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脚

guǒ jiǎo,guǒ jiao [guo jiao,guo jiao]
繁体 裹腳
注音 ㄍㄨㄛˇ ㄐ一ㄠˇ

词语释义

[ guǒ jiǎo ] :

旧时女子缠足。将女孩子的脚用长布条紧紧缠住,使脚骨变成弓形而无法成长。


[ guǒ jiao ] :

指旧时男子穿布袜裹脚,或女子缠足用的长布条。


词语解释

  1. 见“ 裹脚 ”。

  2. 亦作“ 裹脚 ”。缠裹小腿。

    《释名·释衣服》:“幅,所以自偪束,今谓之行縢,言以裹脚可以跳腾轻便也。”

  3. 指旧时女子缠足。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当下揭开门帘进房,只见 王太太 坐在牀沿上裹脚。” 严复 《原强》:“嗟夫!此真非以裹脚为美之智之所与也!”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听说 中国 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参见“ 缠足 ”。

  4. 见“ 裹脚布 ”。

引证解释

⒈ 见“裹脚”。亦作“裹脚”。

⒉ 缠裹小腿。

《释名·释衣服》:“幅,所以自偪束,今谓之行縢,言以裹脚可以跳腾轻便也。”

⒊ 指旧时女子缠足。参见“缠足”。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当下揭开门帘进房,只见王太太坐在牀沿上裹脚。”
严复《原强》:“嗟夫!此真非以裹脚为美之智之所与也!”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

⒋ 见“裹脚布”。

裹脚的国语词典

旧时女子缠足。将女孩子的脚用长布条紧紧缠住,使脚骨变成弓形而无法成长。

裹脚的网络释义

裹脚 (旧时陋习)

  • 裹脚也称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古代妇女缠足起始时间,却始终是一个谜。
  • 考古中发现至今年代最早的,缠足鞋文物为南宋福建福州南宋墓,出土的六双女鞋,长13.3-14厘米,宽4.5-5厘米。
  • 裹脚 (汉语词汇)

  • 在女子年龄尚小时,将其前脚掌翻过来,用布缠裹住,直至女子裹脚成型。
  • 裹脚造句

    妇女的服装也沿袭满人“旗袍”的旧样,宽袍大袖把全身包裹得严严密密,缠足的陋习也依然延续,女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要裹脚。
    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
    好好好个屁,懒婆娘的裹脚,臭长臭长。
    儿子见裹脚的老奶奶走起路来很吃力,好奇的问:为什么要裹脚呀?奶奶说:旧社会都这样。好心的儿子给奶奶支招:奶奶,以后你穿上溜冰鞋走路就快了。
    没有一个该议案的支持者将这裹脚布般的刺激计划本身全部读完。
    裹脚也非常麻烦,勤快的人每天晚上都会取下,洗脚后再裹上去,而一般人,常常会裹着睡觉,难免发臭,于是每次裹脚,也要先吹一层白酒,然后再裹上去。
    又统领、营、哨各官及营务处,时有亲戚、家属、故旧携带茶、烟、包头、裹脚、布匹等类到营散发勇丁,利市三倍,不受则胁以威。
    同时,他又从剩下的那条毯子上撕下几条,用来裹脚。
    超高的高跟鞋是非常不适用的,鉴于他们对脚部的损伤,可谓为古代的裹脚布。
    他齐膝盖撕下了两截裤腿,用来裹脚。
    你问我爱你有多长,我的爱就像裹脚布,韵味悠长;你问我爱你有多真,我的爱就像验钞机,防伪辨真。欢迎深入了解,我是否情深意切。
    如此这般,若不加以防备,就会落入写手圈套,其结果就像“墙上芦苇”“山间竹笋”“懒婆娘的裹脚布”,成为向不良文风“开炮”的对象。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的爱就像女人心,深不见底,你问我爱你有多长,我的爱就像裹脚布,韵味悠长,你问我爱你有多真,我的爱就像验钞机,防伪辨真,欢迎你深入了解,我对你是否情深。
    也许因为她实在太实心眼儿了吧,很多满头珠翠的富家太太听过她的宣讲后,决定加入天足会,松开裹脚布。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也许因为她实在太实心眼儿了吧,很多满头珠翠的富家太太听过她的宣讲后,决定松开裹脚布。
    剩下的毯子已经有一半做了裹脚布。
    面面俱到、穿靴戴帽,生怕漏掉什么,其结果就像“墙上芦苇”“山间竹笋”“懒婆娘的裹脚布”,成为向不良文风“开炮”的对象。
    霍天易欣喜若狂,这么好的事砸自己头上了,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王大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啊……
    见青儿脚痛,他二话没说,蹲下身子,让青儿坐在腿上,脱掉她脚上泥泞的绣鞋,三下两下扯掉了裹脚布。

