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下

jì xià [ ji xia]
注音 ㄐ一ˋ ㄒ一ㄚˋ

词语释义

记下 jìxià

(1) 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记下他的错误
pen;write;make a record of;put on record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pen;write;make a record of;put on record] 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记下他的错误

记下造句

他记下了报告的简要内容。
但我们相互认识了,我们没有留下岁月的足迹,却记下了走过的痕迹。
的爱却是永恒;头脑中的灵感是瞬间,记下激情的文字却是永恒。
作者只记下顾老师曾经给予自己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老师对我的关爱,表达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人生如同日记,每人都想记下自己的经历。但当他把记好的日记和他的誓言进行比较时,心情是何等谦卑啊。
我从初中记下来到现在,常常去背,无论失意也好,迷茫也好,得意也好,开朗也好,其中的话都有补益。
从那之后,我每日记下婆婆说的伤人话。
灵感悄然来临,生命的笔当记下他的足迹。
没啥可安慰的,毕竟这是一场比较公平的竞争,以后的社会远比现在复杂的多,只是当下你没有感受到自己的幸福而已。建议你写日记,记下当下的心情,隔些年再看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平静,只能靠你自己了。别人给予的平静并不持久。
这本同学录,将是我生活的影子,它真诚的记下我的所有值得回忆的事。
人生是一条路,坎坷的身躯记下出你少年的远足和青年的回归。
我还是会和同学们一起在这里生活,让这里记录下我的汗水和我的笑颜。同时也记下我对漠的思念。
历史记下了他的功绩。
时间的脚步总是走得如此悄然,还未等我来得及记下那故事的细节,便走得很远很远,很不经意间就消失得没有任何踪影,让人想念时,也都无痕可寻。
演讲者讲得太快了,他只能匆匆记下几个支离破碎的字。
如果可以,看你入睡是我一辈子的幸福看你梦中会甜甜的笑,我知道那是你在梦中看到了幸福,和对我的在乎。如果可以,我要更沉醉,把对你的爱写满了整整一本子,记下我双臂缠绕你的温柔,那是我是圈住的快乐,和爱的浅唱低吟。
要是这事办不成,他们就要发火,把他记下,拉去接受再教育。
扔掉一件东西的时候,其实扔掉的不止是东西,记下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记下的不止是事情。三天两觉。
用黑笔记载琐事,用绿笔描绘理想,用红笔记下誓言,用蓝笔书写情思,用铅笔写下烦忧。日记情人节,与爱人共看五彩日记,齐享爱情甘苦,笑品多味人生。
用手中的笔和生命的笔,记下青春的忧伤和过往。梧桐雨,碎了一地孤寂,不是偶然,是天意。

汉字详情

[ji]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SU
四角: 377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2) 同本义

记,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4) 记载,记录

记,书也。——《广雅》

宫之奇果谏,记曰。——《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

受记考事。——《汉书·张敞传》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 后序》

览则省记。——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姚鼐记之。—— 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

名词

(1)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2)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 。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

(3) 标志,记号

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

(4) 又如: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凭据;证据)

(5) 胎记

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

(6) 又如:他身上有块记

(7) 古时的一种公文 。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8) 印章

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9) 又如:戳记;图记;钤记;记室(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

(10) 记叙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量词

张开手掌迅速厉害地一击,掴 。如:一记耳光

英文翻译

record; keep in mind, remember

方言集汇

◎ 粤语:gei3
◎ 潮州话:gi3

宋本广韵

xià [xia]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GHI
吉凶:
仓颉: MY
四角: 102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 同本义

下,底也。——《说文》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靁》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君臣上下。——《礼记·曲礼》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 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游);下江先生(下路客人。对长江下游一带人的敬称);下眼相看(看不起人);下路人(居住在长江下游地区的人)

(4) 地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山海经·西山经》

(5) 又如:下鬼(地下之鬼;指死者);下世(阴间);下土(大地;天下;指人间);下都(神话传说中称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

(6) 指下巴 。如:下吧(同“下巴”);下嗑子(下巴颏)

(7) 臣下;百姓;群众

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左传·昭公十八年》

(8) 又如:全国上下;下民(百姓;人民);下比(属下相互勾结)

(9) 方面

忽然见林南下有一股子黑气,骨都都的冒将上来。——《西游记》

(10) 又如:经过调解两下里都同意了

(11) 下一次 。如:下不为例

(12) 特指湖泽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书·舜典》

(13) 地表之下

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礼记》

(14) 里面

众军心下大乱,不敢交战,各自奔走。——《三国演义》

(15) 旧时时间单位,相当于“点”

