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见笑大方
(1) 被有见识的人所取笑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秋水》:“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成语用法
见笑大方偏正式;作宾语;常用于谦辞。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见誚大方”。
引语本《庄子·秋水》:“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成玄英疏:“方,犹道也。”
清恽敬《与廖听桥书》:“今时叠牀架屋以为声气,不知见笑于大方之家。”
清吴趼人《<两晋演义>序》:“庶几不以小説家言见誚大方,而笔墨匠亦不致笑我之浪用其资料也。”
见笑大方的国语词典
语本《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识见广博或精通此道的内行人所讥笑。后多用于谦辞。如:「在大师面前卖弄,岂不见笑大方?」也作「贻笑大方」。
见笑大方的网络释义
见笑大方
近义词
见笑大方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iàn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 同本义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 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又如:见雌雄(看到结果);见人(见证人);见喜(出痘疹的忌讳说法);见不过(看不惯;见不得);见头知尾(比喻聪明透顶)
(4) 进见;会见
往见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
扁鹊复见。
正见清河。——《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见驾(参见皇帝);见面挂脚(古时风俗新娘拜见公婆和诸姑姊妹时,所奉上作为见面礼的刺绣鞋面);见礼(朝见之礼)
(6) 遇到;碰见
宋华父 督见 孔父之妻于路。——《左传·桓公元年》
(7) 又如:这种药怕见光;见齿(露齿而笑);见顾(光顾);见难(遇到危难);见礼(受到礼遇)
(8) 指死——主要用于口语中 。如:见阎王
(9) 听到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东揖 山东隆准公。—— 李白《梁甫吟》
(10) 又如:见说(听说);见话(听说,听讲)
(11) 观察;知道;了解
道在不可见。——《韩非子·主道》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官。——李贺《感讽》
(12) 又如:见几(明察事物细微的倾向);见知(知道);见便(识相;知趣)
(13) 比试;较量 。如:见高低;见阵(交战,对阵);见仗(交战)
名词
(1) 看法,见解
敢陈愚见。——《晋书·王浑传》
(2) 又如:依我之见;政见;我见;各抒己见;各执己见;固执己见;主见
(3) 见识 。如:浅见;偏见;见趣(见识情趣);见短(见识短浅)
助词
(1)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不见保。——《孟子·梁惠王上》
见犯乃死。——《汉书·李广苏建传》
诚恐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悲独见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见笑于人;见笑于人;见重于当时;见执(被捉拿);见罔(被诬陷枉屈);见害(被害);见款(承蒙款待)
(3)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辱问于长者。——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见告;见示;见教
(5) 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如:碰见;闻见;听见
形容词
(1) 现有的 。如:见力(现有的兵力);见子(现有的儿子);见兵(现有的士兵);见卒(现有的士卒)
(2) 明显的 。如:见证;见人(证人)
(3) 〈方〉∶每
贤弟若如此,见常也显你的好处。——《水浒传》
(4) 又如:见常(平常);见年(每年);见天见地(每天);见天见晚(每日每夜)
(5) 另见
xiàn
动词
(1)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见,示也。——《广雅》
见龙在田。——《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
情见力屈。——《汉书·韩信传》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上》
见于孔子——《论语·季氏》
其末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有虹见于玉堂。——《三国演义》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见影(现形;发觉);见得(显得)
(3) 介绍,推荐
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论语·微子》
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形容词
(1) (“现”的古字)
(2) 现有;现成
军无见粮。——《史记》
(3) 又如:见采(可以立即拿出来的赌注);见钱(现钱)
(4) 现在
况且见赌着利物哩,他如何肯让?——《二刻拍案惊奇》
供状人刘玉娘,见年三十五岁。—— 元· 孟汉卿《魔合罗》
(5) 又如:见前(眼前);见年(当年);见世报(当世就受到报应)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2) 同本义
笑,喜也。——《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 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
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
一握为笑。——《易·萃》
载笑载言。——《诗·卫风·氓》
言笑晏晏。
两小儿笑曰。——《列子·汤问》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论语·宪问》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笑而不顾。——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笑唏唏(笑嘻嘻);笑咍咍(大声地笑);笑浪(无拘束地大笑);笑面夜叉(外貌和气、心地狠毒的人)
(4) 讥笑;嘲笑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笑端(笑柄);笑骂从汝(我行我素,不顾他人饥笑责骂);笑弄(讥笑;嘲弄);笑侮(嘲笑戏弄)
(6) 玩笑;逗乐
勿以为笑。——《诗·大雅·板》
(7) 又如:笑嗷(喜笑;玩闹);笑乐院本(戏曲演出在正戏前加演的小戏);笑耍头回(宋元时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讲一个小故事作引子)
(8) 喜爱;羡慕 。如:笑眼传心(相视而笑,以目传情);笑悦(欢笑喜悦);笑叹(可笑可叹)
(9) 比喻花朵开放
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唐太宗《赋得残菊花》