    汉字详情

    guǒ [guo]
    部首: 225
    笔画: 14
    五笔: YJS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YWDV
    四角: 007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衣,果声。本义:包,缠)

    (2) 同本义

    裹,缠也。——《说文》

    朱三百,裹。——《穆天子传》

    富之以国裹。——《管子·君臣》。注:“谓财货所苞裹而藏也。”

    无不裹也。——《吕氏春秋·本生》。注:“犹囊也。”

    绿叶紫裹。——宋玉《高唐赋》

    濯颖散裹。——郭璞《江赋》

    乃取蒙冲头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资治通鉴》

    伤者手为裹创,死者厚棺殓,酹醊而哭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裹束(包裹束缚);裹足(包裹足部。亦作“果足”:盘缠,盘费);裹革(马革裹尸)

    (4) 携带

    吾闻开元中,下天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 唐· 孙樵《书褒城驿壁》

    (5) 又如:裹粮策马(携带粮食,鞭赶马匹。形容忠义之士踊跃参军的情景);裹持(包裹挟持,犹携带)

    (6) 停止

    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秦· 李斯《谏逐客书》

    (7) 又如:裹足(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裹足不前(缠住脚不前进。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

    (8) 包罗;笼罩 。如:裹合(纠合;聚集);裹掖(包围);裹抹(遮掩)

    英文翻译

    wrap, bind; encircle, confine

    方言集汇

    ◎ 粤语:gwo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o3 [客英字典] kwo3 go3 [海陆丰腔] go3 [东莞腔] go3 [梅县腔] gwo3 [客语拼音字汇] go3 guo3 [宝安腔] go3
    ◎ 潮州话:l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火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kuɑkuax/kuaa
    jiǎo,jué [jiao,jue]
    部首: 444
    笔画: 11
    五笔: EFCB
    仓颉: BGIL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jiǎo

    名词

    (1) (形声。从肉,却声。本义:胫,小腿)

    (2) 同本义

    脚,胫也。——《说文》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

    (3) 又如:脚膀(指小腿);脚胫(小腿);腿杆(方言。腿)

    (4) 足的别称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脚著谢公屐。——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又如:脚炉(烘脚的小铜炉);脚踏(炕前供垫脚用的矮凳);脚踪(足迹);脚驴(供人雇用骑行的驴子)

    (6) 某物的底座(作为它的支承部件)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又如:根脚;杯脚;山脚;墙脚;脚灯;脚底下人

    (8) 残渣,即最后留下的渣滓 。如:茶脚;酒脚

    (9) 脚步 。如:脚头(脚步,行动)

    (10) 担任传递或运输的人 。如:脚家(脚夫);脚子(旧时对搬运工人的蔑称);脚户(脚夫);脚步钱(跑腿钱);脚费(脚钱);脚乘(运载工具,如舟车骡马等;指搬运费)

    (11) 帮手

    我又不能自去,少不得要他作脚。——《红楼梦》

    (12) 末端 。如:脚舰(系在战船尾部备用的小船);太阳光线的末端叫日脚

    jué

    名词

    (1)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崛,山短高也。——《说文》

    崛,特立也。——《埤苍》

    神明崛其特起。——张衡《西京赋》

    洪台崛其独出兮。——《文选·扬雄·甘泉赋》

    (2) 又如:脚儿(也作“角儿”、“脚色”);脚色(出身履历;演员;人物)

    (3) 另见 jiǎo

    英文翻译

    leg, foot; base, leg, found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oek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ok7 [客英字典] giok7 [台湾四县腔] giok7 ka2 [梅县腔] giok7 [海陆丰腔] giok7 ka2 [宝安腔] giok7 [陆丰腔] giok7 [东莞腔] gi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勺藥開入聲開口三等kiakkĭ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