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使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官名。
唐 于诸道置观察使,位次于节度使。中叶以后,多以节度使兼领其职。无节度使之州,亦特设观察使,管辖一道或数州,并兼领刺史之职。凡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权任甚重。 宋 观察使为虚衔,无定员。 唐 韩愈 《欧阳生哀辞》:“今上初,故宰相 常衮 为 福建 诸州观察使,治其地。”《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节度使封郡王,则有奏记一人;兼观察使,又有判官、支使、推官、巡官、衙推各一人。” 宋 陈亮 《<后杜应氏宗谱>序》:“﹝ 子和 ﹞刺郡至观察使,掌中军都督府事。”《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再説 越州 观察使 刘汉宏 ,听得 黄巢 兵到,一时不曾做得準备,乃遣人打话,情愿多将金帛犒军,求免攻掠。”参阅 瞿蜕园 《历代职官简释·观察使》。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唐于诸道置观察使,位次于节度使。中叶以后,多以节度使兼领其职。无节度使之州,亦特设观察使,管辖一道或数州,并兼领刺史之职。凡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权任甚重。 宋观察使为虚衔,无定员。参阅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观察使》。
引唐韩愈《欧阳生哀辞》:“今上初,故宰相常衮为福建诸州观察使,治其地。”
《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节度使封郡王,则有奏记一人;兼观察使,又有判官、支使、推官、巡官、衙推各一人。”
宋陈亮《<后杜应氏宗谱>序》:“﹝子和﹞刺郡至观察使,掌中军都督府事。”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再説越州观察使刘汉宏,听得黄巢兵到,一时不曾做得準备,乃遣人打话,情愿多将金帛犒军,求免攻掠。”
观察使的国语词典
职官名。唐代设置,为各道的最高长官,负责察访州县官吏功过及民间疾苦。唐中叶后,多以节度使兼领其职。后改为采访处置使,又改为观察处置使。宋代观察使为虚衔,无定员。
观察使的网络释义
观察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uān
动词
(1) (形声。从见,雚(
)声。本义:仔细看)(2) 同本义
观,谛视也。——《说文》
观,视也。——《广雅·释诂一》
观者如市。——《庄子·人间世》
观于大海。——《庄子·秋水》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易·系辞下》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滑稽列传》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明· 魏学洢《核舟记》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觑(观看);观占(观瞻,观看);观玩(观看赏玩);观涛(观赏浪潮);观成(观看成果)
(4) 观察,审察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秦策》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参观(实地观察);综观(综合观察);坐井观天;观过知仁(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了解他的为人);观时(察看时机)
(6) 示范;显示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左传·哀公十一年》
嘉量既成,以观四国。——《周礼·冬官》
飨赐单于,观以珍宝。——《汉书·宣帝纪》
(7) 又如:观治(显示治绩);观民(显示于民);观世(向世人显示);观示(示范)
(8) 游览 。如:观游(观赏游览);观池(供游观的池沼);观山玩水(游山玩水)
(9) 玩赏;观赏
公将如棠观鱼。——《左传·隐公元年》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0) 又如:观风(亦作“关风”。观赏风光;望风);观乐(观赏玩乐;欣赏音乐);观玩(观赏玩味)
(11) 佛家语 。如:观心(佛家语。指内观自己的心性);观法(佛家语。指探究真理于一心);观照(佛家语。用智慧来照明真理)
(12) 通“劝” 。如:观王(劝说帝王)
(13) 阅读
余因得遍观群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姑俟异目观。——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名词
(1) 容饰,外观 。如:观美(外观美好)
(2) 景象,情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旧观(原来的样子);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壮观(壮丽的景象);大观(气势宏大的景象)
(4) 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如:世界观;人生观;乐观;悲观;观化听风(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5) 另见
guàn
名词
(1)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观谓之阙。——《尔雅·释宫》郭璞注:“ 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
出游于观之上。——《礼记·礼运》
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后汉书·班固传·典引》
(2) 又如:观阙(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观魏(即观阙)
(3) 台榭
宫室不观,舟车不饰。——《左传·哀公元年》
大王见臣列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观台(台榭);观榭(亭台楼榭);观阁(亭台楼阁)
(5) 鸟名。通“鹳” 。如:观雀(鹳和雀);观讳(鸟名)
(6) 京观 。如:筑观(建筑京观)
(7) 道教的庙宇
臣请本道定寺为三等,观为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观道士十四。——《新唐书·李叔明传》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 刘禹锡《戏赠看花君子》
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顾炎武《复庵记》
(8) 又如:白云观;观寺(寺观);观宇(道观佛寺);观阙(指庙宇)
(9) 古国名 。如:观国(在今顿丘卫县)
