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蟹

gé xiè [ ge xie]
注音 ㄍㄜˊ ㄒ一ㄝˋ

词语释义

亦作'蛤蠏'。蛤蜊与螃蟹。 蛤蚧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蛤蚧》。

词语解释

  1. 亦作“ 蛤蠏 ”。蛤蜊与螃蟹。

    《周礼·春官·大司乐》“五变而致介物” 汉 郑玄 注:“蛤蟹走则迟坟衍,孔窍则小矣。”《淮南子·墬形训》:“土龙致雨,燕雁代飞,蛤蟹珠龟,与月盛衰。”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祐陵 ﹞且云:‘平生未尝蛤蠏之属。’”《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回:“同盛衰于蛤蟹,等盈缺于珠龟。”

  2. 蛤蚧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一·蛤蚧》。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蛤蠏”。蛤蜊与螃蟹。

《周礼·春官·大司乐》“五变而致介物” 汉郑玄注:“蛤蟹走则迟坟衍,孔窍则小矣。”
《淮南子·墬形训》:“土龙致雨,燕雁代飞,蛤蟹珠龟,与月盛衰。”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祐陵﹞且云:‘平生未尝蛤蠏之属。’”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回:“同盛衰于蛤蟹,等盈缺于珠龟。”

⒉ 蛤蚧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蛤蚧》。

蛤蟹的网络释义

蛤蟹

  • 主治 1、久嗽肺痈(肺积虚热成痈,久嗽不愈,咳出脓血。喉中所塞,胸膈噎痛)。有蛤蚧、阿胶、鹿角胶、生犀角、羚羊角各二钱半,加水三程式,熬至半升,滤出汁,堕是仰卧细饮。一天一次。
  • 汉字详情

    gé,há [ge,ha]
    部首: 603
    笔画: 12
    五笔: JWGK
    五行:
    仓颉: LIOMR
    四角: 581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合声。本义:蛤蜊) 同本义。产于浅海泥沙中,也可以人工养殖。肉可食

    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蛤子(小蛤蜊);蛤蟹(蛤蜊与螃蟹);蛤灰(以蚌蛤壳烧成的灰);蛤像(蛤蛎的佛像);蛤蛎(即蛤蜊)

    (3) 另见

    名词

    (1) 蛤蟆,青蛙和蟾蜍的统称 。如:蛤鱼(青蛙)

    (2) 另见

    英文翻译

    clam

    方言集汇

    ◎ 粤语:gaap3 gap3 haa4
    ◎ 客家话:[梅县腔] kap7 gap7 gop7 [陆丰腔] ham1 [海陆丰腔] gap7 kap7 ha2 [台湾四县腔] gap7 kap7 ha2 [客英字典] kap7 gap7 [宝安腔] gap7 kap7 | ha2 [东莞腔] gap7 [客语拼音字汇] ha1 kab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七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沓入聲開口一等kopkɒp
    xiè [xie]
    部首: 603
    笔画: 19
    五笔: QEV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QLMI
    四角: 271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螃蟹

    蠏,有二敖、八足、旁行、非蛇鲹之穴无所庇。——《说文》

    离为蟹,外刚而内柔也。——《易·说卦》

    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

    蟹白栗黄。——《聊斋志异·促织》

    (2) 动物名。节肢动物,全身有甲壳,前面的一对脚成钳状,横着爬行。又如:蟹眼(喻指水初沸时冒起的小水泡);蟹爪(指一种形如蟹爪的画笔);蟹火(渔人夜晚用来捕蟹的火);蟹厄(蟹行田中,为害禾稼)

    英文翻译

    crab, brachyura

    方言集汇

    ◎ 粤语:haa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ai3 [宝安腔] hai3 [沙头角腔] hai3 [客英字典] hai3 [海陆丰腔] hai3 [陆丰腔] hai3 [东莞腔] hai3 [梅县腔] hai3 [客语拼音字汇] hai3
    ◎ 潮州话:ho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二蟹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買佳開上聲開口二等ɣaighrex/haae

    蛤蟹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