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仪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讲经说法的仪物。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五·慧弼》:“鸞几麈尾,经书义疏,预是讲仪,一切付嘱。”
谓讲修礼仪。
宋 胡宿 《北京赐却回北使御筵口宣》:“卿等诞节讲仪,使华成命,言脂车辖,载涉川疆。”
引证解释
⒈ 讲经说法的仪物。
引唐道宣《续高僧传·义解五·慧弼》:“鸞几麈尾,经书义疏,预是讲仪,一切付嘱。”
⒉ 谓讲修礼仪。
引宋胡宿《北京赐却回北使御筵口宣》:“卿等诞节讲仪,使华成命,言脂车辖,载涉川疆。”
讲仪的网络释义
讲仪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冓(
)声。本义:和解)(2) 同本义
讲,和解也。——《说文》
而秦未与 魏讲也。——《战国策·西周策》
与魏讲罢兵。——《史记·樗里子甘茂传》
以中情出,小曰閒,大曰讲。——《大载礼记·千乘》
卒使公子池以三城讲于三国,之兵乃退。——《战国策·秦策》
引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战国策·赵策》
(3) 又如:讲息(和解息争);讲贡(讲和纳贡);讲款(讲和,议款);讲盟(订盟媾和)
(4) 讲习(共同讨论研习学问)
道士讲火经。——唐· 李朝威《柳毅传》
讲中外之故。——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讲颂(讲习诵读);讲读(讲习诵读);讲肄(讲习);讲肆(讲舍);讲贯(讲习);讲帷(讲堂);讲筵(讲席;讲坛。筵:古人席地而坐所铺的席)
(6) 练习;操练
田猎以讲武。——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讲武(讲习武艺)
(8) 用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9) 评议;论说 。如:讲戏(评戏);讲功(评功);讲树(在树下谈论);讲经(论究经义);讲动(传说开来,议论起来);讲古(谈论古人、古事)
(10) 说,用言语表达 。如:少讲;讲学;讲析(讲话解析);讲英语;讲法语;讲倒(说妥);细讲;讲故事;这节课讲牛顿第一定律;讲课;讲章(高头讲章,八股文读本书眉上面的讲解文字)
(11) 协商、谈判 。如:讲盘子(讲条件,讲价钱);讲究(讲求精美;完善)
(12) 注意 。如:讲卫生;讲质量
(13) 讲求 。如:讲图(讲求图谋);讲团结;讲速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2) 同本义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
心质平理,其仪安闲。——《人物志》
(3) 又如:仪状(容貌形状);仪观(容貌威仪);仪宇(仪容;器量);仪缀(威仪,外观);仪止(仪表举止);仪采(仪表风采);仪相(仪表容貌);仪形(仪容;形体);仪状(仪容形状);仪望(仪容;外表);仪干(仪容体格);仪操(仪容节操);仪举(仪容举止)
(4) 法度;礼法
仪,度也。——《说文》。徐锴系传:“度,法度也。”
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墨子》
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国语》
(5) 又如:仪刑(法式,作为模范);仪令(法令);仪准(法度标准);仪则(法则);仪司(泛称地方司法机构)
(6) 典范;表率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楚辞》
上者,下之仪也。——《荀子》
(7) 又如:仪范(作为典范);仪象(以为模式);仪形(典范;楷模);仪型(楷模,典范)
(8) 礼仪。仪式;礼节
礼仪卒度。——《诗·小雅·楚茨》
肄仪为位。——《周礼·春官·小宗伯》
十六知礼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礼仪(礼节和仪式);仪部(礼部);仪文(礼仪的形式);仪位(礼仪、爵位);仪检(礼仪法式);仪台(行礼仪的高台);仪序(礼仪的秩序);仪制(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
(10) 仪仗
仪马之设,自汉始也。——《事物纪原》
(11) 又如:仪马(仪仗队的马);仪刀(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仪剑(仪卫所持之剑);仪卫(仪仗与卫士的统称);仪驾(皇太后、皇后的仪仗)
(12) 礼物,馈赠给某人或单位的钱或物
且出此间,备些祭仪。——《古今小说》
(13) 又如:寿仪;谢仪
(14) 测量和记录观察量现时值的装置 。如:爆燃仪;应变仪;子午仪
(15) 姓
动词
(1) 取法;效法
仪肖曹之指挥,羡张陈之奇画。——《抱朴子》
(2) 又如:仪式(取法)
(3) 拟想;推测;忖度
皆心仪霍将军女。——《汉书·外戚孝宣许皇后传》
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国语》
(4) 又如:仪图(揣想,忖度)
(5) 匹配
我仪图之。——《诗·大雅·庶民》。笺:“仪,匹也。”
丹朱凭身以仪之。——《国语·周语上》。韦昭注:“仪,匹也。”
帝体丽明,仪表作贰。——《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
(6) 又如:仪比(比拟;比匹)
(7) 测度 。如:仪天(测候天体);仪衡(测度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