觐见

jìn jiàn [jin jian]
繁体 覲見
注音 ㄐ一ㄣˋ ㄐ一ㄢ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觐见 jìnjiàn

(1) presentoneselfbefore(amonarch)进见,谒见;朝见君主

觐,见也。诸侯秋见天子之礼,于五礼属宾礼。——《仪礼·觐礼》
present oneself before (a monarch)

词语解释

  1. 朝见。

    唐 权德舆 《<陆宣公翰苑集>序》:“覲见之日,天子为之兴,改容叙弔,优礼如此。”《孽海花》第十回:“她就跟着 小侯 ,一样覲见各国皇帝。”

  2. 会见;拜见。

    《晋书·江统传》:“覲见宾客,得令接尽。”《南史·王僧虔传》:“兄子 俭 每覲见,輒勗以前言往行,忠贞止足之道。”

引证解释

⒈ 朝见。

唐权德舆《<陆宣公翰苑集>序》:“覲见之日,天子为之兴,改容叙弔,优礼如此。”
《孽海花》第十回:“她就跟着小侯,一样覲见各国皇帝。”

⒉ 会见;拜见。

《晋书·江统传》:“覲见宾客,得令接尽。”
《南史·王僧虔传》:“兄子俭每覲见,輒勗以前言往行,忠贞止足之道。”

觐见的国语词典

诸侯朝见天子。

觐见的网络释义

觐见

  • 觐见,谒见;朝见(君主,官职较高的人);觐,见也。诸侯秋见天子之礼,于五礼属宾礼。——《仪礼·觐礼》疏
  • 觐见造句

    觐见国主,也只有免冠鞠躬,平行礼,不过举手加额是了。
    前次不列颠就曾经递交国书,希望派使觐见大清皇帝陛下,被乾隆以化外蛮夷,不通礼仪,恐滋扰地方为名断然拒绝。
    她把金冠拿到觐见室后,念起了咒语,那群飞猴马上就通过敞开的窗户飞进来,站在了她旁边。
    她觐见过皇上吗?在进过宫的仕女们中,我好象没有听见过她的名字。
    光绪五年,入朝觐见皇帝,皇太后以温和的语气告谕他,勉励他共同挽救国家的艰难时局,不要萌发退休的念头。
    你父亲心中自有坚持,孤但有稍稍出格或者耽于玩乐之时,你父亲总要犯言直谏,以至于每次孤做出些事来,总是心中不安,便只得指示宦官阻止你父亲的觐见。
    我且随你去,明早一定先入朝觐见国王。
    生来不肯得罪人,待人接物总是和蔼可亲,殷勤体贴而且自从觐见皇上以来,更加彬彬有礼。
    几名广州官府官员苦口婆心,劝说游行的儒士们回去,但众人如何肯依,叫着要觐见皇上,诉冤求断。
    来自东欧和中欧,从法国,德国,爱尔兰以及意大利的其他地区的大量吉普赛人赶来觐见教皇。
    这一切归结为你是愿意通过销售货柜上推推挤挤中,还是愿意独自在功修中觐见这个世界的创造者。
    商人要离开这个国家时,大臣特意安排他再次觐见国王。
    当时舰员们担心她在觐见女王夫妇时会发出咒骂。
    出门时,一定要先禀告父母;回来后,一定要再觐见父母。
    我抬头挺胸的走出皇家觐见厅,但是却不知道有哪里可去。
    在园林修建的同时,周边寺庙也在营造之中,主要是供少数民族来觐见皇帝时进行朝拜。

    汉字详情

    jìn [jin]
    部首: 416
    笔画: 15
    五笔: AKGQ
    五行:
    仓颉: TMBHU
    四角: 47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见,堇( qín)声。本义: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帝王)

    (2) 朝见

    (3) 诸侯秋季朝见天子或朝拜圣地

    诸侯秋朝曰觐。劳王事。——《说文》

    觐,见也。——《尔雅》

    秋见曰觐。——《周礼·大宗伯》

    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礼记·曲礼》

    韩侯秋见天子曰觐。——《诗·大雅·韩奕》

    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周礼》

    (4) 泛指诸侯朝见天子

    扶病觐。——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觐见三宫(指朝见太皇太后、太后及皇帝);觐饷(觐见与饷宴);觐岁(岁时朝觐);觐岳(朝拜祭祀山岳);觐礼(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的仪式)

