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规﹑矩,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绳墨,木匠画直线所用的工具。多比喻标准法度。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管子 形势》:“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
成语用法
规矩钩绳作宾语、定语;指法规。
引证解释
⒈ 同“规矩绳墨”。鉤,正圆的工具。
引《管子·形势》:“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鉤绳。”
《淮南子·齐俗训》:“巧夫规矩鉤绳者,此巧之具也,而非所以巧也。”
规矩钩绳的国语词典
制作测量圆、方、平、直的器具。比喻应遵守的规矩。《淮南子.齐俗》:「若夫规矩钩绳者,此巧之具也,而非所以巧也。」也作「规矩准绳」、「规矩绳墨」。
规矩钩绳的网络释义
规矩钩绳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聿从周,当系以规画之意。本义:画圆的器具,今指圆规)
(2) 同本义
规,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说文》
规矩方圆之至也。——《孟子》
规者,正圆之器也。——《诗·沔水》序·笺
圆曰规,方曰矩。——《楚辞·离骚》
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墨子·天志上》
圆者中规,方者中矩。——《荀子·赋》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3) 又如:规绳(规矩绳墨);规旋(如圆规般旋转);规轮(圆规和车轮);规轴(圆规之轴。比喻规度)
(4) 法度、准则
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难蜀父老》
(5) 又如:规绳(规矩绳墨。比喻法度);规简(规矩法度);规检(规矩法度;循规矩,守法度);规度(规则法度)
(6) 模范;典范,风仪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三国魏· 王粲《咏史》
素德清规足传于汗简矣。——《晋传书王承传论》
(7) 又如:规仿(以为模范而加以仿效)
(8) 成例;标准;法则
夫萧规 曹随。—— 扬雄《解嘲》
释规而任巧,释法而任智,惑乱之道也。——《韩非子·饰邪》
(9) 又如:规节(规矩,节操);规礼(清代官吏向下属索取的现金和礼品);规银(当时上海通行的计算银两。每两块银约合银元一元四角左右);规容(规范);规表(规范表率)
(10) 文体名 。如:五规(唐代文体名。即《出规》、《处规》、《戏规》、《心规》和《时规》)
动词
(1) 画圆
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国语·周语下》
曲眉规只。——《楚辞·大招》
(2) 又如:规圆(用圆规校之使其圆)
(3) 划分土地而占有
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国语·周语中》
规方千里:划定王都周围千里的地方。甸服:畿内之地,作为直接收取谷物的地方。
(4) 又如:规田(周时田地分等的名称。用以蓄水的土地,合九人所分到的称为一规。农耕的土地,合九人所 配得耕种的称为一井。四规相当一井);规表(划分明白)
(5) 劝告,建议,尤指温和地力劝
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庄子·盗跖》
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 刘开《问说》
(6) 又如:规利(以利益来劝诱);规饬(劝诫);规过(规正过失);规谈(劝勉);规箴(规戒劝告);规镜(规鉴。规箴与鉴戒)
(7) 计划;打算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8) 又如:规事(计划事情);规谋(规划计谋);规虑(规划;谋虑);规算(规划打算)
(9) 谋求;谋划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 操军必矣。——《资治通鉴》
(10) 又如:规求(谋求;贪求);规脱(设法逃脱);规图(谋求);规画(筹划;谋划)
(11) 效法,摹拟 。如:规抚(仿效;依循);规仿(摹拟仿效);规法(规摹效法)
(12) 揣摩 。如:规虑(揣摹测度);规磨(臆测,揣摩。引申有失误、差错的意思)
(13) 通“窥”。窥察
不能死之,千人环规。——《商君书·境内》
(14) 又如:规情(窥探军情或情报)
形容词
(1) 圆形
冥冥皓容,规规皓质。——唐· 蒋防《姮娥奔月赋》
(2) 又如:规天(圆形的天空);规空(圆形的天空);规规(圆的样子。多形容日月);规车(指车轮);规天矩地(象征圆的天和方的地)
(3) 浅陋、拘泥的样子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清· 黄宗羲《原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字作巨,今字作矩。形声。从矢,巨声。本义:矩尺,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
(2) 同本义
求榘鑊之所同。——《离骚》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孟子·离娄上》
(3) 又如:矩墨(曲尺及绳墨。比喻准则、规矩);矩周规值(形容如规之相周,矩之相袭);矩度(泛指计量长度和角度的用具);矩绳(曲尺与墨绳。比喻规矩法则)
(4) 法度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 又如:矩法(规矩法则);矩则(规章法则);矩设(按规矩设置);矩诲(以规矩法度教诲);矩鑊(规矩法度)
(6) 力和力臂的乘积 。如:力矩
(7) 方形
榘,方也。——《广雅》
员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周髀算经》
