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署
注音
ㄐ一ㄥˇ ㄕㄨˇ
词语释义
旧时维治地方治安的警察办事机关。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见“ 警察署 ”。
引证解释
⒈ 见“警察署”。
警署的网络释义
警署
警署造句
中区警署建筑群,人去楼空,连殖民年代的?旧物也一并消失。
分署简单询问并查阅了相关案卷后,呈报到地区联警署。
沙威取得这个职位是夏布耶先生保荐的,夏布耶先生是昂格勒斯伯爵任内阁大臣期间的秘书,当时任巴黎警署署长。
日籍男子上衣被抓烂,报称颈部及手受伤,要求送院治疗及验伤,而内地男子的眼镜亦被打爆,被带返警署调查。
我有很多玩具,有的是变形金刚,有的是英雄,有的是流动警署。
前国都区警署发言人米兰沓指,其共同被告仙爹戈及共谋们可能对黄氏被绑架时所有的钱不满足,而将她带往內湖省。
比勒费尔德警署的一位女发言人说,我怎么也想不通他为什么会穿着从商店偷来的衣物再次回到那家商店,他可能是世界上最笨的小偷了。
泰晤士威利警署的发言人证实两人已被逮捕并被警告有伤风化。
他只有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摘记着一些粗糙的诗句,这是他去以色列警署续签证件时突发的灵感。
伦敦警署联盟长官彼得史密斯说他对必须等待的候补者表示同情,但是他表示那是不幸的状况。
就在他不久前到达警署的时候,就亲眼目睹了那场前所未闻的绑架案。
分局指挥中心立即指令分局廖廓警署和巡特警大队赶赴西门街,发现两名头部受伤的群众正躺在街口,伤情严重,需要立即救助。
关秀媚不但找男友顶罪,更在警察准备将她带回警署调查时,用粗话辱骂警察,被警员以涉嫌醉驾及提供虚假资料罪名拘捕。
据韩联社消息,韩国首尔江南区警署日前表示,正与妻子处于离婚诉讼状态的韩国艺人柳时元,以涉嫌制造伪证为由追加起诉妻子赵某。
涉嫌多次打劫夜归老妇的男子被蒙头带回警署。
于是,警署的副警长被派赴了解状况,他敲开了杜达什家的门,后来没有留下一切东西就离开了。
周六陈的手机无人接听。打电话的是沂南的一个警署,这个鸟瞰着村庄的城镇非常繁忙。
这种现象,对“办得好”的警署来说,是一点也不会感到奇怪的。
从录像中可以辨认出站在一旁的警员都隶属于西约克郡警署,其中至少有四名警员未出示警徽。
上海基层警署研制轻巧价廉小装置成防范“梁上君子”利器记者。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言,从敬,敬亦声。本义:戒敕)
(2) 同本义
警,戒也。——《说文》
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周礼·宰夫》
所以警众也。——《礼记·文王世子》
乃一篇之警策。——《文赋》
今年或者大警晋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以警其余。——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警告;警励(告诫策励);警迹人(元代被列入盗贼户籍的人);警鼓(报警之鼓);警动(使人警觉悚动);警新(警策动人,语意新颖);警众(使众人警觉);警省(警觉省悟)
(4) 戒备;防备
军卫不彻,警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5) 又如:警巡(警戒巡视);警跸(古代为皇帝出行清道,严加戒备,断绝行人);警惧(警戒恐惧);警边(警戒边境)
(6) 通“惊”。惊恐;惊动
节循虚而警立。——《文选·陆机·叹逝赋》。注:“警犹惊也。”
(7) 又如:警动(惊动;惊恐);警唬(吓唬,恐吓)
名词
(1) 警察的简称 。如:门警;民警;交通警;巡警;乘警;警廷(警察厅);警棍(警察值勤时拿的棍子);岗警;法警;路警
(2) 警报
盗贼之警。——宋· 苏轼《教战守》
每有警。——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示警;告警;火警
形容词
(1) 敏悟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少:少年。)——《三国志·武帝纪》
(2) 又如:警彗(机灵敏慧);警黠(警捷。机警敏捷);警省(佛教用语。彻悟)
(3) 文章语意新妙凝炼的 。如:警句;警炼(警策精炼);警粉(警辟精粹)
英文翻译
guard, watch; alert, alarm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n3 [gin5] [东莞腔] gin3 [沙头角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梅县腔] gin3 [宝安腔] gin3 [台湾四县腔] gin3 [gin5]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 潮州话:gêng6 [揭阳]gê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n3 [gin5] [东莞腔] gin3 [沙头角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梅县腔] gin3 [宝安腔] gin3 [台湾四县腔] gin3 [gin5]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 潮州话:gêng6 [揭阳]gê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警 | 居影 | 見 | 庚三開 | 上聲 | 梗 | 開口三等 | 庚 | 梗 | kiengx/kyank | kĭɐ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