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历

zàng lì [zang li]
繁体 藏曆
注音 ㄗㄤˋ ㄌ一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藏历 zànglì

(1) 中国藏族人民的传统历法。9世纪初即已采用。基本上与今夏历同

Zang calendar; lunar calendar used in Tibet

引证解释

⒈ 藏族传统历法。阴阳历的一种。九世纪初即已采用,基本上与夏历相同。以五行、阴阳和十二生肖相配合计年,每六十年一轮替,一年有十二个月,分二十四节气,月有大小,三年一闰。因受宗教影响,日数有缺有重,“凶日”可除去,“吉日”可重复。近年以来并加星期。

藏历的国语词典

藏族传统的历法。为阴阳合历,受唐代中原历法影响。用五行和十二生肖纪年,以月球圆缺周期为一个月,大小月分和夏历相同。但是为了宗教上的理由,望日必须在每月十五日。所以常将某一天重复一次,或把某一天减掉。

藏历的网络释义

藏历

  • 藏历(藏文:ལོ་ཐོ་ )是指中国藏族的传统历法。
  • 早期藏历:史料记载,公元前10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几百年过后,雍仲苯教徒(西藏的原始宗教又能精确推算出冬至日归时间,并以此作为一年初始,形成了节日及各种仪轨。现代藏族许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公元7世纪开始的吐蕃时期,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先后入藏成婚结盟,带来内地的历法。11世纪出版《敏竹林历书》,1206年西藏历书名为《萨迦历书》。
  • 后期藏历:1027年开始的时轮历,已经在西藏流行一千多年,来源于《时轮经》里的天文知识。以绕迥纪年,60年为一周,以阴阳五行和十二生肖纪年,这与内地农历的60甲子体系大体相同,例如2016年农历丙申年在时轮历称为火猴年;但时轮历的阴历以月圆日为十五,初一与内地农历的可能同一天或差一天,而且闰月的设置不同,有闰月的某年两种初一相差一个月或一个月加一天。现有史书证明的藏族历书,最早出现在13世纪(元朝),到19世纪,藏族历书的编定已经趋于完善。
  • 藏历造句

    此刻我在加德满都近郊的寺院中,僧众们正忙著准备藏历新年,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庆。
    而它与藏历新年一样,往往会被认为是藏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鉴于支持向量机与油藏历史拟合的关系,因而采用支持向量机来预测油藏历史拟合的各参数。
    藏历年见闻高原新年煨桑浓作者。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藏历四月,俗称萨嘎达瓦,又称为氐宿月,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成道、圆寂的月份。
    在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发源地——唐古拉这座“鹰也不能飞越”的高山脚下,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段铁轨就此在藏北安多县帕那镇缓缓落下。
    藏历元月产羔季节,他们要彻夜守候在牛羊圈里;四月初三挤奶节;四月中旬抓山羊绒,五月中旬抓牛绒;七月底八月初剪绵羊毛,藏历十月冬宰。
    在西藏广大的农牧区,藏历新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人们将举行新马驮鞍仪式、赛马、拔河、投掷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来庆贺新年。
    还有一份藏历水狗年的档案记载说,卡曲达热娃属民女达普儿之女格桑德吉往日在我管辖当差。
    藏历年见闻一个汉族家庭的切玛情缘作者。
    西藏拉萨北郊色拉寺的措钦大殿内,一套特别摆设的精美酥油花和正在举行的大法会告诉人们“觉啊却巴”即藏历十五酥油花灯节已悄然而至。
    摩根专门收藏历史照片、手稿、亲笔签名和文献。目前他正参与制作一部关于梦露之死的纪录片。
    包括藏历新年在内的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榜上有名。
    窗旁的灯笼,墙上的藏历、唐卡,顶棚上的八宝布帘、屋梁上的木制面具,全部在西藏订制。
    到了八思巴的萨迦王朝统治全藏时,藏历完全成熟了,过年的仪式也固定下来,一直沿袭到现在。
    最后,运用该模型对多组实际测试数据进行预测,并把预测所得到参数值反馈给油藏模型,将模拟产生的生产数据与油藏历史生产数据相比较。
    但由于编钟的发音特点及其埋藏历史久远等原因,迄今对其测音数据的不确定性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律制判断。
    在藏历的十一月廿五和十二月十日,是金刚瑜伽母和嘿汝嘎的特殊修行日。
    藏历四月十五日这一天,对于西藏人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节日,也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即萨嘎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