(8) 又如:矩形;矩坐(围成方形而坐);矩步(比喻行动谨慎,举步皆合于法度)
(9) 指秋季 。如:矩杀(谓秋季万物凋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gi3 [客语拼音字汇] gi3 [海陆丰腔] gi3 [宝安腔] gi3 [台湾四县腔] gi3 [客英字典] gi3 [沙头角腔] gi3 [东莞腔] gi3 [梅县腔] g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矩 | 俱雨 | 見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kĭu | kyox/kiu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金,从句,句亦声。“句”(
),弯曲。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衣带上的钩。引申为“ 钓鱼或挂物用的钩”)(2) 形状弯曲,用于探取、悬挂器物的用品。可分为钓钩、挂钩、带钩等
鉤,曲也。——《说文》。韵会引作“曲鉤也。”
鉤,曲也,所以鉤悬物也。——《玉篇》
金路鉤。——《周礼·春官·巾车》
申孙之矢,集于桓鉤。——《国语·晋语》。注:“带鉤也。”
岂谓一鉤金。——《孟子》
窃鉤者诛。——《庄子·胠箧》
以尔鉤援。——《诗·大雅·皇矣》。传:“鉤梯也,所以引上城者。”
作刀剑鉤鐔。——《汉书·韩延寿传》。注:“兵器也。”
(3) 又如:挂钩(用具的一种。形体弯曲,可用以钩取或悬挂器物)。又泛指一切形体弯曲似钩的物品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乐府诗集·陌上桑》
(4) 又如:钩绳规矩(四种工具。钩可定曲,绳可定直,规可定圆,矩可定方);钩己(星名。因星体排列,其形如钩,成己字形状,故称);钩月(如钩的新月);钩车(古代兵车名。车前栏杆弯曲);钩芒(钩的尖端)
(5) 圆规,木匠用来画圆的工具 。如:钩绳
(6) 镰刀
木钩而樵。——《淮南子》。高诱注:“钩,镰也。”
(7) 用笔钩出的字形或画的轮廓,常用“√”号 。又如:钩摹(勾画描摹);钩努(书法上的一种用笔法。即圆角激锋,作武人屈臂形);钩勒(作画时,用墨线钩描物像轮廓的画法。也叫双钩)
(8) 中国古代兵器名,似剑而曲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唐· 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一
(9) 又如:钩镰刀(兵器)
(10) 汉字的一种笔画名 。
动词
(1) 钩取;钩住
鉤,取也。——《小尔雅》
引鉤箝之辞。——《鬼谷子·飞箝》
鉤人枉而出直。——《管子·宙合》
把掉在井里的桶钩上来
(2) 引申为逮捕,捉取
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从洞里钩鳝鱼;用脚钩绳子;钩颈(用兵器在颈部钩割首级)
(4) 探索,探讨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唐· 韩愈《进学解》
(5) 又如:钩玄(探取奥义);钩沈(探求幽深的意旨);钩抉(探取抉择);钩校(探索实情,加以考核);钩摭(探求选取)
(6) 牵连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7) 又如:钩逮(牵累);钩婴(牵连缠绕);钩党(互有牵连的同党)
鸟叫声 。如:钩钩(熟睡的鼻息声);钩輈(鹧鸪鸣叫声);钩胶(鸟鸣叫的声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蝇省声。本义:绳子)(2) 同本义
绳,索也。——《说文》
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小尔雅》
巽为绳直。——《易·说卦》
作结绳而为网罟。——《易·系辞传》
言纶之绳。——《诗·小雅·采绿》
民结绳而用之。——《庄子·胠箧》
病者困剧…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绳床(交床;交椅);绳缢跌扑(用绳子吊死,跌倒摔死);绳文(文字未创造以前,结绳代替文字,称为绳文);绳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绳头(绳的一端);绳戏(即绳伎。走绳之杂戏);绳络(绳编的网状饰物);绳床瓦灶(以绳为床,以瓦为灶。比喻生活贫困)
(4) 墨线
其绳则直。——《诗·大雅·緜》
孔子曰:“木受绳则直。”——《孔子家语》
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5) 又如:绳尺(指墨线和量尺。皆为匠人所用的工具)
(6) 准则;法度
王道有绳。——《商君书·开塞》
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韩非子·孤愤》
(7) 又如:绳尺(标准;法度);绳治(以法治罪);绳度(法度,准绳;悬度。以绳索相牵引而越度);绳直(犹准绳);绳规(犹法规);绳律(规矩格律)
(8) 水名
(9) 金沙江的古称
(10) 山东省的南阳水、北阳水
动词
(1) 继承,通“承”
绳其祖武。——《诗·大雅·下武》
(2) 又如:绳法(继承效法);绳祖(继承祖先业迹)
(3) 衡量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绳尺(衡量);绳量(衡量)
(5) 纠正
故举兵绳之。——《孙膑兵法》
(6) 又如:绳愆(纠正过失);绳正(以墨线正曲直。引申为纠正错误);绳逐(纠正挑剔别人的过失而加以斥退);绳愆纠缪(纠正过失错误);绳劾(弹劾;纠正)
(7) 约束;制裁
绳之以法,断之以刑。——桓宽《盐铁论·大论》
(8) 又如:绳约(拘束,限制);绳之以法(以法律纠治不法之人。指犯罪者接受法律的制裁);绳束(约束;束缚);绳按(亦作“绳案”。约束制裁)
(9) 称赞
绳息妫以语 楚子。——《左传·庄公十四年》
形容词
直的;正的
洁白清廉中绳,愈穷愈荣。——《吕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