蓐疮
词语释义
蓐疮
(1) 病名。因久病卧床,皮肤被压而发炎,乃至组织溃烂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bedsore] 病名。因久病卧床,皮肤被压而发炎,乃至组织溃烂 蓐疮 rùchuāng [bedsore] 病名。因久病卧床,皮肤被压而发炎,乃至组织溃烂。 由于身体的某些骨头受到长时间挤压引起血液的局部循环受阻而导致的组织坏死。但我们知道并非仅仅受压就会蓐疮,其实引起的蓐疮的原因有很多,如经常受潮或者摩擦等就会很容易就导致蓐疮的发生。还有很多的疾病如瘫痪,并且年老体弱经常卧床的人都会大大增加蓐疮的发病率,所以年龄、身体状况、营养状况缺氧等很多的因素都是导致蓐疮病发作的诱因。
蓐疮的国语词典
病名。因久卧在床,局部皮肤长期遭受压迫,使血液循环不顺而引起皮肤和肌肉组织发炎、坏死、溃烂等的症状。也作「褥疮」、「压迫性溃疡」。
蓐疮的网络释义
蓐疮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艸,辱声。本义:陈草复生)
(2) 同本义
蓐,陈草复生也。——《说文》。徐锴系传:“陈根更生繁缛也。…言草繁多也。”
(3) 吃饱 。如:蓐马饷军(让马吃饱,让士兵吃好);蓐食(吃饱吃好;丰厚的饮食)
名词
(1) 草席;草垫
蓐谓之兹。——《尔雅》。注;“兹者,蓐席也。”
左追蓐。——《左传·宣公十二年》。注:“在左者追求草蓐为宿备。”疏:“蓐,谓卧土之草。”
范乃令军中蓐食。——《后汉书·廉范传》
(2) 又如:蓐母(产婆,接生婆);蓐妇(产妇;生产之妇女);蓐劳(中医病名。此病因产时不顺,疲累过度,产后气血衰弱,调养失宜,导致虚邪侵入,阴虚成劳);蓐食(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谓早餐时间很早)
(3) 通“褥”。坐卧时铺在床椅上面的垫子,褥子
有重疾,卧蓐七年。——《后汉书·赵岐传》
(4) 蚕蔟。用麦秆等做成,蚕在上面做茧
蓐,蔟也。——《说文》
(5) 古国名 。地在 汾水流域,春秋时为 晋国所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uk8 [台湾四县腔] juk8 [客英字典] juk8 [海陆丰腔] ruk8 [客语拼音字汇] yug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辱 | 而蜀 | 日 | 燭 | 入聲 | 沃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njyuk/rvk | nʑĭwo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仓声。本义: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2) 痈、瘫、疽、疖等的总称
疮,疮痍也。——《玉篇》
所恶成疮痏。——张衡《西京赋》。 薛注:“疮痏,谓瘢痕也。”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3) 又如:疮毒(诸疮毒肿);疮疹(指疹子);疮疾(泛指疥癣痈疽等皮肤及外科疾患)
(4) 伤口;外伤。也作“创” 。如:疮害(伤害);疮家(治疗疮疾的医生);疮瘢(创伤、瘢痕,指民生疾苦)
(5) 喻指伤痛;痛苦 。如:疮疥之疾(比喻轻微的祸患;比喻痛苦的经历);疮痛(疮口或伤口痛;疮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