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桁

yī héng [ yi heng]
注音 一 ㄏㄥˊ

词语释义

犹衣架,挂衣服的横木。

词语解释

  1. 犹衣架,挂衣服的横木。

    唐 岑参 《山房春事》诗之一:“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牀。” 宋 黄庭坚 《贾天锡惠宝薰乞诗予作诗报之》:“床帷夜气馥,衣桁晚烟凝。”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寻梦》:“侍香闺起早,睡意阑珊:衣桁前,妆阁畔,画屏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博罗韩氏女》:“ 明 末 广州 乱后,有 周生 者,市得一袴,丹縠鲜好,置牀侧衣桁上。”

引证解释

⒈ 犹衣架,挂衣服的横木。

唐岑参《山房春事》诗之一:“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牀。”
宋黄庭坚《贾天锡惠宝薰乞诗予作诗报之》:“床帷夜气馥,衣桁晚烟凝。”
明汤显祖《牡丹亭·寻梦》:“侍香闺起早,睡意阑珊:衣桁前,妆阁畔,画屏间。”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一·博罗韩氏女》:“明末广州乱后,有周生者,市得一袴,丹縠鲜好,置牀侧衣桁上。”

衣桁的网络释义

衣桁

  • 衣桁又称衣架,挂衣服的横木。衣桁最早式样无闻。目下只《高逸图》近晋式,赵城明应灵王殿壁画、白沙壁画、石家庄壁画上反映属宋式。上面衡木两头略微昂起如唐式卷草,也有可能古代或作成龙首,如钟磬笋业架子式样,下用双凤作承。衣桁可照需要调动位置。明代衣桁俗称衣架。
  • 汉字详情

    yī,yì [yi,yi]
    部首: 623
    笔画: 6
    五笔: YE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V
    四角: 0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 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3)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4) 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无衣》

    无衣无褐。——《诗·邶风·七月》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礼记》

    (5) 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带(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体);衣巾寄学(以士子的身份就学);衣袄(军服);衣饭(借指谋生的职业、技能)

    (6) 器物的外罩 。如:衣甲(铠甲);衣车(前后有遮蔽的车子);弓衣;剑衣;衣袍(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7) 指胞衣 。如:衣胞符药(用胎盘做成的药物);衣包(胞衣,胎盘和胎膜)

    (8) 涂层 。如:糖衣;防护衣

    (9) 膜,薄软柔韧的片、张或层 。如:花生衣

    (10) 另见

    动词

    (1) 穿衣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衣褐。

    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衣帛(穿丝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

    (3) 遮盖;包扎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易·系辞下》

    裂裳衣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衣被海内(给全国都带来好处);衣饰(掩饰);衣覆(覆盖)

    (5) 依靠。后作“依”

    (6) 另见

    英文翻译

    clothes, clothing; cover, skin

    方言集汇

    ◎ 粤语:ji1 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1 [宝安腔] ji1 [台湾四县腔] ji1 [陆丰腔] ji1 [海陆丰腔] r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yi4 [客英字典] ji1 [梅县腔] j1 j5
    ◎ 潮州话:i1 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希微開平聲開口三等ʔĭəiqioi/ioi
    héng,háng [heng,hang]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TFH
    五行:
    仓颉: DHON
    四角: 41921

    详细解释

    háng

    名词

    (1) 古代用于加在囚犯颈部的一种木刑具 。如:桁杨刀锯(各种刑具)

    (2) 浮桥 。如:桁渡(渡桥)

    (3) 另见 héng

    héng

    名词

    (1) 梁上或门框、窗框等上的横木

    屋桁,屋横木也。——《玉篇》

    桁梧复叠。——《文选·曹植·洛神赋》。注:“桁,梁上所施也。”

    (2) 又如:桁架

    (3) 葬具。长而矮的木几,用来摆设陪葬的明器,埋入圹内

    皆木桁,久之。——《礼仪》

    (4) 另见 háng

    英文翻译

    cross-beams of roof

    方言集汇

    ◎ 粤语:haang4 hang4 hong4 hong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ang2 [客英字典] hang2 [宝安腔] hang2 [梅县腔] hang2 en5 [陆丰腔] hang3 [客语拼音字汇] hang2 [海陆丰腔] hang2
    ◎ 潮州话:hêng5 hang5(hêng hâ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ɣɑŋghang/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