    (6) 进见,访谒

    宣子私觐于子产。——《左传·昭公十六年》

    (7) 又如:觐接(谒见身分地位较高者以接近之);觐省(探望双亲);觐会(会见)

    英文翻译

    have imperial audi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gan2 gan6

    宋本广韵

    jiàn,xiàn [jian,xian]
    部首: 416
    笔画: 4
    五笔: MQ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BHU
    四角: 77212

    详细解释

    jiàn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 同本义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 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又如:见雌雄(看到结果);见人(见证人);见喜(出痘疹的忌讳说法);见不过(看不惯;见不得);见头知尾(比喻聪明透顶)

    (4) 进见;会见

    往见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

    扁鹊复见。

    正见清河。——《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见驾(参见皇帝);见面挂脚(古时风俗新娘拜见公婆和诸姑姊妹时,所奉上作为见面礼的刺绣鞋面);见礼(朝见之礼)

    (6) 遇到;碰见

    宋华父 督见 孔父之妻于路。——《左传·桓公元年》

    (7) 又如:这种药怕见光;见齿(露齿而笑);见顾(光顾);见难(遇到危难);见礼(受到礼遇)

    (8) 指死——主要用于口语中 。如:见阎王

    (9) 听到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东揖 山东隆准公。—— 李白《梁甫吟》

    (10) 又如:见说(听说);见话(听说,听讲)

    (11) 观察;知道;了解

    道在不可见。——《韩非子·主道》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官。——李贺《感讽》

    (12) 又如:见几(明察事物细微的倾向);见知(知道);见便(识相;知趣)

    (13) 比试;较量 。如:见高低;见阵(交战,对阵);见仗(交战)

    名词

    (1) 看法,见解

    敢陈愚见。——《晋书·王浑传》

    (2) 又如:依我之见;政见;我见;各抒己见;各执己见;固执己见;主见

    (3) 见识 。如:浅见;偏见;见趣(见识情趣);见短(见识短浅)

    助词

    (1)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不见保。——《孟子·梁惠王上》

    见犯乃死。——《汉书·李广苏建传》

    诚恐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悲独见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见笑于人;见笑于人;见重于当时;见执(被捉拿);见罔(被诬陷枉屈);见害(被害);见款(承蒙款待)

    (3)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辱问于长者。——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见告;见示;见教

    (5) 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如:碰见;闻见;听见

    形容词

    (1) 现有的 。如:见力(现有的兵力);见子(现有的儿子);见兵(现有的士兵);见卒(现有的士卒)

    (2) 明显的 。如:见证;见人(证人)

    (3) 〈方〉∶每

    贤弟若如此,见常也显你的好处。——《水浒传》

    (4) 又如:见常(平常);见年(每年);见天见地(每天);见天见晚(每日每夜)

    (5) 另见 xiàn

    xiàn

    动词

    (1)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见,示也。——《广雅》

    见龙在田。——《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

    情见力屈。——《汉书·韩信传》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上》

    见于孔子——《论语·季氏》

    其末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有虹见于玉堂。——《三国演义》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见影(现形;发觉);见得(显得)

    (3) 介绍,推荐

    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论语·微子》

    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形容词

    (1) (“现”的古字)

    (2) 现有;现成

    军无见粮。——《史记》

    (3) 又如:见采(可以立即拿出来的赌注);见钱(现钱)

    (4) 现在

    况且见赌着利物哩,他如何肯让?——《二刻拍案惊奇》

    供状人刘玉娘,见年三十五岁。—— 元· 孟汉卿《魔合罗》

    (5) 又如:见前(眼前);见年(当年);见世报(当世就受到报应)

    (6) 另见 jiàn

    英文翻译

    see, observe, behold; percieve

    方言集汇

    ◎ 粤语:gi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