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穷理尽

cí qióng lǐ jìn [ ci qiong li jin]
繁体 詞窮理盡
注音 ㄘˊ ㄑㄩㄥˊ ㄌ一ˇ ㄐ一ㄣ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谓再也找不到理由﹐无话可说。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崔致远《萧遘相公书》之二:“仰干陶冶,敬托笺毫,始知调急声哀,唯愧词穷理尽。”

成语用法

词穷理尽作谓语、定语;指理亏。

引证解释

⒈ 谓再也找不到理由,无话可说。

唐崔致远《萧遘相公书》之二:“仰干陶冶,敬託牋毫,始知调急声哀,唯愧词穷理尽。”
宋苏轼《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臣子之义,身非己有,词穷理尽,不敢求去。”

词穷理尽的国语词典

无言以对,无理可论。宋.苏轼〈辩试馆职策问劄子〉二首之二:「今者窃闻明诏,已察其实,而臣四上章四不允,臣子之义,身非己有,词穷理尽,不敢求去。」也作「词穷理绝」。

词穷理尽的网络释义

词穷理尽

  • 〖解释〗指再也找不到理由,无话可说。
  • 汉字详情

    [ci]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NGK
    五行:
    吉凶:
    仓颉: IVSMR
    四角: 3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动词

    说,告诉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英文翻译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宋本广韵

    qióng [qiong]
    部首: 523
    笔画: 7
    五笔: PWLB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JCKS
    四角: 304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2) 同本义

    穷,极也。——《说文》

    穷,竟也。——《小尔雅·广诂》

    横四海兮焉穷?——《楚辞·九歌·云中君》

    赤水穷焉。——《山海经·大荒南经》。注:“流极于此山也。”

    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吕氏春秋·下贤》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儒有博学而不穷。——《礼记·儒行》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欲穷其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

    乐亦无穷。——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穷形尽致(比喻说话不留余地,毫无保留);穷师远讨(穷竭兵力进行远征);穷兵屯戍(尽全部兵力驻守边疆);无穷(没有穷尽;没有限度);穷了(穷尽,终止);穷生(尽其生年,终生)

    (4) 贫穷,缺乏衣食钱财

    穷,贫也。——《广雅》

    分贫,振穷。——《左传·昭公十四年》

    至无有者穷。——《荀子·大略》

    穷饿无聊。——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穷酸饿醋(穷酸);穷腮乞脸(穷酸相);穷拉拉(形容很穷);穷滴滴(很穷);穷薄(贫穷;穷困);穷暴(贫穷之极);贫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缺乏);穷通显晦(困窘、亨通、显赫、背晦);穷迫(穷困窘迫);穷厮(对贫穷男子的贱称);穷丁(穷汉。贫穷男子);穷鬼;穷日子;穷达(困穷与显达)

    (6) 边远的

    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陆游《夜读兵书》

    (7) 又如:穷城(历尽边城);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穷泽(僻远的水乡)

    (8) 特指不得志

    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可谓穷矣。

    (9) 又如:穷人

    (10) 小;浅 。如:穷径(小路);穷流(干涸的河流);穷枝(小枝;末枝);穷波(浅水);穷井(枯井)

    (11) 大 。如:穷怒(盛怒);穷溟(传说中的大海);穷观(大观)

    (12) 高 。如:穷龄(高龄);穷岫(高山);穷高(到达高处);穷陸(高地);穷崖绝谷(高山深谷)

    (13) 破旧;破烂 。如:穷破(陈旧残破)

    动词

    (1) 寻根究源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易·说卦》

    (2) 又如:穷径(深入研究经籍);穷本(追究本源);穷微(穷究万物的精微道理)

    (3) 揭穿

    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沈括《梦溪笔谈》

    名词

    (1) 终端;终极

    纵欲而不穷,则民心奋而不可说也。——《荀子》

    (2) 又如:穷工极巧(极端精巧);穷工极态(极端工巧和富有风致);穷凶(极端凶恶)

