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巷议

jiē tán xiàng yì [ jie tan xiang yi]
繁体 街談巷議
注音 ㄐ一ㄝ ㄊㄢˊ ㄒ一ㄤˋ 一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街谈巷议 jiētán-xiàngyì

(1) 在大街小巷里的交谈和议论

把谣言只当作街谈巷议而置若罔闻
street gossip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汉 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

成语辨析

巷;不能写作“港”;议;不能写作“义”。

成语用法

街谈巷议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民间的舆论。

引证解释

⒈ 街巷中的谈说议论,即民间的舆论。

汉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
唐刘知几《史通·采撰》:“故作者恶道听涂説之违理,街谈巷议之损实。”
沙汀《困兽记》二五:“太阳已经落土,汤圆担子已经上了街了,虽然始终没有盼望到张贵,街谈巷议中,却也没有任何有关吴楣的闲话,于是田畴离开茶馆,放放心心回家里去。”
亦作“街谈巷语”、“街谈巷説”、“街谈巷谚”、“街谭巷议”。 《汉书·艺文志》:“小説家者流,盖出於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説者之所造也。”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夫街谈巷説,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清昭槤《啸亭杂录·松相公好理学》:“公於召见时,凡民间隐情,街谈巷谚,无不率口而出,毫无隐忌,故人多尼之。”
清龚自珍《对策》:“不农者,亦无街谭巷议,以转移执事为常业者也。”
亦省作“街谈”。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尸佼兼总於杂术,《青史》曲缀以街谈。”

⒉ 在街巷中谈说议论,形容议论纷纷。

《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只听见过路人风里言,风里语。多交头接耳,街谈巷议。”
吴玉章《辛亥革命·重庆军政府的军事裁判会》:“我到重庆的时候,正碰到这种情形,当时重庆到处街谈巷议,人心惶惶不安。”

街谈巷议的国语词典

大街小巷中的议论、传言。《文选.张衡.西京赋》:「辩论之士,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厘。」《老残游记.第二回》:「一路行来,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也作「里谈巷议」、「街头巷语」、「街谈巷说」、「街谈巷语」。

街谈巷议的网络释义

街谈巷议

  • 街谈巷议,汉语成语。
  • 拼音 jiē tán xiàng yì
  • 近义词 众说纷纭、交头接耳
  • 释义 :1、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2、在街巷中谈说议论,形容议论纷纷。
  • 街谈巷议的翻译

    日语: 世間(せけん)のうわさばなし,世間のとりざた
    俄语: уличные толки

    街谈巷议造句

    在汽车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的日子里。
    来到小镇,记者接触到各方面的人,也听到了许多街谈巷议。
    英国皇室成员的感情生活,一向是民眾街谈巷议的话题。
    这个重大案件发生后,街谈巷议都以此为焦点。
    选举期间,任何小道消息都可能改变街谈巷议的走向,从而左右选情的趋势。
    口耳相传的街谈巷议,往往成为小说家的写作素材。
    街谈巷议,往往成为小说家写作的素材。
    那些街谈巷议,你也相信?
    这个消息在街谈巷议中以讹传讹,让当事人错愕不已。
    英国皇室成员的感情生活,一向是民众街谈巷议的话题。
    一路行来,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
    新闻记者要重视街谈巷议,但不能无条件相信,必须经过深入的采访,才能作为新闻加以报道。
    这些街谈巷议未必可靠,不值得去深入探讨。
    选举期间,任何小防消息都可能改变街谈巷议的走向,从而左右选情的趋势。
    这种无所根据的街谈巷议听听就算了,你可千万别信以为真。
    一时间,街谈巷议,人心惶惶,无不与此事有关。
    "我不想让她接触那些流言蜚语,"就好像街谈巷议是麻疹,我会传染上似的。
    最近纽约舞台上出现裸体的事情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
    若其五县游丽辩论之士,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厘,擘肌分理。
    一时成了街谈巷议的热点新闻,墨城市民们纷纷感叹此君奇大的“胃口”。

    汉字详情

    jiē [jie]
    部首: 617
    笔画: 12
    五笔: TFFH
    五行:
    仓颉: HOGGN
    四角: 21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行,圭声。“街”,小篆象纵横相交的十字路。本义:四路相通的大道)

