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苇
繁体
蒹葦
注音
ㄐ一ㄢ ㄨㄟˇ
词语释义
即芦苇。
词语解释
即芦苇。
《宋书·索虏传》:“ 燾 至 瓜步 ,坏民屋宇,及伐蒹苇,於 滁口 造箄筏,声欲渡 江 。” 宋 王安石 《江上》诗之四:“共看蒹苇宅,聊即稻粱谋。”
引证解释
⒈ 即芦苇。
引《宋书·索虏传》:“燾至瓜步,坏民屋宇,及伐蒹苇,於滁口造箄筏,声欲渡江。”
宋王安石《江上》诗之四:“共看蒹苇宅,聊即稻粱谋。”
蒹苇的网络释义
蒹苇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初生的芦苇? 。如:蒹葭(蒹:未曾秀穗的芦荻;葭:初生的芦苇。两者都是常见的贱值水草);蒹葭倚玉(因为芦苇与玉树贵贱悬殊,后用以比喻人与人对比不相称)
英文翻译
reed, phragmites communis
方言集汇
◎ 粤语:gi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am1 [梅县腔] giam1 [台湾四县腔] giam1 [客英字典] giam1 [宝安腔] giam1 [客语拼音字汇] gi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am1 [梅县腔] giam1 [台湾四县腔] giam1 [客英字典] giam1 [宝安腔] giam1 [客语拼音字汇] gi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五添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兼 | 古甜 | 見 | 添 | 平聲 | 鹽 | 開口四等 | 咸 | 添 | kiem | ke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韦声。本义:芦苇) 同本义
苇,大葭也。——《说文》
震为萑苇。——《易·说卦》
(2) 又如:苇车(简陋的柴车);苇杖(蒲鞭,用以施轻刑的草鞭子);苇索(一种用蒲苇编结而成的绳索。古代于年节时,将苇索装结于门上,以祛除邪鬼、邪气);苇茭(苇草编织的绳索);苇戟桃杖(用芦苇做戟,以桃木制杖。为古代祛除恶鬼的物品);苇荻(苇苕。芦苇);苇莞(苇草和蒲草。亦指这两种草编成的席子);苇带(用苇草编成的衣带);苇笮(用苇草制成的绳索。笮,竹索);苇薄(苇席)
英文翻译
reed
方言集汇
◎ 粤语:wai5