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求

jiǎng qiú [ jiang qiu]
繁体 講求
注音 ㄐ一ㄤˇ ㄑ一ㄡ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修习研究。

追求;重视。

词语解释

  1. 修习研究。

    《左传·宣公十六年》:“ 武子 归而讲求典礼,以脩 晋国 之法。”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颜光禄》:“凡讲求至理,曾不折以圣言,多採譎怪,以相扶翼,得无似以水济水邪?” 宋 陈亮 《江河淮汴策》:“然其议臣之讲求,若东流北流之説, 贾生 、 韩生 之论,虽或足以为一时之便利,揆之古义,是皆汩陈其五行者也,乌足以动天而回河乎!”

  2. 追求;重视。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六:“因为讲求快速,行书比楷书更多用处。” 沙汀 《困兽记》十二:“他是很讲求实际的,可是别人却也并不虚华。”

引证解释

⒈ 修习研究。

《左传·宣公十六年》:“武子归而讲求典礼,以脩晋国之法。”
南朝宋何承天《重答颜光禄》:“凡讲求至理,曾不折以圣言,多採譎怪,以相扶翼,得无似以水济水邪?”
宋陈亮《江河淮汴策》:“然其议臣之讲求,若东流北流之説, 贾生、韩生之论,虽或足以为一时之便利,揆之古义,是皆汩陈其五行者也,乌足以动天而回河乎!”

⒉ 追求;重视。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六:“因为讲求快速,行书比楷书更多用处。”
沙汀《困兽记》十二:“他是很讲求实际的,可是别人却也并不虚华。”

讲求的国语词典

研究、研习。

讲求的网络释义

讲求

  • 讲求,汉语词汇。
  • 拼音:jiǎng qiú
  • 指讲究;追求。
  • 如:讲求效率。穿着不必讲求时髦。
  • 讲求造句

    过去,男女婚嫁十分讲求门当户对。
    父母教育孩子要讲求方式方法,这样才容易被孩子接受。
    我们国家一向坚持原则,讲求信用,平等待人,历来被誉为礼义之邦。
    现在流行自由恋爱,不必讲求门当户对。
    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做事不能逞匹夫之勇,要讲求方式方法。
    即使现在我们生活富裕了,也要讲求节约。
    古时婚嫁讲求郎才女貌。
    现代女性讲求独立自主,不再像传统妇女总是逆来顺受。
    做事情不但要有干劲,而且还要讲求高效的方法。
    学习要讲求方式方法。
    现代人事事讲求效率,传统的繁文縟节大多已被革除殆尽了。
    凡事应该讲求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于事无益。
    我们要立足长远,狠抓当前,讲求实效。
    做工作要扎扎实实,讲求实效,不要华而不实,夸夸其谈。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告诉我们要讲求速度。
    马克思主义讲求实事求是。
    我们对待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讲求实效。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具有明显的日本特色:讲求实用主义,提倡和魂洋才。这都是和日本人的民族心理相关联的。

    汉字详情

    jiǎng [jiang]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F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TT
    四角: 35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冓( gōu)声。本义:和解)

    (2) 同本义

    讲,和解也。——《说文》

    而秦未与 魏讲也。——《战国策·西周策》

    与魏讲罢兵。——《史记·樗里子甘茂传》

    以中情出,小曰閒,大曰讲。——《大载礼记·千乘》

    卒使公子池以三城讲于三国,之兵乃退。——《战国策·秦策》

    引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战国策·赵策》

    (3) 又如:讲息(和解息争);讲贡(讲和纳贡);讲款(讲和,议款);讲盟(订盟媾和)

    (4) 讲习(共同讨论研习学问)

    道士讲火经。——唐· 李朝威《柳毅传》

    讲中外之故。——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讲颂(讲习诵读);讲读(讲习诵读);讲肄(讲习);讲肆(讲舍);讲贯(讲习);讲帷(讲堂);讲筵(讲席;讲坛。筵:古人席地而坐所铺的席)

    (6) 练习;操练

    田猎以讲武。——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讲武(讲习武艺)

    (8) 用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9) 评议;论说 。如:讲戏(评戏);讲功(评功);讲树(在树下谈论);讲经(论究经义);讲动(传说开来,议论起来);讲古(谈论古人、古事)

    (10) 说,用言语表达 。如:少讲;讲学;讲析(讲话解析);讲英语;讲法语;讲倒(说妥);细讲;讲故事;这节课讲牛顿第一定律;讲课;讲章(高头讲章,八股文读本书眉上面的讲解文字)

    (11) 协商、谈判 。如:讲盘子(讲条件,讲价钱);讲究(讲求精美;完善)

    (12) 注意 。如:讲卫生;讲质量

    (13) 讲求 。如:讲图(讲求图谋);讲团结;讲速度

    英文翻译

    explain; discuss; talk

    方言集汇

    ◎ 粤语:gong2

    宋本广韵

    qiú [qiu]
    部首: 434
    笔画: 7
    五笔: FIYI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JE
    四角: 439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3) 姓

    动词

    (1)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5) 索取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6) 探索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责备,责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8) 选择 。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9) 招来

    求善良。——《礼记·学记》

    (10) 贪求;贪婪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11) 通“逑”。聚合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12) 通“赇”。贿赂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英文翻译

    seek; demand, request; beseech

    方言集汇

    ◎ 粤语:kau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宝安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东莞腔] kiu2 [陆丰腔] kiu3 [梅县腔]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海陆丰腔] k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