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侵略者

bèi qīn lüè zhě [ bei qin lüe zhe]
注音 ㄅㄟˋ ㄑ一ㄣ ㄌㄩㄝˋ ㄓㄜˇ

词语释义

被侵略者 bèiqīnlüèzhě

(1) 受到外来侵略的受害者

victim of aggression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victim of aggression]受到外来侵略的受害者 【词语】:被侵略者

被侵略者的网络释义

被侵略者

  • .受到外来侵略的受害者
  • 【词语】:被侵略者
  • 被侵略者造句

    村民被侵略者逼得走投无路。
    颐和园被侵略者抢劫一空。他们窃走了一切珍宝并毁坏了建筑。
    既然维京的同伴中还有一个没被侵略者控制,请谨慎地使用年轻的戴尔菲科。
    我们不能不怀疑这样的措词会模糊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的区别。
    无论世界上发生什么样的冲突,她们总是站在正义与被侵略者一边,反对暴力与侵略。
    姑娘在她爹和奶奶被侵略者杀害后仍然表现得很坚强。
    他们永远都不会被侵略者征服。
    村民们被侵略者逼得走投无路。
    范沃尔弗伦断定,战后日本认为这场战争不是侵略者施加于被侵略者之上的有意识的抉择:一个没有人性的机构造成了日本的痛苦。
    蝶衣一瞥满桌生肉。只清傲浅笑。"中国老百姓,倒是不惯把鱼呀肉呀,生生吃掉。",生生吃掉。被侵略者全是侵略者刀下的鱼肉。
    第二,中国曾被侵略者占领和统治,但从未占领和统治过其他国家和民族。
    我们都知道应该“忘记过去”共创未来,但是只有让曾经的侵略者和被侵略者携起手来才可能实现。
    看到被侵略者洗劫后的村庄,真使人房谋杜断,一股复仇的怒火不由得从我心底燃烧起来。
    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面前停留;应该继续前进。
    那些国家采取措施是为了保护其经济利益,恢复被侵略者践踏的权利。
    马拉松战役的出名不仅是因为被侵略者获得了胜利,还因为它有一段有关勇气和献身精神的传奇故事。

    汉字详情

    bèi,pī [bei,pi]
    部首: 525
    笔画: 10
    五笔: PUH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LDHE
    四角: 342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皮声。本义:睡眠时用以覆体的夹被;被子)

    (2) 同本义

    被,寝衣,长一身有半。——《说文》

    翡翠珠被。——《楚辞·招魂》

    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史记·货殖列传·序》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棉被;夹被;毛巾被;被窝(覆以棉被,容人安睡的地方);被卧(睡眠用的被子)

    (4) 表面

    动词

    (1) 被覆;遮盖

    被袗衣。——《孟子·尽心下》

    被练三千。——《左传·襄公三年》。疏:“被是被覆衣着之名。”

    皋兰被径兮。——《楚辞·招魂》

    乃祖吾离被苫盖。——《左传·襄公十四年》

    凝霜被野草。——三国魏· 阮籍《咏怀》

    如被冰雪。——《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被体(涂满全体);被覆(覆盖,掩蔽;亦专指覆盖在地面的草木等自然物)

    (3) 蒙受,遭受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寡人不详,被于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

    禹、 汤被之矣。—— 汉· 贾谊《论积贮疏》

    (4) 又如:被水(遭水灾);被命(奉命;受命)

    (5) 及;到达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书·禹贡》

    (6) 又如:被及(延及,广及)

    (7) 加;施加

    允恭克让,光被四表(四海之外)。——《书·尧典》

    介词

    (1) 表示被动:叫;让

    妆成每被秋娘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幸借天降大雨,房屋未被火烧。——《广州军务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又如:芦花被微风吹起;歌本儿被人借走了

    (3) 另见

    英文翻译

    passive indicator 'by'; bed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bei6 pei1 pe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1 pi3 [陆丰腔] pi1 [沙头角腔] bi1 bi5 pi1 [客语拼音字汇] pi1 pi4 [台湾四县腔] pi1 pi3 [客英字典] pi1 pi3 [宝安腔] pi1 [梅县腔] pi1 pi5 [东莞腔] p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皮彼支B開上聲開口三等支Bbʰĭebiex/byee
    qīn [qin]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VP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SME
    四角: 27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人,手(又)拿扫帚,一步一步地扫地。本义:渐进)

    (2) 同本义

    侵,渐进也。——《说文》

    侵淫谿谷。——宋玉《风赋》

    侵淫促节。——司马相如《上林赋》。注:“渐进之貌。”

