《荀子·君道》。注:“难读为戁,惧也。”

    (5) 敬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名词

    通“攤”。驱除疫鬼之祭

    命有司大难。——《礼记·月令》

    后缀词

    (1) 现常作后缀加在词或词组后构成新的名词,构成某种存在较大困难的事 。如:卖棉难;乘车难;买菜难

    (2) 另见 nàn

    nàn

    名词

    (1)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然 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芟夷大难。——《资治通鉴》

    故及于难。——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排难解纷;苦难(痛苦和灾难);逃难(逃灾);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蒙难(遭受到人为的灾祸);罹难(遇灾遇险而死);避难(躲避灾难或迫害)

    (3)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首难(首先发难)

    (5) 怨仇;仇敌

    将西南以与秦为难。——《战国策》

    动词

    (1) 诘问;责难

    追难孔子,何伤于人?—— 王充《论衡·问孔》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刁难(故意使人为难);难言(非难的言论);难极(诘难);驳难(反驳责难);责难(指摘非难);非难(指摘和责问)

    (3) 抵挡;拒斥

    难壬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難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4) 如:阻难(阻挠留难)

    (5) 论说;争辩

    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史记·五帝本纪》

    (6) 又如:难说(讨论解说);难诘(讨论责问);难驳(攻讨反击)

    (7) 另见 nán

    英文翻译

    difficult, arduous, hard; un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naan4 naan6

    宋本广韵

    诘难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