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真章儿

jiàn zhēn zhāng ér [jian zhen zhang er]

词语释义

见真本事,动真格的。

汉字详情

jiàn,xiàn [jian,xian]
部首: 416
笔画: 4
五笔: MQ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BHU
四角: 77212

详细解释

jiàn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 同本义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 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又如:见雌雄(看到结果);见人(见证人);见喜(出痘疹的忌讳说法);见不过(看不惯;见不得);见头知尾(比喻聪明透顶)

(4) 进见;会见

往见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

扁鹊复见。

正见清河。——《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见驾(参见皇帝);见面挂脚(古时风俗新娘拜见公婆和诸姑姊妹时,所奉上作为见面礼的刺绣鞋面);见礼(朝见之礼)

(6) 遇到;碰见

宋华父 督见 孔父之妻于路。——《左传·桓公元年》

(7) 又如:这种药怕见光;见齿(露齿而笑);见顾(光顾);见难(遇到危难);见礼(受到礼遇)

(8) 指死——主要用于口语中 。如:见阎王

(9) 听到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东揖 山东隆准公。—— 李白《梁甫吟》

(10) 又如:见说(听说);见话(听说,听讲)

(11) 观察;知道;了解

道在不可见。——《韩非子·主道》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官。——李贺《感讽》

(12) 又如:见几(明察事物细微的倾向);见知(知道);见便(识相;知趣)

(13) 比试;较量 。如:见高低;见阵(交战,对阵);见仗(交战)

名词

(1) 看法,见解

敢陈愚见。——《晋书·王浑传》

(2) 又如:依我之见;政见;我见;各抒己见;各执己见;固执己见;主见

(3) 见识 。如:浅见;偏见;见趣(见识情趣);见短(见识短浅)

助词

(1)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不见保。——《孟子·梁惠王上》

见犯乃死。——《汉书·李广苏建传》

诚恐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悲独见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见笑于人;见笑于人;见重于当时;见执(被捉拿);见罔(被诬陷枉屈);见害(被害);见款(承蒙款待)

(3)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辱问于长者。——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见告;见示;见教

(5) 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如:碰见;闻见;听见

形容词

(1) 现有的 。如:见力(现有的兵力);见子(现有的儿子);见兵(现有的士兵);见卒(现有的士卒)

(2) 明显的 。如:见证;见人(证人)

(3) 〈方〉∶每

贤弟若如此,见常也显你的好处。——《水浒传》

(4) 又如:见常(平常);见年(每年);见天见地(每天);见天见晚(每日每夜)

(5) 另见 xiàn

xiàn

动词

(1)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见,示也。——《广雅》

见龙在田。——《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

情见力屈。——《汉书·韩信传》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上》

见于孔子——《论语·季氏》

其末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有虹见于玉堂。——《三国演义》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见影(现形;发觉);见得(显得)

(3) 介绍,推荐

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论语·微子》

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形容词

(1) (“现”的古字)

(2) 现有;现成

军无见粮。——《史记》

(3) 又如:见采(可以立即拿出来的赌注);见钱(现钱)

(4) 现在

况且见赌着利物哩,他如何肯让?——《二刻拍案惊奇》

供状人刘玉娘,见年三十五岁。—— 元· 孟汉卿《魔合罗》

(5) 又如:见前(眼前);见年(当年);见世报(当世就受到报应)

(6) 另见 jiàn

英文翻译

see, observe, behold; percieve

方言集汇

◎ 粤语:gin3

宋本广韵

zhēn [zhen]
部首: 512
笔画: 10
五笔: FH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BMC
四角: 40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 huà),从目,从乚( yǐn),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2)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

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说文》。按:六经无真字

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庄子·列御寇》

归其真宅。——《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

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庄子·大宗师》

(3) 又如:真人府(道人居住的地方);真仙(仙人);真君(道教对神仙的尊称);真味(真实的意旨或意味)

(4) 本性;本原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5) 又如:真宰(宇宙的主宰者;造物主);真佛(本身;本人。比喻难以见到的人物);真力(本原之力);真原(本源);真源(本源,本性)

(6) 身

见利而忘其真。——《庄子·山水》

(7) 肖像,摹画的人像

有僧写得师真,呈师,师曰:“且道似我不似我?”——《景德传灯录》

(8) 汉字楷书的别称

帝亲书其文,作真、行、草三体。——《续资治通鉴》

(9) 又如:真字(正楷字)

(10) 古州名

广德元年设吐蕃,其后 松、… 真、…等为行州。——《新唐书》

(11) 姓

形容词

(1) 真实。与假、伪相对

假金方用真金镀。——李绅《答章孝标》

使真伪毋相乱。——《汉书·宣帝纪》

此画果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而同于真。

真者而同。

(2) 亦为佛教观念,与“妄”相对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3) 又如:真人真事;真假难分;真形(真实的形体或形象);真教(纯真的教化);真笔(真迹);真相(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4) 正。与副、邪相对

恭楷誊真,双手呈与抚台。——《文明小史》

(5) 又如:真红(正红;深红色);真楷(指正楷);真宅(人死后的真正归宿);真粹(品德高超);真履(纯正的志行)