    (2) 城市的大道,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通常指开设商店的区段

    街,四通道也。——《说文》

    街,交道也。——《三苍》

    街衢相经。——张衡《西京赋》

    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韩非子·内储说上》

    街谈巷议。——张衡《西京赋》

    适通渠公之街。——《庄子·徐无鬼》

    六多所以街天地也。——《管子·五行志》。注:“街犹阴阳多也。”

    (3) 又如:大街小巷;街市(街巷;市井);街鼓(街上报更的鼓);街基(街直。台阶);街道厅(清代管理京城道路、沟渠的衙门);街官(街使。负责巡察市街的官员);街卒(古时负责清扫道路的人)

    (4) 市集

    公孙枝徙,自敷于街。——《吕氏春秋·不苟》

    (5) 又如:街店(街市上的店铺);街面上(市面);街景(街市的景象);街肆(街市店铺);街滑子(街溜子。方言。指游荡街衢、不务正业的奸滑之徒);街镇(市镇)

    (6) 径路

    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灵枢经》

    此肾之街也。——《素问·热穴论》

    英文翻译

    street, road, thoroughfare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i1 [东莞腔] gai1 [海陆丰腔] gai1 [陆丰腔] gai1 [台湾四县腔] kie1 gai1 [宝安腔] gai1 [客英字典] gai1 kiai1 ge1 [梅县腔] ke.1 gai1 giai1 [客语拼音字汇] gai1 gai1 giai1 gie1 gie1
    ◎ 潮州话:g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三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膎佳開平聲開口二等kaikre/kae
    tán [tan]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OO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FF
    四角: 39789

    详细解释

    名词

    所说的话,言论 。如:奇谈(令人奇怪的言论);言谈(谈话的内容和态度);谈交(言谈之交);谈功(言谈的功夫)

    英文翻译

    talk; conversation;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taam4

    宋本广韵

    xiàng,hàng [xiang,hang]
    部首: 333
    笔画: 9
    五笔: AWNB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CRU
    四角: 44717

    详细解释

    hàng

    名词

    (1) 矿坑里的通道 。如:平巷;煤巷;风巷

    (2) 另见 xiàng

    xiàng

    名词

    (1) 同本义。直为街,曲为巷;大者为街,小者为巷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往。——辛弃疾《永遇乐》

    深巷中犬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巷哭声相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巷口(里弄的出入口);巷言,巷议(于里巷中议论是非)

    (3) 住宅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4) 另见 hàng

    英文翻译

    alley, lane

    方言集汇

    ◎ 粤语:hong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ong6 [客英字典] hong5 [客语拼音字汇] hong4 [梅县腔] hong3 [台湾四县腔] hong5 [沙头角腔] hong5 [宝安腔] hong3 [陆丰腔] hong6 [东莞腔] h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絳去聲開口二等ɣɔŋghrungh/heonq
    [yi]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Y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IK
    四角: 347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2) 同本义

    议,语也。——《说文》

    议,谋也。——《广雅》。按,谓论事之宜。

    唯酒食是议。——《诗·小雅·斯干》

    法而不议。——《荀子·王制》

    赵王悉召群臣议。——《史记》

    (3) 又如:议计(商议合计);议妥(商量妥当);议婚(商谈联姻之事)

    (4) 评议是非

    议论证据古今。——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5) 又如:议勋(评议功勋);议语(谈论)

    (6) 选择

    乃议侑于宾。——《仪礼·有司彻》。注:“犹择也。”

    (7) 又如:议才(选拔人才)

    (8) 议处;议罪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司马迁《报任安书》

    (9) 又如:议状(论罪定刑的文书);议处(清制对有过失的官吏,交吏部拟定处罚办法);议惩(评议罪刑给予惩处);议刑(议罪以定刑)

    (10) 议论,特指议论政事

    故圣人议多少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

    大功言而不议。——《礼记·闲传》

    (11) 通“仪”( )。忖度

    议之而后动。——《易·系辞上》

    昔先王议事以制。——《国语·郑语》。王引之云:“议,读为仪。”

    博学不可使议世。——《墨子·非儒》。王念孙云:“仪,议古字通。”

    名词

    (1) 意见、看法、判断或评价

    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资治通鉴》

    (2) 又如:议计(意见和计策);议论风生(比喻能言善道,语辞生动有味)

    英文翻译

    consult, talk over, discuss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ji6

    宋本广韵

    街谈巷议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