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尾

cí wěi [ci wei]
繁体 詞尾
注音 ㄘˊ ㄨㄟ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词尾 cíwěi

(1) 构词成分之一,加在词的最后,表示某些附加意义或语法意义,如“躺着”的“着”、“同胞们”的们

suffix

词语解释

  1. 附加在词的后面,表示词形变化的词素。如“站着”的“着”,“孩子们”的“们”。汉语语法著作中常用“词尾”一名兼指后缀和词尾。

引证解释

⒈ 附加在词的后面,表示词形变化的词素。如“站着”的“着”,“孩子们”的“们”。汉语语法著作中常用“词尾”一名兼指后缀和词尾。

词尾的国语词典

一种词缀词素。从词的结构来看,一个词除去词干后所剩的部分称为「词尾」。如「孩子们」的「们」。

词尾的网络释义

词尾

  • 词尾也称尾注,是指补充说明染料的性能或色光和用途,字尾常用字母表示。色光的表示: B (Blue)一蓝光、G (Gelb 德文: 黄)一黄光、R (Red)一红光。色的品质表示:F (Fine)一亮、D (Dark)一暗、T (Tallish)-深。性质和用途的表示: C一耐氯或棉用、Conc-浓、Gr-一粒状、I一还原染料坚牢度、K- -冷染(我国为热染型)、L一耐光牢度或匀染性好、Liq一液状、M- 双活性基、N一新型或标准、P- 适用于印花、Pdr- 粉状、Pst- 浆状、X一高浓度(我国为冷染) 等。
  • 词尾造句

    如果一个单词以一个辅音结尾,紧跟的下一个单词的词首是元音的话,把第一个单词词尾的辅音从第一个单词脱离,使它与紧跟着的元音连在一起。
    辅音组合可以在词首或词尾出现,它可以包含两至三个辅音。
    词尾是位于词根后面表示词形变化的标志,一般用来表示语法意义。
    所谓格,就是一个名词、代词或一个限定词与一个句子中其他词的句法关系,通过词尾变化、这些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介词或者后置词表示出来。
    名词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头词尾上。
    不过几乎在所有口音中,在非正式情形下单词中间的不发音,都是可以接受的;而在词尾加上喉塞音就更加普遍了。
    如果一个单词的词尾与一下单词的词首之间有几个辅音的话,你就要把这些挤在一起的辅音连起来读。
    词尾变化形容词或副词的修改或词尾变化,以表示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
    “唧”是湘乡方言中使用很广泛的词尾之一,主要附在名词、形容词、数量词、动词、代词后。
    句子中词与词的语法关系,词的语法作用,主要的不是依靠语序或词尾的屈折变化,而是依靠助词或助动词等粘着成分来决定的。
    如果我们在词尾加一个后缀,可以得到一个新词。
    卡梅隆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在讨论名词的语法规则时,复合词的修饰语是在词首还是词尾呢?
    在什么情况下双写词尾的辅音字母?
    英语拥有的第二个卓越的优点是词尾曲折变形的简单。
    英国人把“”的词尾省略,得到“”一词。
    雅俗对举是清真词里运用的众多雅化方法中的一种,大概分为以词尾结句来衬全词和以下片衬上片而使全词趋雅。
    如果一个单词的词尾与下一个单词的词首之间有几个辅音的话,你就要把这些挤在一起的辅音连起来读。
    从纯领属关系、非领属关系词组、窄领属词组三个方面,对哈萨克语领属性人称词尾进行了分析探讨。
    有些词尾后缀,则是这个或那个“性”所特有的。
    在前一种情况下,统一比例的手续费可以分别应用于作为整体的索赔,或者索赔的每一个词尾。

    汉字详情

    [ci]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NGK
    五行:
    吉凶:
    仓颉: IVSMR
    四角: 3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动词

    说,告诉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英文翻译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宋本广韵

    wěi,yǐ [wei,yi]
    部首: 327
    笔画: 7
    五笔: NTFN
    姓名学:
    仓颉: SHQU
    四角: 77214

    详细解释

    wěi

    名词

    (1) (会意。从倒毛在尸后。尸,指人。象人长有尾巴。本义:人或动物的尾巴)

    (2) 同本义

    尾,微也。——《说文》

    履虎尾 ,未济,濡其尾。——《易·履》

    (3) 又如:虎尾;牛尾;尾大(比喻臣下势力强大);尾君子(指猴子)

    (4) 末端,末尾

    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运于渤海之尾。

    系于其尾。——《资治通鉴》

    舟尾横卧一楫。——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首尾;无头无尾;尾末(末尾;尾宿之末);尾句(句尾);尾页(末页)

    (6) 水流的下游 。如:我住在江尾

    (7) 边际,边界

    夫边境者,国之尾也。——《国语》

    (8) 后部

    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方勺《方腊起义》

    (9) 一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六宿,有星九颗。又如:尾箕(尾宿和箕宿的并称)

    (10) 姓。如:尾生丧身(传说鲁国人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水涨,尾生不愿失信,抱着桥柱被淹死)

    动词

    (1) 尾随;跟踪盯梢 。如:尾其后;尾缀(尾随;跟随在后面);尾衔(相随的样子);尾犯(从犯);尾骑(跟在后面追赶的骑兵);尾尾(一个接着一个的样子)

    (2) 鸟兽虫鱼交配

    鸟兽孳尾。——《书·尧典》

    雄雌在前,孳尾成群。——《列子》

    量词

    (1) 相当于“头”、“条”,计数鱼的头数 。如:两尾鱼

    (2) 另见

    名词

    (1) 指马尾上的毛 。如:马尾罗

    (2) 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 。如:三尾儿

    (3) 另见 wěi

    英文翻译

    tail, extremity; end, stern

    方言集汇

    ◎ 粤语:me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i1 mi3 [mi2] [沙头角腔] mui3 [陆丰腔] mui1 [梅县腔] mi1 mui1 [海陆丰腔] mi1 mui3 [mui2] [客语拼音字汇] mi1 mui1 [东莞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1 mi1 mui3 [宝安腔] m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無匪微合上聲合口三等myoix/mvojmĭwəi

    词尾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