讥病

jī bìng [ ji bing]
繁体 譏病
注音 ㄐ一 ㄅ一ㄥˋ

词语释义

非议指摘。

词语解释

  1. 非议指摘。

    《新唐书·李蔚传》:“ 蔚 上疏切諫,引 狄仁杰 、 姚元崇 、 辛替否 所言,讥病时弊。”《金史·荆王守纯传》:“上戒諭 守纯 曰:‘始吾以汝为相者,庶几相辅,不至为人讥病耳。汝乃惟饮酒耽乐,公事漫不加省,何耶?’”

引证解释

⒈ 非议指摘。

《新唐书·李蔚传》:“蔚上疏切諫,引狄仁杰、姚元崇、辛替否所言,讥病时弊。”
《金史·荆王守纯传》:“上戒諭守纯曰:‘始吾以汝为相者,庶几相辅,不至为人讥病耳。汝乃惟饮酒耽乐,公事漫不加省,何耶?’”

讥病的网络释义

讥病

  • 非议指摘。《新唐书·李蔚传》:“ 蔚 上疏切谏,引 狄仁杰 、 姚元崇 、 辛替否 所言,讥病时弊。”
  • 汉字详情

    [ji]
    部首: 226
    笔画: 4
    五笔: YMN
    五行:
    仓颉: IVHN
    四角: 377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幾( )声。本义:旁敲侧击地批评)

    (2) 同本义

    讥,诽也。——《说文》

    此何以书讥。——《公羊传·隐公二年》。注:“犹谴也。”

    诛讥罢只。——《楚辞·大招》。注:“非也。”

    二者交讥。——《史记·游侠传》。正义:“非言也”>

    于人为可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孰能讥之乎?

    公孙布被之讥。——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讥呵(责问,责难);讥毁(非议诋毁);讥望(责怪)

    (4) 讽刺;讥笑

    谤讥于市朝。——《战国策·齐策》

    列壑争讥,攒峰竦诮。——孔稚圭《北山移文》

    (5) 又如:讥讪(讥刺讪笑);讥言(讥讽的言论);讥弄(讥笑嘲弄);讥鄙(讥笑鄙视)

    (6) 进谏;规劝

    讥,谏也。——《广雅》

    殷有惑妇,何所讥?——《楚辞·天问》

    (7) 又如:讥谏(劝谏);讥绳(劝谏和纠正)

    (8) 查问

    讥,问也。——《广雅》

    好讥而不乱,亟变而不变,时至则为,过则去。——《管子·国准》

    关讥而不征。——《孟子》。注:“察也”

    关执禁以讥。——《礼记·王制》。注:“呵察也”

    几(讥)其出入。——《周礼·宫正》

    (9) 又如:讥而不征(稽查外来商旅,但不征收税捐);讥察使(官名。掌查究奸伪);讥视(稽察);讥查(盘问检查);讥问(讥问)

    名词

    非难,指责的话

    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英文翻译

    ridicule, jeer, mock; insp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bìng [bing]
    部首: 513
    笔画: 10
    五笔: UGMW
    五行:
    仓颉: KMOB
    四角: 00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2) 同本义

    病,疾加也。——《说文》

    疾病外内皆埽。——《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

    坎为心病。——《易·说卦》

    疾病而立之。——《左传·襄公十九年》

    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王充《论衡·订鬼》

    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韩非子·孤愤》

    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庄子·达生》

    (3) 又如: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

    (4) 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状态

    君之病在肌肤。——《韩非子·喻老》

    性伤谓之病。——《荀子·正名》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史记·留侯世家》

    (5) 又如:病笃(病势沉重);病疽(毒疮类疾病);病困(受疾病的困扰);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

    (6) 缺点,毛病,瑕疵

    不如舜,不如 周公,吾之病也。—— 唐· 韩愈《原毁》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宗臣《报刘一丈书》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砭切政病。——《新唐书·杜希全传》

    (7) 又如:病累(指文章中有瑕疵或累赘的字句);语病;通病(一般都有的缺点);毛病(缺点);弊病(事情上的毛病;弊端)

    (8) 疾苦,痛苦

    长其孤,问其病。——《国语·吴语》

    形容词

    (1) 困难,不利

    利则东收齐,病则西侵 秦。——《史记·商君列传》

    (2) 枯萎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又如:病树(即将枯死的树木);病叶(枯叶;黄叶);病草(枯萎变黄的草)

    动词

    (1) 生病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王充《论衡·订鬼》

    弥子瑕母病。——《韩非子·说难》

    见一人病咽塞。——《三国志·方伎传》

    (2) 又如:孩子病了;病状(请病假的文状);病忘(患健忘的病症);病恹恹(久病慵懒的样子)

    (3) 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论语·卫灵公》

    (4) 又如:病滞(犹郁滞);病俗(犹言忧民忧俗);病疚(愧悔不安)

    (5) 苦恼,困恼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6) 又如:病涉(苦于涉水渡川)

    (7) 损害 。如:病民(为害人民);病蛊(害人的毒蛊。犹言害人虫)

    (8) 疲累,倦困

    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病乏(困乏;因病惫乏);病喙(非常疲乏,呼吸困难)

    英文翻译

    illness, sickness, dis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beng6 bi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ang5 [客英字典] piang5 [台湾四县腔] piang5 [梅县腔] piang5 [海陆丰腔] piang6 [客语拼音字汇] piang4 [陆丰腔] piang6 [宝安腔] piang3 [东莞腔] pia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三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皮命庚三開去聲開口三等bʰĭɐŋbiengh/bya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