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惠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谢人贶赠的谦词。
《宋书·庾悦传》:“身今年未得子鹅,岂能以残炙见惠。”《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三人请问房钱。僧官説:‘这个何必计较……随便见惠些须香资,僧人那里好争论?’” 鲁迅 《书信集·致邵文熔》:“顷奉到二十日函,知特以干菜、笋干见惠,甚感甚感。”
引证解释
⒈ 谢人贶赠的谦词。
引《宋书·庾悦传》:“身今年未得子鹅,岂能以残炙见惠。”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三人请问房钱。僧官説:‘这个何必计较……随便见惠些须香资,僧人那里好争论?’”
鲁迅《书信集·致邵文熔》:“顷奉到二十日函,知特以干菜、笋干见惠,甚感甚感。”
见惠的国语词典
称他人赠物与己的谦词。
见惠的网络释义
见惠
见惠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iàn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 同本义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 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又如:见雌雄(看到结果);见人(见证人);见喜(出痘疹的忌讳说法);见不过(看不惯;见不得);见头知尾(比喻聪明透顶)
(4) 进见;会见
往见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
扁鹊复见。
正见清河。——《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见驾(参见皇帝);见面挂脚(古时风俗新娘拜见公婆和诸姑姊妹时,所奉上作为见面礼的刺绣鞋面);见礼(朝见之礼)
(6) 遇到;碰见
宋华父 督见 孔父之妻于路。——《左传·桓公元年》
(7) 又如:这种药怕见光;见齿(露齿而笑);见顾(光顾);见难(遇到危难);见礼(受到礼遇)
(8) 指死——主要用于口语中 。如:见阎王
(9) 听到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东揖 山东隆准公。—— 李白《梁甫吟》
(10) 又如:见说(听说);见话(听说,听讲)
(11) 观察;知道;了解
道在不可见。——《韩非子·主道》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官。——李贺《感讽》
(12) 又如:见几(明察事物细微的倾向);见知(知道);见便(识相;知趣)
(13) 比试;较量 。如:见高低;见阵(交战,对阵);见仗(交战)
名词
(1) 看法,见解
敢陈愚见。——《晋书·王浑传》
(2) 又如:依我之见;政见;我见;各抒己见;各执己见;固执己见;主见
(3) 见识 。如:浅见;偏见;见趣(见识情趣);见短(见识短浅)
助词
(1)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不见保。——《孟子·梁惠王上》
见犯乃死。——《汉书·李广苏建传》
诚恐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悲独见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见笑于人;见笑于人;见重于当时;见执(被捉拿);见罔(被诬陷枉屈);见害(被害);见款(承蒙款待)
(3)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辱问于长者。——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见告;见示;见教
(5) 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如:碰见;闻见;听见
形容词
(1) 现有的 。如:见力(现有的兵力);见子(现有的儿子);见兵(现有的士兵);见卒(现有的士卒)
(2) 明显的 。如:见证;见人(证人)
(3) 〈方〉∶每
贤弟若如此,见常也显你的好处。——《水浒传》
(4) 又如:见常(平常);见年(每年);见天见地(每天);见天见晚(每日每夜)
(5) 另见
xiàn
动词
(1)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见,示也。——《广雅》
见龙在田。——《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
情见力屈。——《汉书·韩信传》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上》
见于孔子——《论语·季氏》
其末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有虹见于玉堂。——《三国演义》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见影(现形;发觉);见得(显得)
(3) 介绍,推荐
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论语·微子》
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形容词
(1) (“现”的古字)
(2) 现有;现成
军无见粮。——《史记》
(3) 又如:见采(可以立即拿出来的赌注);见钱(现钱)
(4) 现在
况且见赌着利物哩,他如何肯让?——《二刻拍案惊奇》
供状人刘玉娘,见年三十五岁。—— 元· 孟汉卿《魔合罗》
(5) 又如:见前(眼前);见年(当年);见世报(当世就受到报应)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心,从叀(
)。本义:仁爱)(2) 同本义
惠,仁也。——《说文》
爱民好与曰惠。柔质慈民曰惠。——《周书·谥法》
分人以财谓之惠。——《孟子》
心省恤人谓之惠。——《贾子道术》
孙讨虏聪明仁惠。——《资治通鉴》
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韩非子·内储说上》
其养民也惠。——《论语·公冶长》
彭有守多惠政。——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惠声(仁爱而有德泽的美名);惠育(用仁心爱德加以养育);惠化(仁爱的教化);惠心(仁慈的心)
(4) 柔顺;顺从
义征不惠。——《史记·司马相如传》
荆南怀惠。——《魏都赋》
(5) 又如:惠音(和谐的乐音;对他人书信的尊称);惠气(和顺之气);惠来(招抚使之归顺)
(6) 通“慧”。聪慧
巧文辩惠则贤。——《国语·晋语九》
先言而后当者,惠也。——《晏子春秋·外篇》
惠者知其不可两守,乃取一焉。——《管子·宙合》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后汉书·孔融传》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7) 又如:惠悟(聪敏);惠美(聪明美丽);惠丽(聪明美丽);惠黠(聪慧)
(8) 美好 。如:惠色(秀美的颜色,色彩);惠问(美好的称誉);惠声(美誉)
(9) 敬词 。如:惠然肯来(函柬用语。表示欢迎光临);惠邮(称人邮寄来件的敬词);惠书(称对方来信的敬词);惠赐(称人所赠的敬词)
名词
(1) 恩惠
小惠未徧。——《左传·庄公十年》
大王加惠。——《战国策·魏策》
君之惠。——《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从君惠而免之。
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韩非子·难二》
(2) 又如:惠渥(深厚的恩泽);惠义(恩义);惠润(恩泽)
(3) 恩爱;宠爱
小人怀惠。——《论语》。苞注:“恩也。”
惠而好我,携手同归。——《诗·邶风·北风》
(4) 古兵器名。三棱矛
二人雀弁,执惠,立于毕命之内。——《书·顾命》
(5) 姓
动词
(1) 惠赠;给予好处
君必惠民而己。——《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2) 又如:惠贶(提到人家馈赠的客气说法);惠鲜(施恩惠给贫困的人);惠而不费(加恩惠给人,而无所浪费损失)
(3) 付账;付款 。如:惠钞(付钱);惠而不费(不用花费钱财,就能得到好处)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fi3 fui5 [海陆丰腔] fui5 [客语拼音字汇] fi4 fui4 [陆丰腔] fui6 [客英字典] fui5 [东莞腔] fui5 [台湾四县腔] fui5 [沙头角腔] fui5 [宝安腔] fu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慧 | 胡桂 | 匣 | 齊合 | 去聲 | 霽 | 合口四等 | 齊 | 蟹 | ghueh/huey | ɣiw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