(10) 又如:笑笑(花盛开的样子);笑靥金(菊花的别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siau5 [陆丰腔] siau5 [客语拼音字汇] seu4 xiau4 [台湾四县腔] siau5 seu5 [客英字典] siau5 [海陆丰腔] siau5 [东莞腔] siau5 [沙头角腔] siau5 [梅县腔] si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dài名词 (1) 见“大夫”、“大王” (2) 用同“代”。世代 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3) 另见 dà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大,古之瓦尊。” 而祭大山之邑也。——《谷梁传·桓公元年》 然后会于大庙。——《礼记·祭统》。注:“始祖庙也。” 大,小大也。——《广韵》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 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韩非子·二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忽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一只大口袋;山上的大白楼;大浸(大水);大美(大功德,大功业);大蔡(大龟);大泉(大钱) (4) 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汉乐府《孤儿行》 诸葛恢大女适太尉 庾亮儿。——《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大妇(长子之妻);大宗(宗法社会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6) 重要,重大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愿牢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 (7) 又如:大头脑(主脑;主旨);大八丈(大人物);大柄(大权);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 (8) 德高望重的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王年小而位大。——《世说新语·排调》 利见大人。——《易·乾》 (9) 又如:大操(高尚的操守);大贤(才德超群的人) (10) 超过一般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世说新语·贤缓》 (11) 学识渊博的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12) 规模大 胡人大入塞。——《淮南子·人间训》 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3) 又如:大手术;大反攻 (14) 性质严重 欺君不忠,母病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世说新语·政事》 (15) 尊称对方的事物 。敬语。如:大作;尊姓大名 (16) 用在时令、时间或节日前表示强调。如:大白天;大清早;大喜的日子 副词 (1) 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约以连兵大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此臣所课大患也。——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大长志气;大吃一惊;大大增加;大办农业 (3) 很,太,非常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语·雍也》 大谩,愿闻其要。——《庄子·天道》 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荀子·非十二子》 少年大骇。——《聊斋志异·促织》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不大好;不大舒服;大肯(非常愿意) (4) 经常 ——加“不大”则表示不经常 。如:不大吃面;不大回家 (5) 前天或后天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如:大前天;大后天 名词 (1) 大人 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世说新语·赏誉》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大小 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世说新语·尤悔》 (3) 〈方〉∶父亲 。如: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 (4) 〈方〉∶指伯父或叔父 。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5) 姓 动词 (1) 长大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世说新语·言语》 (2) 超过 亦无大大王。——《战国策·秦策二》 (3) 另见 英文翻译big, great, vast, large, high
方言集汇◎ 粤语:daa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5 [海陆丰腔] tai5 [梅县腔] tai3 [台湾四县腔] tai5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陆丰腔] tai6 tai5 [东莞腔] tai5 ◎ 潮州话:dai6 dua7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详细解释动词 (1)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2) 同本义 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大夫方舟。——《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 方舟而济于河。——《庄子·山木》 不足方。——《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 方舟设泭。——《国语·齐语》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 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 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史记·郦食其列传》 (3) 又如:方轨(两车并排行驶);方轩(并排的窗户) (4) 等同;相当 梓人为侯,广与崇方。——《周礼·考工记》。郑玄注:“方,犹等也。” 今者,齐、 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战国策》 (5) 比拟 方丧三年。——《礼记·檀弓》。疏:“谓比方也。” 赞票骑亦方此意。——《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注:“比类也。” 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犹瀼渴之水,比诸大江。