    汉字详情

    cáng,zàng [cang,zang]
    部首: 301
    笔画: 17
    五笔: ADNT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IMS
    四角: 44253

    详细解释

    cáng

    动词

    (1)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2) 储积,收藏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4) 隐匿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6) 怀有 。如:包藏;藏怒(怀藏怒火;怀恨于心)

    zà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hide, conceal; hoard, store up

    方言集汇

    ◎ 粤语:cong4 zo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ong2 [客英字典] cong2 [台湾四县腔] cong2 cong5 [陆丰腔] cong3 [海陆丰腔] cong2 cong6 [梅县腔] cong2 cong5 [客语拼音字汇] cong2 cong4 [东莞腔] cong2 cong5 [宝安腔] cong2 | cong3 [梅县腔] c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dzʰɑŋzang/dzang
    [li]
    部首: 206
    笔画: 4
    五笔: DL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KS
    四角: 71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謪,厤( )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2) 同本义

    历,过也。——《说文》

    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历齐河。——清· 姚鼐《登泰山记》

    已历三世。——《三国志·诸葛亮传》

    身不历农亩之劳。——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历两京左右通政。——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历时(所经过的时间);历劫(佛教用语。指世界经历多次成、住、坏、空的生灭过程。劫,为宇宙在时间上的一成一毁);历岁(经过一年);历载(经历多年);历远(经历长久);历纪(经历的世代)

    (4) 行;游历

    伏轼撙衔,横历天下。——《战国策》

    遍历名山,博采方术。——前蜀· 杜光庭《李筌》

    (5) 又如:历聘(游历天下以求聘用);历国(游历各国);历行(遍行,走遍);历块(穿过一国如过一小块土地。比喻迅速);历说(游说)

    (6) 超越;超过

    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孟子》

    (7) 又如:历位(逾越位次);历阶(越阶而上);历涉(度越)

    (8) 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

    历十二官,处事无纤毫过差。——唐· 韩愈文

    (9) 又如:历仕(做官);历官

    先后连任官职);历职(先后连续任职);历正(古代主管天文历法的官

    (10) 选择,选定 。如:历吉日(选择吉祥的日子)

    (11) 发出;流露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楚辞》

    (12) 审视;察看;推算

    历象日月星辰。——《汉书》

    (13) 又如:历物(分别研究事物之理);历家(专门观测推算历象的人)

    (14) 扰乱,触犯 。如:历法(违犯法纪);历乱(胡乱,杂乱无序)

    副词

    (1) 尽;遍

    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吉尔百姓于朕志。——《书·盘庚下》

    历验各种僵石。——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历心(尽心,重视);历行(遍行,走遍);历问(遍问);历阅(遍读)

    (3) 逐一;逐个地

    历观文囿,泛览辞林。——萧统《文选序》

    (4) 又历历可听;历历在目

    形容词

    (1) 分明,清晰

    口齿自清历。——左思《娇女》。又如:历然在目

    (2) 稀疏。

    赤垆历彊肥。——《管子·地员》

    (3) 又如:历齿(牙齿稀疏)

    名词

    (1) 历法,历术

    君子以治历明时。——《易·革》

    天文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2) 历书,按当年的日、周和月顺序载有天文学等资料的出版物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孔雀东南飞》

    (3) 又如:航海历

    (4) 次第,依次而定

    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礼记·月令》。注:“历,犹次也。”

    (5) 所有以前的、先前的

    持历朝圣训授君。——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历世(历代,过去的各个朝代);历叶(历代;以往各代);历稔(历年,连年)

    (7) 通“鬲”。釜鬲

    铜历为棺。——《史记·滑稽列传》

    (8) 通“枥”

    伏历千驷。——《汉书·梅福传》

    英文翻译

    history; calendar

    方言集汇

    ◎ 粤语:lik6
    ◎ 潮州话:lêh8 (lêh)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