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军事用语。指为侦察敌人行动而布置的步哨线。今常用作比喻。
《花城》1981年第5期:“我的思想感情,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冲出严密的警戒线流露出来了。”
引证解释
⒈ 军事用语。指为侦察敌人行动而布置的步哨线。今常用作比喻。
引《花城》1981年第5期:“我的思想感情,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冲出严密的警戒线流露出来了。”
警戒线的国语词典
军警布置防御岗位时所划定的界线,闲杂人不准随便出入。引申为危险的界线。如:「围观的人越过了车祸现场的警戒线,遭到警察的制止。」「石门水库的水位已经超出警戒线,必须调节泄洪了。」
警戒线的网络释义
警戒线
警戒线 (汉语词语)
警戒线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言,从敬,敬亦声。本义:戒敕)
(2) 同本义
警,戒也。——《说文》
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周礼·宰夫》
所以警众也。——《礼记·文王世子》
乃一篇之警策。——《文赋》
今年或者大警晋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以警其余。——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警告;警励(告诫策励);警迹人(元代被列入盗贼户籍的人);警鼓(报警之鼓);警动(使人警觉悚动);警新(警策动人,语意新颖);警众(使众人警觉);警省(警觉省悟)
(4) 戒备;防备
军卫不彻,警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5) 又如:警巡(警戒巡视);警跸(古代为皇帝出行清道,严加戒备,断绝行人);警惧(警戒恐惧);警边(警戒边境)
(6) 通“惊”。惊恐;惊动
节循虚而警立。——《文选·陆机·叹逝赋》。注:“警犹惊也。”
(7) 又如:警动(惊动;惊恐);警唬(吓唬,恐吓)
名词
(1) 警察的简称 。如:门警;民警;交通警;巡警;乘警;警廷(警察厅);警棍(警察值勤时拿的棍子);岗警;法警;路警
(2) 警报
盗贼之警。——宋· 苏轼《教战守》
每有警。——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示警;告警;火警
形容词
(1) 敏悟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少:少年。)——《三国志·武帝纪》
(2) 又如:警彗(机灵敏慧);警黠(警捷。机警敏捷);警省(佛教用语。彻悟)
(3) 文章语意新妙凝炼的 。如:警句;警炼(警策精炼);警粉(警辟精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n3 [gin5] [东莞腔] gin3 [沙头角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梅县腔] gin3 [宝安腔] gin3 [台湾四县腔] gin3 [gin5]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 潮州话:gêng6 [揭阳]gê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警 | 居影 | 見 | 庚三開 | 上聲 | 梗 | 開口三等 | 庚 | 梗 | kiengx/kyank | kĭɐ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2) 同本义
戒,警也。——《说文》
岂不日戒。——《诗·小雅·采薇》
以三年之戒。——《礼记·曾子问》
基浇能戒之。——《左传·哀公元年》
息民不戒。——《国语·吴语》
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知足以自戒。——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戒慎(戒备谨慎);戒书(用来自我警戒的文字);戒旦(警告天将破晓);戒守(警戒守卫);戒命(禁止某些行为的命令);戒戢(警介禁止);戒诗(自我警戒的诗)
(4) 通“诫”。告诫
主人戒宾。——《仪礼·士冠礼》
三保戒团众。——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戒勉(告诫勉励);戒约(告诫约束);戒谕(告诫;训导);戒朝(告诫无将明)
(6) 留神,当心 。如:戒口(慎言);戒火(慎于用火);戒谨;戒慎
(7) 预备;准备
既种既戒。——《诗·小雅·大田》
(8) 又如:戒装(准备行装);戒辖(准备车辆)
(9) 登程,出发 。如:戒行(登程,出发上路);戒途(出发,准备上路);戒程(登程,出发上路);戒道(登程,出发上路)
(10) 戒除
戒奢以俭。——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1) 又如:戒杀(戒除杀生);戒脱(戒掉);戒绝;戒诗(戒除做诗);戒烟;戒酒
(12) 告请;约请 。如:戒期(定期);戒速(谓事先告知,再届时邀请);戒食(约期共食;招宴)
(13) 斋戒
圣人以此斋戒。——《易·系辞》
戒及宿之曰。——《周礼·太史》
七曰戒。——《礼记·礼器》
名词
(1) 警戒之事
君子有三戒。——《论语》
(2) 戒指的简称 。如:钻戒(镶钻石的戒指)
(3) 佛教的教规惩戒。梵语Sila的意译。指必须遵守的各种准则,防非止恶的规范 。如:戒定慧(佛教用语。指持戒、禅定和智慧,为佛家三无漏说);戒体(佛教用语。受戒的比丘内有防非止恶的自治力,而且始终符合戒律的要求,身心完全清净)
(4) 用于告戒的一种文体 。如:戒书(汉代皇帝四种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
(5) 通“界”。界限,分界
星茀于河戒。——《史记·天官书》
江河为南北两戒。——《新唐书·天文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iai5 [陆丰腔] gai5 [客英字典] gai5 [宝安腔] gai5 [客语拼音字汇] gai4 giai4 gie4 [沙头角腔] gai5 [海陆丰腔] gai5 [台湾四县腔] kie5 kiai5 gai5 [东莞腔] gai5
◎ 潮州话:g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誡 | 古拜 | 見 | 皆開 | 去聲 | 卦 | 開口二等 | 皆 | 蟹 | kraih/kaey | kɐ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戔( )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2) 同本义
线,缕也。——《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
中国不绝如线。——《公羊传·僖公四年》
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红楼梦》
(3) 又如:线儿提的(提线木偶。借指酒后失态,步法踉跄);毛线;丝线;缝纫线
(4) 细长如线的东西
天云一线。——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线溜(细长的山水)
(6) 线索
并多雇素暗夷语线民,假装济夷办艇,作为内应。——清· 林则徐《焚剿夷船擒获汉奸折》
(7) 又如:线上的(同行);明线;内线;暗线
(8) 金属线 。如:导线;天线;火线;地线;电线
(9) 几何学名词 。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直线和曲线两种。如:实线;虚线;曲线;直线
(10) 记录边界、区域或等高线的标记
唐人线画,流动如生。—— 鲁迅《书信集·致李桦》
(11) 又如:边线;中线;水线;防线;警戒线
(12) 铁路线,铁路的路轨或路基 。如:京广线;专线;各干线;支线
(13) 辐射线 。如:光线;紫外线;红外线;宇宙线;射线
动词
通“骟”。阉割 。如:线鸡(阉鸡。指阉割或阉割过的鸡)
量词
用于抽象事物 。如:一线希望;一线光明;一线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