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ㄎㄜ ㄉㄡ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蝌蚪
(1) 蛙或蟾的幼虫。如:蝌蚪书(古文字体的一种。笔画多,头大尾小,形如蝌蚪,故称);蝌蚪文字(又叫蝌蚪篆文、蝌蚪鸟迹。即指蝌蚪书)
英
词语解释
亦作“ 蝌斗 ”。蛙或蟾蜍的幼虫。
《南史·文学传·卞彬》:“蝌斗唯唯,羣浮闇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蝌蚪》:“蝌蚪生水中,虾蟇,青鼃之子也……蝌蚪状如河豚,头圆,身上青黑色,始出有尾无足,稍大则足生尾脱。” 清 陈维崧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词:“晴髻离离, 太行 山势如蝌蚪。”
指蝌蚪书。
宋 苏轼 《凤翔八观·石鼓歌》:“忆昔 周宣 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 元 谢应芳 《怀詹国远》诗:“蝌蚪残书补未全,斋居一榻坐来穿。”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二》:“ 孔 壁既彰,蝌斗煌煌,匪 籀 而 仓 ,盖宪章者 文 武 ,而匪宪章 宣王 ,史之小罪三。”参见“ 蝌蚪书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蝌斗”。
⒉ 蛙或蟾蜍的幼虫。
引《南史·文学传·卞彬》:“蝌斗唯唯,羣浮闇水。”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蝌蚪》:“蝌蚪生水中,虾蟇,青鼃之子也……蝌蚪状如河豚,头圆,身上青黑色,始出有尾无足,稍大则足生尾脱。”
清陈维崧《点绛唇·夜宿临洺驿》词:“晴髻离离, 太行山势如蝌蚪。”
⒊ 指蝌蚪书。参见“蝌蚪书”。
引宋苏轼《凤翔八观·石鼓歌》:“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
元谢应芳《怀詹国远》诗:“蝌蚪残书补未全,斋居一榻坐来穿。”
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孔壁既彰,蝌斗煌煌,匪籀而仓,盖宪章者文武,而匪宪章宣王,史之小罪三。”
蝌蚪的国语词典
蛙或蟾蜍的水生幼体。背面黄褐色或黑色,体椭圆,尾大而侧扁。大多为草食。成长时先生后肢,寻生前肢,尾渐缩小至不留痕迹,最后变成蛙或蟾蜍。
蝌蚪的网络释义
蝌蚪 (蛙、蟾蜍的幼体)
蝌蚪的翻译
英语:
tadpole, CL:
德语:
Kaulquappe (S)
法语:
têtard
蝌蚪造句
我的蝌蚪很听话,妹妹的蝌蚪却和她一样好动。
蝌蚪水中一大片,谁知春来悄无声。
水里有好多蝌蚪在游来游去,快看。
好像只只花蝌蚪,跟着个个小朋友。
小朋友,一松手,蝌蚪就向天空走。
爹给了她一张票,蝌蚪终于拿到了一个棒棒糖,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谷口危坐四壁观,何殊蠹简蝌蚪漆。
哼,还不认账?即便三嫂子身体里有小蝌蚪,你小子又没有火眼金睛,如何能看得见?还给老子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说有三只!怎么就不是三十只三百只呢?
沉默是金,固然不错;会哭的孩多吃糖,也是事实。所谓成熟是从蝌蚪变成青蛙,而不是从小蝌蚪变成大蝌蚪。不打小孩日,愿你多吃糖、变青蛙,小蝌蚪。
三只小蝌蚪到饭店吃饭,服务员端上一盘红烧牛蛙,小蝌蚪抱在一起伤心的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我就会变成它……”预祝儿童节快乐!
青蛙总忘记自己从前是蝌蚪。
全音符像鸡蛋,二分音符像高尔夫球拍,四分音符像小蝌蚪。
沿着公路上山,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在清澈见底的溪水中,有时还能看到活泼可爱生机勃勃的小蝌蚪呢!
沉默是金,固然不错;会哭的孩多吃糖,也是事实。所谓成熟是从蝌蚪变成青蛙,而不是从小蝌蚪变成大蝌蚪。今天是你的成熟日,祝福你青蛙,生日快乐!
听信江湖“偏方”,生吞活蛙或生蝌蚪或蛇胆求“治病保健”,或是直接敷青蛙肉等土方法消肿,都可能使虫卵通过伤口进入人体。
它们把卵产在猪笼草内。蝌蚪在猪笼草内由雨水聚集而成的小水池中生活。
夏莺千啭之后,小蝌蚪已成了妈妈,浓霭迷岸草里,该满耳蛙声正夕阳,或黄昏烟雨乱蛙声了。
蝌蚪拳身薤叶披,鸞飘凤泊拏虎螭。
六一儿童节到了,三只蝌蚪去一家五星级宾馆吃饭,第一道菜的名字叫“爆炒田鸡”,三只蝌蚪抱在一起唱: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我就变成了它。
燕子在青春的枝柯间跳跃,蝌蚪在清澈的溪水中游弋,蒲公英在广阔的大地上发芽,马车带着春天的希望奔向幸福的远方,而我期待这个季节你是嗅着暖暖的幸福回家的人。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tadpole
方言集汇
◎ 粤语:fo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o1 [客英字典] ko1 [台湾四县腔] ko1 [客语拼音字汇] ko1 [梅县腔] ko1 [宝安腔] ko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o1 [客英字典] ko1 [台湾四县腔] ko1 [客语拼音字汇] ko1 [梅县腔] ko1 [宝安腔] k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科 | 苦禾 | 溪 | 戈一合 | 平聲 | 歌 | 合口一等 | 戈 | 果 | khua/qua | kʰu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