虮虱

jǐ shī [ ji shi]
繁体 蟣蝨
注音 ㄐ一ˇ ㄕ

词语释义

1.虱子及虱卵。 2.比喻卑微

词语解释

  1. 亦作“ 蟣虱 ”。

    1.虱及其卵。《韩非子·喻老》:“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冑生蟣蝨,鷰雀处帷幄,而兵不归。”《史记·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蟣蝨。” 唐 元稹 《捉捕行》:“蟣虱谁不轻,鲸鯢谁不恶。”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 婆罗 左右望,羣岛比蟣蝨。” 阿英 《袁中郎做官》:“令所对者,鶉衣百结之粮长,簧口利舌之刁民,及蟣蝨满身之囚徒耳。”

  2. 比喻卑贱或微小。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笑蟣虱之宴安,不觉事异而患等。” 宋 文天祥 《御试策一道》:“此何等蟣蝨事,而陛下以身亲之。” 章炳麟 《訄书·学隐》:“若 东原 ( 戴震 )者,观其遗书,规摹閎远,执志故可知。当是时,知中夏黦黯不可为,为之无鱼子蟣蝨之势足以藉手。”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蟣虱”。 虱及其卵。

《韩非子·喻老》:“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冑生蟣蝨,鷰雀处帷幄,而兵不归。”
《史记·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蟣蝨。”
唐元稹《捉捕行》:“蟣虱谁不轻,鲸鯢谁不恶。”
清黄遵宪《锡兰岛卧佛》诗:“婆罗左右望,羣岛比蟣蝨。”
阿英《袁中郎做官》:“令所对者,鶉衣百结之粮长,簧口利舌之刁民,及蟣蝨满身之囚徒耳。”

⒉ 比喻卑贱或微小。

晋葛洪《抱朴子·吴失》:“笑蟣虱之宴安,不觉事异而患等。”
宋文天祥《御试策一道》:“此何等蟣蝨事,而陛下以身亲之。”
章炳麟《訄书·学隐》:“若东原(戴震 )者,观其遗书,规摹閎远,执志故可知。当是时,知中夏黦黯不可为,为之无鱼子蟣蝨之势足以藉手。”

汉字详情

[ji]
部首: 603
笔画: 8
五笔: JMN
五行:
仓颉: LIHN
四角: 571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虮子,即虱卵,虱的卵

牛马之气蒸,生虮虱。——《淮南子·虮虱》

(2) 又如:虮子(虱的卵。常比喻微细的事物);虮虱(虱及其卵。比喻卑贱或微小);虮肝(比喻微小或珍贵的食物)

(3) 酒面上的浮沫

浮虮星沸,飞华萍接。——《晋书》

英文翻译

louse eggs, nits

方言集汇

◎ 粤语:gei2
◎ 潮州话:gi1 k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夷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kjii/kiki
shī [shi]
部首: 603
笔画: 8
五笔: NTJI
仓颉: NHLI
四角: 171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虱子 。如:虱心(虱子的心脏);虱蛀(指生虱病);虱瘤(虱子寄生在肌肤上所形成的瘤);虱瘕(指虱子在体内结块的病);虱蛊(指以虱培育而成的蛊毒。指旧时传说的一种邪术);虱卜(以虱卜病人的吉凶)

(2) 比喻弊害,作恶为害的人 。如:虱官(奸诡害民的官吏)

(3) 鱼瘦而生的白点 。如:虱蚁(鱼身上生白点或黑点的病症)

动词

侧身;置身

得无虱其间,不武亦不文。——唐· 韩愈《泷吏》

英文翻译

louse; bug; parasite

方言集汇

◎ 粤语:s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t7 [客英字典] set7 sit7 [台湾四县腔] set7 sit7 [陆丰腔] set7 [海陆丰腔] set7 sit7 [东莞腔] sit7 [宝安腔] sit7 [梅县腔] se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sid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七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櫛入聲開口三等ʃĭetsrit/shy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