衿肘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比喻近旁。
《新唐书·苑君璋传》:“今粮尽众携,不即决,恐衿肘变生, 孝政 不忍见祸之酷也。”
谓衣襟与袖子。
宋 刘克庄 《念奴娇》词:“彷彿 曾子 当年,商歌满屋,衣不完衿肘。”自注:“ 曾子 捉衿而肘见。”
引证解释
⒈ 比喻近旁。
引《新唐书·苑君璋传》:“今粮尽众携,不即决,恐衿肘变生, 孝政不忍见祸之酷也。”
⒉ 谓衣襟与袖子。
引宋刘克庄《念奴娇》词:“彷彿曾子当年,商歌满屋,衣不完衿肘。”
自注:“曾子捉衿而肘见。”
衿肘的网络释义
衿肘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今声。本义:古代衣服的交领)
(2) 同本义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落衿袖间。——《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青衿(青领);衿喉(衣领和咽喉。比喻险要之地);衿褵(衿襘。施衿结褵。古代女子出嫁时,由母亲将佩巾系上女儿领衿的一种礼节)
(4) 衣下两旁掩裳际处 。如:衿带(衣带。比喻形势险要之地);衿肘(衣襟与袖子);衿袖(衿与袖相连,用以比喻亲密的友谊)
(5) 胸怀 。如:衿曲(心怀,衷曲);衿抱(怀抱);衿契(情意相投的朋友)
(6) 专指古代读书人穿的衣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郑风》。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7) 秀才
合城绅衿都来吊唁。——《儒林外史》
动词
(1) 结上带子,以带束衣
皆衿甲面缚。——《左传》
(2) 又如:衿甲(穿着盔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m1 gim 1 [宝安腔] kim1 gim1 [台湾四县腔] kim1 gim 1 [客英字典] kim1 [客语拼音字汇] gim1 [梅县腔] kim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金 | 居吟 | 見 | 侵B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深 | 侵B | kĭĕm | kim/ky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肉从寸,寸,腕下“寸口”部位。点明肘所在的范围。本义:上下臂相接处可以弯曲的部位)同本义
肘,臂节也。——《说文》
(2) 肘者,肱与臂相接处。
反诎之,及肘。——《礼记·深衣》。注:“肘或为腕。”
俄而柳生其左肘。——《庄子·至乐》
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左传》
(3) 又如:肘膊(手臂。比喻得力的助手);肘弯(肘关节部位);肘翼(胳膊肘和羽翼,比喻切近之地);肘臂(臂膀。比喻亲信;爪牙);肘腕(肘关节向里凹下去的地方);肘行(以肘前行,表示畏服);肘行膝步(匍匐前行,表示虔诚或哀戚)
动词
(1) 用肘触人示意;拉住肘部
柴俯不对,女肘之, 柴始强颜笑。——《聊斋志异》
(2) 又如:肘掣(拉住胳膊。比喻牵制或留难);肘足(以肘触肘,以足蹑足。比喻暗中示意,互结其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u5 [宝安腔] ziu3 [台湾四县腔] ziu3 [客语拼音字汇] jiu3 [海陆丰腔] ziu3 [客英字典] ziu3 [梅县腔] ziu3 [东莞腔] zi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肘 | 陟柳 | 知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triux/tiov | ţ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