——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6) 又如:方天(可与上天相比);方比(比较) (7) 辨别 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国语·楚语下》 (8) 占有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9) 通“放”( )。依据;依托方天之休。——《左传·哀公十六年》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10) 通“仿”( )。模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荀子·劝学》 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商君书·算地》 (11) 通“谤”( )。指责别人的过失子贡方人。——《论语·宪问》 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世说新语》 名词 (1) 竹木编成的筏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邶风·谷风》。高亨注:“方,以筏渡;舟,以船渡。” (2) 方形 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聊斋志异·促织》 一个个方面大耳。——《儒林外史》 (3) 又如:方巾(明朝书生戴的帽子);方裾(直衣襟);方员(即方圆。指物之形体);方舄(方口鞋。舄:夹底鞋) (4) 方向;方位(方向位置) 。如:东方;四面八方;方客(四方宾客);方神(四方之神);方国(四邻之国) (5) 地区;地方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汉· 贾谊《论积贮疏》 (6) 又如:方俗(地方风俗);方帅(地方军事长官);方贡(四方的土贡);方处(地方) (7) 方面 (8) 相对于如走廊、河流或街道的中心或分界线而言的场所、空间或方向。如:右方;左方;四方 (9) 相反于或相比着另一方位观察的一个方位。如:双方平衡 (10) 交易、战斗或辩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双方均未获胜 (11) 指四面 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三国演义》 (12) 指四面,周围,四旁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后汉书·张衡传》 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3) 又指统辖一个方面的大员。如:方面大员(独当一面的大员) (14) 规律;道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指学问。)——《庄子·秋水》 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 (15) 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荀子·王霸》 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韩非子·六反》 (16) 合成药物的配方 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红楼梦》 (17) 又如:方诊(处方和诊察病情);方脉(医方和脉象);医方 (18) 一个数的n次乘方的简称 。如:二的四次方是十六 (19) 品类;类别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楚辞》 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礼记》 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同精于太清之本。——《淮南子》 (20) 大地 。如:方局(大地);方州,方舆(大地) (21) 平方米的简称 。如:铺地板十五方 (22) 立方米的简称 。如:一方木材 (23) 以最弱可听声为零开始的响度单位,与声强的分贝标度相当,某一声音的方数等于听起来同样响时1000赫纯音的分贝数 (24) 方法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宋· 苏轼《教战守》 (25) 又如:千方百计;教导有方;方儿(方法;药方) (26) 方圆。指土地面积 荆之地方五千里, 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公输》 (27) 又 今齐地方千里,有二十城。 (28) 通“房”( )(29) 植物种子的外皮 既方既阜,既坚既好。——《诗·小雅·大田》 (30) 住室 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墨子·备城门》 (31) 姓 形容词 (1) 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正直 盘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方刚(方正刚直);方切(正直而恳切);方心(方正之心);方质(方正质朴) (3) 通“旁”( )。遍,广方施象刑惟明。——《书·益稷》 晋国之方,偏侯也。——《国语·晋语》。注:方,大也。 (4) 又如:方行(广泛施行) 副词 (1) 方才 (2) 表示时间、相当于“始”“才” 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 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4) 又如:如梦方醒;方当(正当,正值) (5) 表示时间,相当于“正在” 守门卒方熟睡。——《资治通鉴·唐纪》 余方心动欲还。——宋· 苏轼《石钟山记》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孙文《序》 (6) 又如:方殷(正当剧盛之时) (7) 表示时间,相当于“将”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余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 (8) 表示情态方式,相当于“一并” 甲兵方起于天下。——《墨子·备城门》 (9) 表示范围或程度,相当于“只”、“仅” 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韩非子》 介词 (1) 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 方其盛时必毁。——《素问》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于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 又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英文翻译a square, rectangle; a region; local
方言集汇◎ 粤语:fong1
◎ 客家话:[东莞腔] fong1 [宝安腔] fong1 [梅县腔] fong1 [陆丰腔] fong1 [客英字典] fong1 [台湾四县腔] fong1 [客语拼音字汇] fong1 [沙头角腔] fong1 [海陆丰腔] fong1 ◎ 潮州话:bang1(pang) , huang1(huang) , hng1(hng) , <姓>bung1(pung) [饶平、揭阳、潮阳]beng1(png)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