(10) 通“鹳”。雚雀鸟
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庄子·寓言》
(11) 姓。春秋楚有观射父
(1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2) 同本义
察,复审也。——《说文》
览察草木。——《楚辞·离骚》
纤微皆审谓之察。——贾谊《道术》
察其所以然。——《吕氏春秋·本味》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
(4) 明察,知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故察己则可以人。——《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
(6) 调查;考察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察传》
(7) 又如: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
(8) 分辨
观物弗之察矣。——《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
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
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新语·道基》
(9) 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乃察举吾弟。——《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
察臣孝廉。——晋· 李密《陈情表》
(10) 又如: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
形容词
明显;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t7 [台湾四县腔] cat7 [梅县腔] cat7 [海陆丰腔] cat7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陆丰腔] cat7 [客英字典] cat7 [宝安腔] cat7 [东莞腔] ca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2) 同本义 使,伶也。——《说文》。按,伶者,令也。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 魏王使将军 晋鄙将十万众救 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4) 派遣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使转(打发去);使遣(差遣);使会(差遣,使唤) (6) 致使;让;叫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清· 黄宗羲《原君》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清· 林觉民《与妻书》 (7) 又如:一场大火,使他一贫如洗;虚心使人进步 (8) 运用;使用 联闻,使功不如使过。——《旧唐书·李靖传》 造父巧于使马。——《韩诗外传》 尚贤使能。——《荀子·王制》 (9) 又如:使费(使用钱财);使低嘴(说坏话);使不着(用不着);使民(使用民力);使风(利用风力);使指(使用手指);使官(利用职权);使弊幸(用心计);使贤任能(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使钱出土 (10) 使唤;役使;支使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民之外事,莫难于战,故轻法不可以使之。——《商君书·外内》 使之虽病也。——《礼记·檀弓》 况于使之者乎。——《荀子·解蔽》。注:“役也。” 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 (11) 又如:使伶(供使唤的人);使役(役使,驱使) (12) 耍弄;玩弄 。如:使棒;使酒(耍酒疯);使乖(耍小聪明);使坏(出坏主意;耍花招);使作(作弄;摆弄);使道儿(耍手段);使心用幸(用心机);使促狭(玩弄阴险手段);使法(玩弄手法);使乖弄巧(卖弄风骚;耍手腕;耍花招);使刁(玩弄欺诈手法) (13) 出使 唐雎使于 秦。——《战国策·魏策》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4) 又如:使人(奉命出使的人) (15) 放纵,任性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汉书·灌夫传》。注:“因酒而使气也。” (16) 又如:使脾气;使心别气(发脾气);使性(使性气,使性儿。发脾气,任性) (17) 可以,行 。如:使的(可以) (18) 主使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 魏之私人,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名词 (1) 使者 时汉连伐 胡,数通使相窥视。——《汉书·苏武传》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战国策·齐策》 (2) 又如:专使;使曹(使者);使轺(使者所用的快车);使牙(节度使办公的衙门);使臣星(使者);使车(使者所乘之车);使传(经使者传达的皇帝诏书);使署(使馆);使客(使者);使官(使臣);使物(使者和货物) (3) 使命 时周瑜受使至 番阳, 肃劝 权召 瑜还。——《资治通鉴》 (4) 佣人;奴仆 那厨役雇的是个乡下小使。——《儒林外史》 (5) 又如:使下(仆从);使长(奴仆对家主的称呼);使婢(侍婢;婢女);使唤的(奴仆,仆婢);使人(仆人);使数(随从,供使唤的人);使头(仆人的头儿) (6) 官名。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 。如:节度使;转运使 (7) 姓 (1) 假如;如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 秦。—— 清· 刘开《问说》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2) 又如:使无先生相助,岂有我之今日?使能发愤图强,必定前途无量 英文翻译cause, send on a mission, order; envoy, messenger, ambassador
方言集汇◎ 粤语:sai2 si2 si3
◎ 客家话:[梅县腔] se3 se5 [客语拼音字汇] si3 [客英字典] sii3 [东莞腔] su3 [海陆丰腔] sii3 sii6 [台湾四县腔] sii3 sii5 [沙头角腔] su3 [陆丰腔] sii3 [宝安腔] su3 ◎ 潮州话:sai2 sai3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六止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