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醢

wō hǎi [ wo hai]
繁体 蝸醢
注音 ㄨㄛ ㄏㄞˇ

词语释义

用蚌蛤类的肉做成的酱。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用蚌蛤类的肉做成的酱。《礼记·内则》:“蜗醢而苽食雉羹。”《仪礼·士冠礼》“葵菹蠃醢” 汉 郑玄 注:“蠃醢,螔蝓醢,今文蠃为蜗。”

引证解释

⒈ 用蚌蛤类的肉做成的酱。

《礼记·内则》:“蜗醢而苽食雉羹。”
《仪礼·士冠礼》“葵菹蠃醢” 汉郑玄注:“蠃醢,螔蝓醢,今文蠃为蜗。”

蜗醢的网络释义

蜗醢

  • 蜗醢是汉语词语,解释为用蚌蛤类的肉做成的酱。
  • 汉字详情

    [wo]
    部首: 603
    笔画: 13
    五笔: JKMW
    五行:
    仓颉: LIROB
    四角: 56127

    详细解释

    名词

    动物名,蜗牛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有肺目。如:蜗发(蜗牛状的发型,多为古代小儿发型);蜗窄(像蜗壳那样窄小);蜗角虚名(比喻很小的虚名);蜗角蝇头(比喻极微小的利益);蜗蜒(即蜗牛);蜗跡(即蜗涎);蜗痕(蜗涎)

    英文翻译

    a snail, Eulota callizoma

    方言集汇

    ◎ 粤语:waa1 wo1
    ◎ 潮州话:ua1

    宋本广韵

    hǎi [hai]
    部首: 714
    笔画: 17
    五笔: SGDL
    五行:
    仓颉: MWKRT
    四角: 146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酉。本义:肉酱)

    (2) 同本义

    脯醢菜羹。——汉·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醢脯(肉酱和干肉);醢酱(肉酱)

    (4) 酱

    醢,酱也。——《广雅》

    自酒米至于盐醢百有余品,皆尽时味。——《魏书》

    凡国家大事、兵农礼乐,以及钱刀醯醢之细,无不经营贯串。——清· 毛奇龄《王君慎斋诗集序》

    动词

    古代一种酷刑,将人剁成肉酱

    杀梅伯而醢之,杀 鬼侯而脯之。——《吕氏春秋·慎行论》

    英文翻译

    minced pickled meat; mince

    方言集汇

    ◎ 粤语:ho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3 [客语拼音字汇] hoi3 [宝安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3
    ◎ 潮州话: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改上聲開口一等haix/xojxɒi

    蜗醢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