讥评
词语释义
讥评
(1) 讥讽评议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亦作“ 讥平 ”。 讥议评论;讥讽批评。《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平 孝章 。” 李周翰 注:“平,议也。言讥议 孝章 得失也。” 唐 韩愈 《送浮屠令纵西游序》:“讥评文章,商较人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至於女壻一发彼此相为,外貌解劝之中,带些尖酸讥评,只是丈人不是,更当不起。”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顾专制久长,鼎鑊为政,以聚敛穷其膏髓,以禁令制其讥平。”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一:“那此无理的反对和任情的讥评, 焕之 听得多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讥平”。讥议评论;讥讽批评。
引《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平孝章。”
李周翰注:“平,议也。言讥议孝章得失也。”
唐韩愈《送浮屠令纵西游序》:“讥评文章,商较人士。”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至於女壻一发彼此相为,外貌解劝之中,带些尖酸讥评,只是丈人不是,更当不起。”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顾专制久长,鼎鑊为政,以聚敛穷其膏髓,以禁令制其讥平。”
叶圣陶《倪焕之》二一:“那此无理的反对和任情的讥评, 焕之听得多了。”
讥评的国语词典
讥讽批评。
讥评的网络释义
讥评
近义词
反义词
讥评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幾(
)声。本义:旁敲侧击地批评)(2) 同本义
讥,诽也。——《说文》
此何以书讥。——《公羊传·隐公二年》。注:“犹谴也。”
诛讥罢只。——《楚辞·大招》。注:“非也。”
二者交讥。——《史记·游侠传》。正义:“非言也”>
于人为可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孰能讥之乎?
公孙布被之讥。——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讥呵(责问,责难);讥毁(非议诋毁);讥望(责怪)
(4) 讽刺;讥笑
谤讥于市朝。——《战国策·齐策》
列壑争讥,攒峰竦诮。——孔稚圭《北山移文》
(5) 又如:讥讪(讥刺讪笑);讥言(讥讽的言论);讥弄(讥笑嘲弄);讥鄙(讥笑鄙视)
(6) 进谏;规劝
讥,谏也。——《广雅》
殷有惑妇,何所讥?——《楚辞·天问》
(7) 又如:讥谏(劝谏);讥绳(劝谏和纠正)
(8) 查问
讥,问也。——《广雅》
好讥而不乱,亟变而不变,时至则为,过则去。——《管子·国准》
关讥而不征。——《孟子》。注:“察也”
关执禁以讥。——《礼记·王制》。注:“呵察也”
几(讥)其出入。——《周礼·宫正》
(9) 又如:讥而不征(稽查外来商旅,但不征收税捐);讥察使(官名。掌查究奸伪);讥视(稽察);讥查(盘问检查);讥问(讥问)
名词
非难,指责的话
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平声。本义:议论是非高下)
(2) 同本义
评,议也。——《广雅》
评,评量。——《广韵》
嵘品古今诗为评,言其优劣。——《南史·钟嵘传》
蔡伯喈评之曰。——《世说新语·品藻》
(3) 又如:评决(评定);评泊(量度或评论);评品(议论人或事物而定其高下);评跋(评论,量度);评断(评议决断);讲评(讲述和评论);评质(评价;品评)
(4) 评判
不可以富贵,不可以评刑。——《商君书·赏刑》
(5) 又如:评理(评判处理);评决(评判决定);评刑(批评刑法);评审(评判审核)
名词
(1) 评语;评论的话 。如:时评;社评;影评;短评;好评;书评;史评
(2) 棃的一个部件
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唐· 陆龟蒙《耒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