    (3) 缺陷

    此其为术,犹有所穷。——陈亮《酌古论·曹公》

    (4) 恶人

    上贤而不穷。——《逸周书》。孔晁注:“穷,谓不肖之人。”

    (5) 又如:穷固(谓穷凶顽恶);穷凶极虐(极端凶恶暴虐)

    (6) 通“躬( gōng)”。身体

    注:鞠穷如也。——《仪礼·聘礼》

    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荀子·正名》

    英文翻译

    poor, destitute, impoverished

    方言集汇

    ◎ 粤语:kung4

    宋本广韵

    [li]
    部首: 436
    笔画: 11
    五笔: GJ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GWG
    四角: 16115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 同本义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韩非子·解老》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三》

    (3) 治理;管理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吕氏春秋·劝学》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黄宗羲《柳敬亭传》

    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理事自若。——《后汉书·卓茂传》

    (4) 又如:当家理事;理官(治理狱讼的官员);理民(治理人民);理国(治理国家)

    (5) 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分茧理丝。——《晋书·左芬传》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

    当窗理云鬓。

    (7) 又如:理妆(整理妆饰);理丝(抽理蚕丝);理鬓(梳理鬓发);理顺

    (8) 处理,办理 。如:料理(办理;处理);理七(旧俗人死后每七日斋供一次,凡七次,共四十九日而止);理狱(处理讼事)

    (9) 温习;熟习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古诗十九首》

    (10) 又如:理书(温习功课);理乐(练习演奏乐曲);理曲(练习歌曲)

    (11) 奏起 。如:理音(弹奏音乐);理丝(弹奏弦乐);理乐(奏乐)

    (12) 区分;辨别

    理道之远近而致贡。——《荀子·王制》

    (13) 又如:理音(辨别声音)

    (14) 理睬,理会

    只顾玩笑,并不理他。——《红楼梦》

    (15) 又如:不理(不闻不问);理值(理睬);理识(犹理睬)

    (16) 申诉;辨白 。如:理诉(申诉);理说(申辨是非);理辨(申辨)

    (17) 修缮 。如:理葺(修理,修补);理楫(修理船桨)

    (18) 操理

    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名词

    (1) 纹理;条理

    井井兮有其理也。——《荀子·儒效》

    璧袭无理。——《淮南子·览冥》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说文解字·叙》

    圭形石质,苍色腻理。——刘禹锡《砥石赋》

    (2) 又如:理比(纹理相次);理路(纹理,纹路)

    (3) 法律;司法官

    弦子旗为理。——

    管子·小匡》

    遂下于理。——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理刑厅(理刑官员)

    (5) 道理,义理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势不同而理同。——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庄子·秋水》

    理实如兄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天下之理得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验之以理。——《吕氏春秋·慎行论》

    理无专在。——清· 刘开《问说》

    (6) 又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7) 又如:无理(没有道理);在理(合乎道理);理致(义理情致,思想情趣);理窟(义理会聚处;道理深奥处);理顺(道理顺当;理由正当)

    (8) 事理 。如:理趣(事理的旨趣)

    (9) 使者

    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左传·昭公十三年》。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

    (10) 媒人

    吾令蹇修以为理。——《楚辞·屈原·离骚》

    (11) 自然科学与物质世界和其现象有关的这种知识 。如:理工科

    (12) 物理学 。如:数理化

    (13) 通“吏”。狱官

    孟秋之月:命理瞻伤。——《礼记·月令》

    李离者, 晋文公之理也。——《史记·循吏列传》

    形容词

    治理得很好

    本事不理。——《荀子·天论》

    运极则化,理乱相承。——《后汉书·蔡邕传》

    一切治理,威名流闻。——《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英文翻译

    reason, logic; manage

    方言集汇

    ◎ 粤语:le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1 li3 [客英字典] li1 li3 [海陆丰腔] li1 li3 [东莞腔] li3 [陆丰腔] li1 [梅县腔] li1 [沙头角腔] li1 [宝安腔] li1 [客语拼音字汇]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士上聲開口三等lix/liiolĭə
    jìn,jǐn [jin]
    部首: 327
    笔画: 6
    五笔: NYUU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SOY
    四角: 77303

