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镡

jiāo tán [ jiao tan]
繁体 蛟鐔
注音 ㄐ一ㄠ ㄊㄢˊ

词语释义

龙剑。

词语解释

  1. 龙剑。

    唐 王勃 《上绛州上官司马书》:“蛟鐔申独断之能,偶迹当仁;驪珠鲜闇投之惧,天衢可望。” 蒋清翊 注:“蛟鐔,犹龙剑。”

引证解释

⒈ 龙剑。

唐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蛟鐔申独断之能,偶迹当仁;驪珠鲜闇投之惧,天衢可望。”
蒋清翊注:“蛟鐔,犹龙剑。”

蛟镡的网络释义

蛟镡

  • 蛟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iāo tán,是指龙剑。
  • 汉字详情

    jiāo [jiao]
    部首: 603
    笔画: 12
    五笔: JU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LIYCK
    四角: 5014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交声。本义:古代传说中能发水的一种龙)

    (2) 同本义

    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即蛟去。——《说文》

    其中有虎蛟。注:“蛟似蛇四足,龙属。”

    母龙曰蛟。——《抱朴子》

    义兴水中有蛟。(蛟,这里指鼍,鳄一类的动物。)——《世说新语·自新》

    (3) 又如:蛟虬(蛟与虬。虬:古代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亦泛指水族);蛟螭(蛟龙。螭:传说为蛟龙之属的一种动物);蛟兕(蛟龙与兕牛)

    (4) 又有古书说是无角龙

    蛟,龙属。无角曰蛟。——《韵会》

    乘六蛟兮蜿蝉。——《楚辞·守志》。注:“龙无角曰蛟。”

    (5) 又指小龙或母龙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楚辞》。王逸注:“小曰蛟,大曰龙。”

    (6) 通“鲛”。鲨鱼

    胁蛟犀兕,坚若金石。——《商君书·弱民》

    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汉书·武帝纪》

    (7) 又如:蛟革(鲨鱼皮);蛟胎(用鲨鱼皮制成的剑鞘);蛟鱼(传说中的人鱼)

    (8) 通“鲛”。蛟人。传说居于海底的人 。如:蛟珠(传说蛟人所泣之珠);蛟绡(传说蛟人所织的丝织品。泛指绢帛)

    英文翻译

    scaly dragon with four leg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au1 [陆丰腔] gau1 [海陆丰腔] gau1 [客英字典]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宝安腔] gau1 [梅县腔] gau1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肴平聲開口二等kaukrau/keau
    xín,tán,chán [xin,tan,chan]
    部首: 506
    笔画: 17
    五笔: QSJH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PMWJ
    四角: 8174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剑柄与剑身连接处两旁突出的部分 。亦称“剑鼻”、“剑口”、“剑首”、“剑环”等

    天子之剑,以…周宋为镡。——《庄子》

    (2) 古代兵器名,形似剑而小

    延寿又取官铜物,候月蚀铸作刀、剑、钩、镡。——《汉书》

    (4) 另见 chán;tán

    英文翻译

    dagger; small sword

    方言集汇

    ◎ 粤语:taam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