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

jiǎng xué [ jiang xue]
繁体 講學
注音 ㄐ一ㄤˇ ㄒㄩㄝ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讲学 jiǎngxué

(1) 当众讲解阐述自己的学术理论

应邀出国讲学
give lectures

词语解释

  1. 研习,学习。

    《左传·昭公七年》:“ 孟僖子 病不能相礼,乃讲学之,苟能礼者从之。” 杜预 注:“讲,习也。”《后汉书·马援传》:“后乃白 援 ,从 平原 杨太伯 讲学,专心坟典。” 宋 陆游 《北窗怀友》诗:“幸有北窗堪讲学,故交零落与谁同。”

  2. 公开讲述自己的学术理论。

    明 陆树声 《清暑笔谈》:“近来一种讲学者,高谈玄论,究其归宿,茫无据依。” 清 顾炎武 《与友人论父在为母齐衰期书》:“承教以处今之时,但当著书,不必讲学,此去名务实之论,良获我心。” 邓小平 《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我们还要请外国著名学者来我国讲学。”

引证解释

⒈ 研习,学习。

《左传·昭公七年》:“孟僖子病不能相礼,乃讲学之,苟能礼者从之。”
杜预注:“讲,习也。”
《后汉书·马援传》:“后乃白援,从平原杨太伯讲学,专心坟典。”
宋陆游《北窗怀友》诗:“幸有北窗堪讲学,故交零落与谁同。”

⒉ 公开讲述自己的学术理论。

明陆树声《清暑笔谈》:“近来一种讲学者,高谈玄论,究其归宿,茫无据依。”
清顾炎武《与友人论父在为母齐衰期书》:“承教以处今之时,但当著书,不必讲学,此去名务实之论,良获我心。”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我们还要请外国著名学者来我国讲学。”

讲学的国语词典

讲解学习。

讲学的网络释义

讲学

  • 讲学,指当众讲解阐述自己的学术理论。如:应邀出国讲学。
  • 讲学造句

    江陵之书院,或亦他山之石,而讲学聚徒,诚不可以不慎也。
    在这时期内,他专心一意地读书、写作、讲学,他的思想日趋成熟,学问不断增长,著作大获丰收,成为江南地区文人学士的老师宿儒,号称“北面人宗”。
    后章炳麟“应用正统派之研究法,而廓大其内容,延辟其新径”,“为正统派大张其军”,又讲学于日本、京师,培育众多弟子门生,使浙学地位上升。
    讲学砥节,相语以道德,相勖以恭行。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在文化形态的演绎上,不是宗教的法会、宗庙的春社,即是先贤的设坛讲学。
    此一村妇而能自制其私心,读书讲学之儒,对之多愧色矣。
    帝王禅祭、文人骚客讲学、高僧名道传教,在嵩山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著名的有汉代三阙、嵩山寺塔、中岳庙、会善寺和少林寺。
    而王阳明讲学提出的四个准则“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与秋山的教育理念也基本一致,要求学生从追求人生意义和终极关怀开始,承继、坚守、创造。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南师大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傅宏等一批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我曾写过有关中国和东非的一些调查结果,然而这次旅行反而增强了我想加深了解的欲望。在哥伦比亚大学那个课程上讲学的机会更加激励了我的这一求知欲。
    果为隐者,方韬光晦迹之不暇,安得知名?果为儒者,方反躬克己之不暇,安得讲学?世所称儒称隐,皆胶胶扰扰者也。
    本人从事讲学、写作、咨询、审稿、书画等劳务所得。
    王立群到河大附中讲学可谓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演讲不时搏得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
    这让没有深入考究的主讲学生面露窘色,后来另一位同学站起来给大家介绍了她眼中的日本看护妇形象,从发饰服装到站立形象,“让大家很惊喜”。
    罗伯特还提到他去年参观过斯巴达克,并在那里讲学。
    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来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讲学。
    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李镇西来奎屯市讲学。
    是不是也要像妻子一样,开口谈纪律,闭口讲学习。
    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
    他先在越中的稽山书院设馆讲学,招收绍兴八县及湖广直隶、南赣等地学子数百人入学听讲,郡南宋大吉也拜他为师。

    汉字详情

    jiǎng [jiang]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F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TT
    四角: 35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冓( gōu)声。本义:和解)

    (2) 同本义

    讲,和解也。——《说文》

    而秦未与 魏讲也。——《战国策·西周策》

    与魏讲罢兵。——《史记·樗里子甘茂传》

    以中情出,小曰閒,大曰讲。——《大载礼记·千乘》

    卒使公子池以三城讲于三国,之兵乃退。——《战国策·秦策》

    引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战国策·赵策》

    (3) 又如:讲息(和解息争);讲贡(讲和纳贡);讲款(讲和,议款);讲盟(订盟媾和)

    (4) 讲习(共同讨论研习学问)

    道士讲火经。——唐· 李朝威《柳毅传》

    讲中外之故。——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讲颂(讲习诵读);讲读(讲习诵读);讲肄(讲习);讲肆(讲舍);讲贯(讲习);讲帷(讲堂);讲筵(讲席;讲坛。筵:古人席地而坐所铺的席)

    (6) 练习;操练

    田猎以讲武。——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讲武(讲习武艺)

    (8) 用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9) 评议;论说 。如:讲戏(评戏);讲功(评功);讲树(在树下谈论);讲经(论究经义);讲动(传说开来,议论起来);讲古(谈论古人、古事)

    (10) 说,用言语表达 。如:少讲;讲学;讲析(讲话解析);讲英语;讲法语;讲倒(说妥);细讲;讲故事;这节课讲牛顿第一定律;讲课;讲章(高头讲章,八股文读本书眉上面的讲解文字)

    (11) 协商、谈判 。如:讲盘子(讲条件,讲价钱);讲究(讲求精美;完善)

    (12) 注意 。如:讲卫生;讲质量

    (13) 讲求 。如:讲图(讲求图谋);讲团结;讲速度

    英文翻译

    explain; discuss; talk

    方言集汇

    ◎ 粤语:gong2

    宋本广韵

    xué [xue]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IP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ND
    四角: 9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英文翻译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