    详细解释

    jǐn

    副词

    (1) (尽为“儘”和“盡”的简化字)

    (2) 尽量,尽可能 。如:尽早;尽分(尽量);尽语(尽量告诉)

    (3) 意思同“最”,用在方位词的前面 。如:尽南边;尽前边

    (4) 老是;总 。如:尽子(总是;老是)

    (5) 〈方〉∶保持某种事情的连续性 。如:他衣服都被汗湿透了,还尽着干呢?这些日子尽下雨

    动词

    (1) 表示以某个范围为界限,不得超过 。如:尽着一天把事情处理完

    (2) 让先 。如:尽让(谦让);尽着好位子坐;尽好的吃

    (3) 任凭,纵使

    惟有落红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武衍《宫词》

    (4) 又如:尽下(听凭臣下;对臣下放心。帝王宽以待下)

    (5) 另见 jìn

    jìn

    形容词

    (1)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盡,器中空也。——《说文》

    (2) 又如:尽觞(饮尽杯中之酒);尽光(精光。全无剩余)

    动词

    (1) 竭;完;没有了

    尽,竭也,终也。——《广韵》

    尽,止也。——《小尔雅》

    尽莫不然也。——《墨子经》

    固民自尽。——《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

    尽信书。——《孟子》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礼记·曲礼》

    尽信书。——《孟子》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礼记·曲礼》

    攻械尽。——《墨子·公输》

    民力尽于无用。——《墨子·七患》

    马力尽矣。——《荀子·哀公》

    林尽水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雪尽马蹄轻。——唐· 王维《观猎》诗

    以尽吾齿。——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尽其肉。——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

    烧尽北船。——《资治通鉴》

    必尽吾力。——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尽言(竭尽其言);尽志(竭尽心志);尽哀(竭尽哀思);尽盘将军(指贪吃的人);尽敬(竭尽敬意)

    (3) 达到极限

    五帝三王之于乐,尽之矣。——《吕氏春秋·明理》。注:“极也。”

    (4) 又如:尽美(极美;完美);尽善(十分完善);尽齿(尽其年寿;指衰老)

    (5) 全部用上;全部使出 。如:尽辞(毫无保留地把话说出来);尽醉(尽情醉酒)

    (6) 死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聊斋志异》

    (7) 又如:尽命(终天年;效死;丧命);尽年(极其天年);尽死(效死);尽绝(绝灭)

    (8) 努力完成

    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荀子·荣辱》。谓:“精于事。”

    (9) 又如:尽义务(尽本分,完成自己所应做的事);尽规(竭力谋划)

    (10) 追问

    当下心中大喜,却故意的尽了那风水几句。——《儿女英雄传》

    (11) 消灭;消失

    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史记·秦始皇本纪》

    介词

    (1) 到…底;到…尽头 。如:尽岁(全年;整年);尽世(一辈子);尽日(一整天,一天到晚);尽人(所有的人);尽物(所有之物);尽止(尽头;止境);尽头路(末路;绝路);尽情话(绝情话;无情话);尽古(终古);尽场儿(到头来;自始至终)。又指农历月终。古以农历月终三十日为大尽,二十九日为小尽

    (2) 姓

    副词

    (1) 全部,都

    虚实尽知。——《资治通鉴·唐纪》

    尽杀其戍卒。

    尽杀之。

    尽戮之。

    (2) 又如:应有尽有;尽净(全部不剩);尽皆(全都;完全);尽实(完全按照实情);尽多(全部,尽皆)

    (3) 另见 jǐn

    英文翻译

    exhaust, use up; deplete

    方言集汇

    ◎ 粤语:zeon6
    ◎ 潮州话:之因6 ,zing6(chĭng) [揭阳]zêng6(chĕng)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