褙裱
注音
ㄅㄟˋ ㄅ一ㄠˇ
词语释义
(动)用纸或丝织品做衬托,把字画书籍等装潢起来或加以修补:~字画。
词语解释
即裱褙。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那娘子……自家十分得意,叫秀才拿到褙裱店里裱,看见者无不赞嘆。”参见“ 裱褙 ”。
引证解释
⒈ 即裱褙。参见“裱褙”。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六:“那娘子……自家十分得意,叫秀才拿到褙裱店里裱,看见者无不赞嘆。”
褙裱的网络释义
褙裱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古代中国的短外衣 。如:褙子(背子。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始于唐,宋代男女皆穿,因使用和时间的不同,其形式变化甚多);褙褡(无袖的上衣。俗称背心)
动词
把布或纸一层一层地粘在一起 。如:褙裱(裱褙)
英文翻译
paper or cloth pasted toge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bu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oi5 [海陆丰腔] boi5 [梅县腔] poe.5 [台湾四县腔] boi5 [客语拼音字汇] bo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oi5 [海陆丰腔] boi5 [梅县腔] poe.5 [台湾四县腔] boi5 [客语拼音字汇] bo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八隊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背 | 補妹 | 幫 | 灰 | 去聲 | 隊 | 合口一等 | 蟹 | 灰 | puɒi | puaih/puoy |
详细解释
动词
(1) 装潢书画的俗称。用纸、布或丝织物做衬托,衬糊在书画下面把书画等粘糊起来 。如:裱背(装潢字画);裱工(裱褙书画的工匠);裱手(裱褙的技艺)
(2) 用纸糊饰屋子的内部或物件 。如:裱糊店(经营裱糊业的店铺);裱糊匠(以裱糊为业的工人)
英文翻译
to mount maps or scrolls to paste
方言集汇
◎ 粤语:bi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au3 biau5 [客英字典] biau3 [台湾四县腔] biau3 beu3 biau5 [宝安腔] biau3 [梅县腔] biau3 [客语拼音字汇] beu3 bia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au3 biau5 [客英字典] biau3 [台湾四县腔] biau3 beu3 biau5 [宝安腔] biau3 [梅县腔] biau3 [客语拼音字汇] beu3 bi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五笑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裱 | 方廟 | 幫 | 宵B | 去聲 | 嘯 | 開口三等 | 效 | 宵B | pĭɛu | pieuh/py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