觚棱

gū léng [ gu leng]
注音 ㄍㄨ ㄌㄥˊ

词语释义

1.亦作“觚棱”。殿堂上最高的地方。 2.借指京城。

词语解释

  1. 亦作“ 觚棱 ”。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宫阙。

    《文选·班固<西都赋>》:“设璧门之凤闕,上觚稜而栖金爵。” 吕向 注:“觚稜,闕角也。”《后汉书·班固传上》作“柧棱”。 宋 王观国 《学林·觚角》:“所谓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谓之觚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三·天目山》:“ 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迁 岐 説果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达京华。” 郁达夫 《偶成》诗:“不羡神仙况一官,觚棱那復梦 长安 。”参见“ 柧棱 ”。

  2. 借指京城。

    宋 秦观 《赴杭倅至汴上作》诗:“俯仰觚棱十载间,扁舟江海得身闲。”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无端又作觚棱梦,醒视扁舟落五湖。”

  3. 借指故国。

    梁启超 《游箱根浴温泉作》诗:“忽起觚棱思,乡心到 玉关 。”

  4. 棱角。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时河冰方结,觚稜如锋刃。”

  5. 比喻言行方正刚烈。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见访即送其归里》诗之一:“时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6. 见“ 觚稜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觚棱”。

⒉ 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宫阙。参见“柧棱”。

《文选·班固<西都赋>》:“设璧门之凤闕,上觚稜而栖金爵。”
吕向注:“觚稜,闕角也。”
《后汉书·班固传上》作“柧棱”。 宋王观国《学林·觚角》:“所谓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谓之觚稜。”
明郎瑛《七修类稿·天地三·天目山》:“西周浸冷觚稜月,未必迁岐説果非。”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达京华。”
郁达夫《偶成》诗:“不羡神仙况一官,觚棱那復梦长安。”

⒊ 借指京城。

宋秦观《赴杭倅至汴上作》诗:“俯仰觚棱十载间,扁舟江海得身闲。”
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诗:“无端又作觚棱梦,醒视扁舟落五湖。”

⒋ 借指故国。

梁启超《游箱根浴温泉作》诗:“忽起觚棱思,乡心到玉关。”

⒌ 棱角。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时河冰方结,觚稜如锋刃。”

⒍ 比喻言行方正刚烈。见“觚稜”。

清方文《喜左又錞见访即送其归里》诗之一:“时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觚棱的国语词典

殿堂上最高的地方。

觚棱的网络释义

觚棱

  • 亦作“ 柧棱 ”。
  • ( 1.)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宫阙。
  • 《文选·班固》:“设璧门之凤阙,上觚稜而栖金爵。”吕向注:“觚稜,阙角也。”《后汉书·班固传上》作“柧棱”。
  • 宋·王观国《学林·觚角》:“所谓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谓之觚稜。”
  • 明·郎瑛《七修类稿·天地三·天目山》:“ 西周浸冷觚稜月,未必迁岐说果非。”
  •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达京华。”
  • 郁达夫《偶成》诗:“不羡神仙况一官,觚棱那复梦长安 。”参见“柧棱”。
  • (2).借指京城。
  • 宋·秦观《赴杭倅至汴上作》诗:“俯仰觚棱十载间,扁舟江海得身闲。”
  • 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诗:“无端又作觚棱梦,醒视扁舟落五湖。”
  • 宋·陈著《宝鼎现(寿范著林)》:“回首渺,觚棱何处,云与商量浮计小。”
  • 汉字详情

    [gu]
    部首: 707
    笔画: 12
    五笔: QERY
    五行:
    仓颉: NBHVO
    四角: 222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角,瓜声。本义:中国古代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的一种酒器,用青铜制成,口作喇叭形,细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容量3升,一说是2升)

    (2) 同本义

    觚,乡饮酒之爵也。一曰觞受三升者谓之觚。——《说文》

    二觚。——《仪礼·特牲礼记》。注:“爵一升,觚二升,觯三升,角四升,散五升。”

    执觞觚杯豆而不醉。——《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

    坐取觚洗。——《仪礼·燕礼》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

    左边几上文王鼎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红楼梦》

    (3) 又如:觚不觚(觚不成其为觚。形容似像而又不像的意思);千盅百觚;美人觚(饰有美人图案的饮酒器)

    (4) 古代一种写字用的木板

    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晋· 陆机《文赋》

    (5) 又如:操觚(意即拿木简写文章);觚牍(竹简木札。古代用以写字,也指书信);觚简(古代书写用的木简。借指书籍)

    (6) 有棱角的器物假借为“柧”。方梁

    破觚而为圜。——《史记·酷吏传》。索隐:“觚八棱有隅者。”汉书注:“方也。”

    (7) 棱角 。如:觚坛(有棱角的祭坛);觚棱(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的殿堂屋角。借指宫阙、京城);觚陛(棱角整齐的台阶。借指坛场)

    (8) 法

    自削以觚。——《太玄·大》。注:“法也。”

    (9) 又如:绳之以觚(犹绳之以法)

    (10) 剑柄

    操其觚,招其末,则庸人能以制胜。——《淮南子·主术》

    (11) 又如:操其觚(抓住剑柄);剑觚(剑柄)

    英文翻译

    jug, winecup, goblet; square

    方言集汇

    ◎ 粤语:g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u1 [客英字典] gu1 [海陆丰腔] gu1 [客语拼音字汇] g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胡平聲開口一等ko/kuku
    léng,lēng,líng [leng,ling]
    部首: 420
    笔画: 12
    五笔: SFWT
    五行:
    仓颉: DGCE
    四角: 44947

    详细解释

    lēng

    (1) ——“不棱登”( bulēngdēng):助词。常用为某些形容词的后缀。如:红不棱登;花不棱登

    (2) 另见 léng;líng

    léng

    名词

    (1) (俗作“楞”和“稜”。形声。从木,夌( líng)声。本义:有四角的木)

    (2) 同本义

    上觚稜而栖金爵。——班固《西都赋》

    木四方为棱。——汉· 服虔《通俗文》

    (3) 同一物体的面与面的交接处,即棱角 。如:冰棱,瓦棱;桌子棱儿;搓边棱儿

    形容词

    (1) 威势

    威稜憺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刚稜疾恶。——《后汉书·王允传》。注:“威稜也。”

    (2) 又如:棱光(威严的目光);棱眼(威严的眼睛);棱棱(威严的样子)

    (3) 严厉 。如:棱峻(严峻);威棱(威势,威风);棱森(森严貌)

    动词

    (1) 〈方〉∶打

    你气头子上棱两棒槌万一棱杀了,你与他偿命,我与他偿命?——《醒世恒言》

    (2) 另见 lēng;líng

    líng

    (1) ——“穆棱”( Mùlíng):县名。在黑龙江省

    (2) 另见 lēng;léng

    英文翻译

    squared timber; angle, edge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lin2 [海陆丰腔] lin2 [客英字典] lin2 [宝安腔] lin2 [台湾四县腔] l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魯登登開平聲開口一等ləŋlong

    觚棱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