(6) 精;淳

发匣琴徽静,开瓶酒味真。——唐· 张祜《乐静》

(7) 又如:真白(纯白色);真金(纯金;真正的金子);真钢(纯钢);真品(纯真的品质);真风(淳朴的风俗);真朴(纯真朴素)

(8) 本来的,固有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 苏轼《题西林壁》

(9) 又如:真态(本色;天然风致)

(10) 真诚;诚实,情感真切

真者,精诚之至也。…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

(11) 又如:真列(坚贞忠烈);真忱(真诚);真修(精诚修持);真信(真诚);真笃(诚挚深厚);真恳(真诚恳切);真至(情感真挚)

(12) 清楚;真切

我没大看真,不知是四根,不知是六根。——《醒世姻缘传》

(13) 又如:听得真;看得真;真亮;真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副词

(1) 实在;的确

真无马邪?——唐· 韩愈《杂说》

真不知马也。

(2) 又如:这人真好;跑得真快;真不忝(真不愧);真可(真可以;真能够);真来(实在;确实)

英文翻译

real, actual, true, genuine

方言集汇

◎ 粤语:zan1
◎ 客家话:[东莞腔] zin1 [陆丰腔] zhin1 [梅县腔] zhin1 [沙头角腔] zin1 [宝安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側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tɕĭĕncjin/tjin
zhāng [zhang]
部首: 507
笔画: 11
五笔: U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TAJ
四角: 00406

详细解释

量词

(1)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2) 同本义。今称“乐章”

章,乐竟为一章。——《说文》

读乐章。——《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

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3) 又如:章夏(古代乐章名。“九夏”之一)

(4) 棵;根

山居千章之材。——《史记·货殖列传》

名词

(1) 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周礼·考工记》注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章采(花纹和色彩);章服(按官品而花饰不同的官服);章绂(标志官品等级的彩色绶带等饰物);章黼(鲜明的黑白花纹);章绣(华丽的刺绣品)

(3) 红白相间的丝织品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古诗十九首》

(4) 文章。诗歌的段落。亦指文章的段或篇

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文心雕龙》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三国志·陈思王植传》

《缁衣》章。——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章什(指诗歌的篇章);章指(于每篇文章之末,总括其大义,或用韵语写成,称为章指);章句(文章的段落称章;词意完整,可以成言的称句);章回小说(以章回分段叙事的长篇小说);章句小儒(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小儒生)

(6) 法规;规章

王风哀以思,周道荡无章。—— 南朝宋· 谢瞻《张子房》

(7) 又如:章条(章程;规则);章度(程式);章宪(国家的规章法令)

(8) 法律条目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史记·高祖本纪》

(9) 又如:约法三章;简章;党章

(10) 印章

又用篆章一。——明· 魏学《核舟记》

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11) 又如:公章;图章;私章;章印(指官印);章组(官印以及佩带);章绶(官印和系印的丝带)

(12) 标记;徽章

分为五选,异其旗章,勿使冒乱。——汉· 刘向《说苑》

(13) 又如:章表(标记;象征)

(14) 指旌旗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韦昭注:“章,旌旗也。”

(15) 又如:章旗(绣有徽号的旗帜)

(16) 奏章,臣下呈给皇上的书面报告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17) 又如:章奏(汉制,群臣上书有章、奏、表、驕议之别,后则通称臣子上陈给皇帝的文件为章奏);章疏(臣下向君上进呈的言事文书);章满公车(形容奏章之多)

(18) 大木材

东园主章。——《汉书·百官公卿表》

(19) 姓

形容词

(1) 通“彰”。彰明,明显,显著

平章百姓。——《书·尧典》

赏罚无章。——《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疏:“章,明也。”

而尧舜之所以章也。——《吕氏春秋·知度》

钟之与磬也,近之则钟音充,远之则磬音章。——《淮南子》

(2) 又如:章灼(明白显著。光辉照耀);章章(显明的样子。同“彰彰”);章然(明显的样子)

(3) 条理化

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韩愈《送孟东野序》

动词

(1) 显示;表明

且夫兄弟之怨,不徵於他,利乃外矣。章怨外利,不义。——《国语·周语中》。韦昭注:“章,明也。”

(2) 又如:章著(显露;分明);章理(显明的道理);章视(明示;诏告)

(3) 通“彰”。彰明,表彰

章之以论,禁之以刑。——《荀子》

(4) 又如:章明(显扬);章闻(传闻;著闻)

(5) 上奏章告发

被诏书为将作大匠,为受罚者所章,拜议郎。——汉· 蔡邕《太尉乔公碑》

(6) 又如:章表(奏表);章书(奏章);章左(指奏章终了空白处);章报(具奏章上报)

英文翻译

composition; chapter, se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ong1 [客语拼音字汇] zong1 [陆丰腔] zhong1 [东莞腔] zong1 [沙头角腔] zong1 [客英字典] zhong1 [海陆丰腔] zhong1 [梅县腔] zhong1 [宝安腔] z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cjang/tjangtɕĭaŋ
ér [er]
部首: 209
笔画: 2
五笔: QT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U
四角: 22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