三下一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6) 指时间、处所、范围

及郡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17) 位在下的人

不耻下问。——《论语》

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下齐同。——《资治通鉴》

与其群下

动词

(1) 下来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

下车引之。——《世说新语·方正》

下见小潭。——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客驰下。——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下世(神仙到人间去);下山;下楼;下凡(神话中,神仙降至人间称“下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

(3) 落下;降下

下,落也。——《尔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4) 又如:下火(天气炎热);下雨;下雪;下雹子

(5) 离开 。如:下榻(下床);下翻(翻倒);下席(离开席位,表示恭敬);下番(犹下班);下饷(谓收工吃饭)

(6) 弯屈

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之下。——《三国演义》

(7) 又如:下头(低头);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8) 卸下

宾主下尘榻。——沈约《和谢宣城》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陌上桑》

(9) 又如:下门(店铺卸下门板,谓开市)

(10) 放入;投入 。如:下采(下赌注);下埽(筑堤时,把筑堤材料放下去);下酿(将熟黍米投入曲液中发酵制酒)

(11) 施行;使用 。如:下火文(佛家火化尸体时念颂的祝告文)

(12) 完成;结束 。如:下架(典当期满);下稍头(结局;收场)

(13) 递送 。如:下插定(送订婚礼物);下小茶(女子纳受男家聘礼。又称下茶,吃茶);下究(犹下达);下话(犹言传话)

(14) 发表、宣告

令初下。——《战国策·齐策》

诏既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谕旨将下

而卒不下

(15) 又如:下制(下诏;皇帝发布诏令);下指示;下令;下逐客令;下命令;下战书;下请帖

(16) 去;到

便下襄阳。——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顺江东下。——《资治通鉴》

水陆俱下

买舟而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17) 常指从北到南、从上游到下游、从城市到乡下、从上层到基层。如:下番(到外国);下坂走丸(从山坡上滚下弹丸。比喻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

(18) 做饭

等我里头赶着给你老炸点儿锅渣面筋,下点儿素面你吃。——《儿女英雄传》

(19) 又如:下饺子;下面条;下汤圆

(20) 指某些动物生产;养;生 。如:下仔;下小猪;下一窝狗崽

(21) 从事棋类活动时,举手着子 。如:下着(本谓下棋落子)

(22) 夺得、攻取、占领或攻占

皆下之。——《史记·陈涉世家》

乐毅抉持微弱之 燕,下 齐七十余城。——《三国演义》

(23) 又如:连下数城

(24) 歇宿;收留

徐孺下 陈蕃之榻。—— 王勃《滕王阁序》

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西厢记》

(25) 又如:下人(旅店安排客人住宿);下处(住所;旅店);下店

(26) 以菜肴佐食 。如:下饭(配饭的菜肴);下口(下酒菜;饭菜);下酒物(下酒。用以佐酒的食品)

(27) 投降

吾恐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国之可下?——《韩非子》

(28) 又如:下气(说求饶的话);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29) 居人之下;谦让

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三国志》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唐· 韩愈《师说》

(30) 又如:下人(居于人下);下顾(照顾;关照);下气(恭敬顺从)

(31) 安扎

各依本方下营。——诸葛亮《兵要》

(32) 拍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薄暮下管键。——清· 方苞《狱中杂记》

形容词

(1) 身分、地位低

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

(2) 又如:下役(仆役;差人);下一肩(次一等);下作(低贱;卑微);下次小的(下次孩儿。元代称仆役);下番(称少数民族);下人(下属)

(3) 幼小 。如:上下(长幼;尊卑)

(4) 次序或时间在后

上下同欲。——《孙子·谋攻》

下道齐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自王以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上下颇惊。——宋· 文天祥《 后序》

(5) 如:下稍头(后来;终了);下浣(下旬);下邻(右边的邻居);下古(近古);下半世(人的后半辈子);下回(下次)

(6) 低于,少于 。如:下节(节操低下,志向、抱负不高);下中(下等中的中等。即第八等);下考(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

量词

(1) 表示动作的次数。如:下子(表示动作次数);敲了几下门;摇了几下旗

(2) 表时间的单位,犹言点。如:下子(表示时间短暂)

英文翻译

under, underneath, below; down; inferior; bring down

方言集汇

◎ 粤语:haa5 haa6
◎ 客家话:[梅县腔] ha1 ha3 ha5 [宝安腔] ha3 | ha1 [客英字典] ha5 ha1 [东莞腔] ha3 ha5 [沙头角腔] ha5 ka1 ha1 [陆丰腔] ha6 [海陆丰腔] ha1 ha6 [台湾四县腔] ha1 ha5 [客语拼音字汇] ha1 ha4 ka1
◎ 潮州话:hia6 ê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雅麻二開上聲開口二等ɣaghrax/he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