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翰

cí hàn [ ci han]
繁体 詞翰
注音 ㄘˊ ㄏㄢˋ

词语释义

诗文﹐辞章。 书札。 诗文与书法。

词语解释

  1. 诗文,辞章。

    《魏书·儒林传序》:“其餘涉猎典章,关歷词翰,莫不縻以好爵,动貽赏眷。”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争奈匆匆去急,再不见音容瀟洒,空留下这词翰清奇。”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自夫受书,少解词翰,好恶殊别,志在辨惑。”

  2. 书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文举 属章,半简必録; 休璉 好事,留意词翰;抑其次也。”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岁餘, 上官仪 伏诛,坐词翰往来,徙居 越 嶲 。” 宋 吴坰 《五总志》:“ 白傅 与 赞皇 不协, 白 每有所寄, 李 缄之一篋,未尝开视。 刘三復 或请之,答曰:‘若见词翰,则回吾心矣。’”

  3. 诗文与书法。

    唐 杜甫 《醉歌行赠公安颜十一少府请顾八题壁》:“诗家笔势君不嫌,词翰升堂为君扫。”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二:“ 陆升之 仲高 , 山阴 胜流,词翰俱妙。”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宗室宴》:“其联句诗为 成王 所拟书,词翰并妙。”

引证解释

⒈ 诗文,辞章。

《魏书·儒林传序》:“其餘涉猎典章,关歷词翰,莫不縻以好爵,动貽赏眷。”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争奈匆匆去急,再不见音容瀟洒,空留下这词翰清奇。”
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自夫受书,少解词翰,好恶殊别,志在辨惑。”

⒉ 书札。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文举属章,半简必録; 休璉好事,留意词翰;抑其次也。”
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岁餘, 上官仪伏诛,坐词翰往来,徙居越嶲。”
宋吴坰《五总志》:“白傅与赞皇不协, 白每有所寄, 李缄之一篋,未尝开视。 刘三復或请之,答曰:‘若见词翰,则回吾心矣。’”

⒊ 诗文与书法。

唐杜甫《醉歌行赠公安颜十一少府请顾八题壁》:“诗家笔势君不嫌,词翰升堂为君扫。”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二:“陆升之仲高,山阴胜流,词翰俱妙。”
清昭槤《啸亭续录·宗室宴》:“其联句诗为成王所拟书,词翰并妙。”

词翰的国语词典

诗、词、文章等的总称。

词翰的网络释义

词翰

  • 【拼音】:cí hàn
  • 【汉字】:词翰
  • (1).诗文,辞章。
  • 《魏书·儒林传序》:“其馀涉猎典章,关历词翰,莫不縻以好爵,动贻赏眷。”
  •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争奈匆匆去急,再不见音容潇洒,空留下这词翰清奇。”
  • (2).书札。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文举属章,半简必録;休琏好事,留意词翰;抑其次也。”
  • 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岁馀,上官仪伏诛,坐词翰往来,徙居越嶲。”
  • 宋·吴坰 《五总志》:“白傅与赞皇不协,白每有所寄,李缄之一箧,未尝开视。刘三复或请之,答曰:‘若见词翰,则回吾心矣。’”
  • (3).诗文与书法。
  • 唐·杜甫《醉歌行赠公安颜十一少府请顾八题壁》:“诗家笔势君不嫌,词翰升堂为君扫。”
  •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二:“陆升之仲高,山阴胜流,词翰俱妙。”
  • 清·昭连《啸亭续录·宗室宴》:“其联句诗为成王所拟书,词翰并妙。”
  • 词翰造句

    闻你长于词翰,你把自家心事,做成一词诉我,我自有主意。
    如此良夜,风景宜人,陛下精擅词翰,何不填一首词,以写这幽雅的景色呢?孟昶说“卿若肯按谱而咏,朕当即刻填来!”。
    眷求谠言,徒繁词翰,而乡校之内,阙尔无闻;恇然夕惕,用劳兴寝。
    韦庄有一名爱姬,资质艳丽,兼工词翰,两人情意深厚。
    她叫秦良玉,川属忠州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道人淹贯经史,工词翰,解声律,善画能琴,俊绝一时。

    汉字详情

    [ci]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NGK
    五行:
    吉凶:
    仓颉: IVSMR
    四角: 3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动词

    说,告诉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英文翻译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宋本广韵

    hàn [han]
    部首: 626
    笔画: 16
    五笔: FJW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JOSM
    四角: 484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羽,倝( gàn)声。本义:天鸡,也叫锦鸡或山鸡)

    (2) 同本义

    翰,天鸡,赤羽也。——《说文》

    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鸡。——《逸周书·王会》

    (3) 又如:翰音(鸟的叫声上达于天,而鸟仍旧在地。比喻居非其位而声过其实)

    (4) 长而硬的鸟羽

    鸡曰翰音。——《礼记·曲礼》。注:“犹长也。”按,鸟羽之长而劲者为翰,高飞持之,亦所以卫体。

    (5) 又如:翰毛(羽毛);翰翮(犹羽翼)

    (6) 长毛

    犬色更赤,有长翰。——汉· 刘向《列仙传》

    故藉翰林以为主人。——《文选·扬雄·长杨赋》。李善注引《说文》曰:“长老者曰翰。”

    (7) 笔毫,毛笔 。如:挥翰;翰池(墨池,砚)

    (8) 文章;信札 。又如:翰札(书信);翰苑(翰林院的别称;亦指翰林);翰林修撰(文学侍从官);翰藻(文彩藻绘。指文章)

    (9) 文词 。如:文翰;辞翰;翰迹(指文辞、书牍);翰藻(文采,辞藻)

    (10) 文史方面的才能 。如:诗翰

    (11) 棺之旁饰 白马 。如:乘翰(乘白马)

    (12) 通“幹”( gàn)。草木的茎干,引申为骨干,维护者,支持者

    之屏之翰,百辟为害。——《诗·小雅·桑扈》

    四方攸同,王后维翰。——《诗·大雅·文王有声》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诗·大雅·板》

    形容词

    (1) 高飞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诗·大雅·常武》

    (2) 又如:翰飞(高飞);翰登(以虚声而登高位)

    英文翻译

    feather, writing brush, pen, pencil

    方言集汇

    ◎ 粤语:hon6
    ◎ 客家话:[陆丰腔] hon5 [台湾四县腔] hon5 [客英字典] hon5 [海陆丰腔] hon5 [梅县腔] hon5 [客语拼音字汇] hon4 [东莞腔] hon5 [宝安腔] ho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安平聲開口一等ghan/hanɣɑn

    词翰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