    (3) 又如:侵润(逐渐发展);侵寻(渐进);侵淫(渐进的样子);侵寻(范围逐渐扩大)

    (4) 侵犯:进攻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袭侵之事。——《国语·晋语》。注:“无钟鼓曰侵。”

    觕者曰侵,精者曰伐。——《公羊传·庄公十年》

    苞人民、殴牛马曰侵。——《谷梁传·隐公五年》

    项子牛三侵 鲁地。——《墨子·鲁问》

    韩魏相与争侵地。——《庄子·让王》

    侵之愈急。——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自海入侵。——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入侵(敌军侵入国境);侵官暴国(侵犯他人职守,欺侮当今国君);侵傍(侵谤。侵犯);侵陵(侵犯欺凌);侵克(侵占克扣);侵匿(侵占吞没);侵田(侵占的田地);侵斥(侵占);侵用(非法占用公物或他人之物);侵并(侵占兼并);侵耗(侵吞克扣);侵匿(侵吞,侵没);侵抄(侵害掠夺);侵苦(侵害受苦);侵冒(侵害,侵犯)

    (6) 侵蚀

    加以风雨稍侵,渐致亏坠。——李百药《北齐书》

    (7) 侵凌

    侵,凌也。——《广雅》

    六伐既侵。——《书·大传三》

    无相侵渎。——《国语·楚语下》

    义不侵为然诺者也。——《汉书·除馀传》

    (8) 如:侵轧(侵凌排挤,倾轧);侵虐(侵凌残害);侵冤(侵凌,使之受冤枉);侵慢(欺凌轻慢)

    (9) 临近,到

    隔夜相期侵早发。——方千《采莲》

    (10) 又如:侵晚(入夜);侵明(天刚亮);侵晓(拂晓);侵早(凌晨)

    (11) 通“寝。止息

    下情上而道止,谓之寝。——《管子·明法》

    副词

    逐渐

    侵寻于泰山矣。——《史记·孝武纪》。晋灼曰:“遂往之意也。 小颜曰:“渐染之义。”

    形容词

    通“寝”。容貌丑陋

    蚡为人貌侵。——《汉书·田蚡传》

    英文翻译

    invade, encroach upon, raid

    方言集汇

    ◎ 粤语:cam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im1 [东莞腔] cim1 [梅县腔] cim1 cim5 [台湾四县腔] cim1 [海陆丰腔] cim1 [宝安腔] cim1 [客语拼音字汇] q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七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tsʰĭĕmchim/cim
    部首: 521
    笔画: 11
    五笔: LTKG

    英文翻译

    approximately, roughly; outline
    zhě [zhe]
    部首: 418
    笔画: 8
    五笔: FTJF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KA
    四角: 44600

    详细解释

    代词

    (1)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2) 同本义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五代· 王衍《醉妆词》

    (3) 又如:者回(这回);者般(这般);者流(犹言这个流派);者番(这番;这次);者里(这里);者个(这个);者边(这边)

    (4)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5) 指代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读书者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后死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 指代事或物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7) 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

    二者不可得兼。——《孟子·梁惠王上》

    助词

    (1) 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礼记》

    (2)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3)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语气助词,表提顿。)——《列子·汤问》

    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4) 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5) 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老子》

    (6) 表示祈使语气

    琴童接下马者!——《西厢记》

    (7) 表示商榷

    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 周之文致,用 夏之忠者。——《汉书》

    (8) 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史记》

    (9) “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形容词

    (1) 轻狂

    一时甜如蜜,一时辣如椒,没定准的冤家也,看你者到何时了?——明· 冯梦龙《桂枝儿·者妓》

    (2) 虚假,不老实

    今以称人之不老实者曰“者”。——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

    娼妓之家,讳“者、扯、丐、漏、走”五个字。——《水浒传》

    (3) 通“诸”( zhū)。众多

    相总要者官谋士。——《管子·君臣上》

    天下遇,者监和。——《管子·五行》

    者生无易由言。——《盐铁论·散不足》

    名词

    假借,借口

    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了你和我哩!——《西游记》

    英文翻译

    that which; he who; those who

    方言集汇

    ◎ 粤语:ze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3 [宝安腔] za3 [台湾四县腔] za3 [客英字典] zha3 [海陆丰腔] zha3 [陆丰腔] zha3 [东莞腔] za3 [梅县腔] zha3 [客语拼音字汇] za3
    ◎ 潮州话:zi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也麻三開上聲開口三等tɕĭacjax/tj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