蝠蛇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即蝮蛇。
《后汉书·崔琦传》:“蝠蛇其心,纵毒不辜。” 李贤 注:“此当作‘蝮’,音芳福反。”参见“ 蝮蛇 ”。
引证解释
⒈ 即蝮蛇。参见“蝮蛇”。
引《后汉书·崔琦传》:“蝠蛇其心,纵毒不辜。”
李贤注:“此当作‘蝮’,音芳福反。”
蝠蛇的网络释义
蝠蛇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蝙蝠
蝙蝠,服翼也。从虫,畐声。——《说文》
蝙蝠伏匿,故夜食。——《孝经·援神契》。按,形绝类鼠,肉翅与足相连,夜捉蚊蚋食之,俗言老鼠所化也。
燕避戊巳,蝠伏庚申。——《续博物志》
(2) 泛指所有属于翼手目的许多种哺乳动物,尤指哺乳类中唯一真正能飞的动物
(3) 通“蝮”(
)。毒蛇,通称蝮蛇,多居湿地蝠蛇其心,纵毒不辜。——《后汉书·崔琦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t8 pet8 fuk7 buk7 [宝安腔] fuk7 [台湾四县腔] pit8 pet8 fuk7 buk7 [陆丰腔] fuk7 [梅县腔] fuk7 pet8 pit8 [客英字典] fuk7 [东莞腔] fuk7 [客语拼音字汇] fug5 pid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福 | 方六 | 幫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東 | 通 | piuk | pĭuk |
详细解释
shé
名词
(1) (形声。从虫,它声。本写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义:一种爬行动物)
(2) 同本义
蛇,它或从虫。——《说文》
蛇乘龙。——《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蛇,元武之宿,虚危之星。”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国语·吴语》。注:“虺小蛇大也。
龙蛇之孽。——《洪紀·五行志》。注:“蛇龙之类也。”
龙首其中蛇交。——《仪礼·乡射礼记》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蛇豕(比喻贪婪残暴的人);蛇虺(喻指阴狠毒辣的人);蛇食(像蛇吃东西一般地吞食);蛇蜕(蛇所脱下的皮);蛇解(即蛇脱皮);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蛇盘鬼附(比喻相互勾结);蛇蟠蚓结(比喻互相勾结);蛇心佛口(喻指假冒伪善、内心狠毒而表面和善);蛇雀之报(自述感恩图报的词语。即视己为蛇、雀而报恩)
(4) 象征国君、君子等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左传》
(5)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 。如:蛇年(即巳年)
形容词
(1) 形状像蛇的;似蛇状的 。如:蛇弓(弓名);蛇丹(中医病名。皮肤上潮红疱疹簇集,形成带状如蛇,因名蛇丹);蛇矛(古兵器名。状如蛇的长矛)
(2) 另见
yí
(1) ——见“委蛇”(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a2 ji2 [梅县腔] sha2 [海陆丰腔] sha2 ri2 [东莞腔] sa2 [沙头角腔] sa2 [陆丰腔] sha3 [客英字典] sha2 ji5 [宝安腔] sa2 [客语拼音字汇] sa2 y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移 | 弋支 | 以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支A | jĭe | j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